「台南紅球」引熱議!到底怎樣才算藝術?讓杜象用小便斗來解答

琅琅悅讀 一刻鯨選
「紅球計畫」在台南開展,首站在風神廟接官亭登場。記者萬于甄/攝影

(內容/莊偉慈,編輯撰稿/一刻鯨選)

近日台南熱鬧非凡!眾所矚目的奇美博物館年度特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尚未開幕,巨大的紅球便搶先以裝置藝術形式,現蹤於台南市街,在當地掀起一股追「球」旋風。

說起「紅球計畫」,這是由美國藝術家波希克(Kurt Perschke)發起的巡迴公共藝術,他期待透過這些融入街景的紅球,為平凡生活帶來一點趣味,也打開大眾想像力。

不過,隨著紅球在不同位置展出,也在網路引發熱烈討論,就像先前游進高雄的黃色小鴨一樣,部分網友沒辦法理解,為什麼這樣就叫做藝術,認為該不會只是為了衝網路流量而做?

「誠然,過去絕大多數的藝術創作者,都著重在『視覺的表現』。」

身為藝評人、策展人的莊偉慈分享,即使到了20世紀初期,藝術的範圍都還侷限於傳統認知中的表現方式,例如畫作、雕刻等等;可是到了現代,當代藝術以現成的媒材創作跟呈現,早已蔚為流行。

而帶來改變,或者可以說突破的人,正是活躍於20世紀的法國藝術家杜象(或譯作杜尚,Henri-Robert-Marcel Duchamp)。

想像力就是藝術家的超能力

雖然杜象是位藝術開拓者,不過老實說吧,在他創作生涯初期,還是累積不少繪畫作品,當時流行的「印象派」和「野獸派」,他沒有少畫過;後來畢卡索以〈亞維農的姑娘〉為傳統繪畫帶來「立體派」這顆震撼彈之後,同樣又影響了杜象。

新娘甚至被光棍們扒光了衣服(大玻璃)(圖片來源:wikipedia)

但是,創作的過程裡,他忍不住質疑,「為何藝術非得被侷限在純粹的視覺建構領域呢?難道我們不能用心智、用觀念來替代視覺的主導嗎?」

產生這種起心動念之後,杜象於是展開了勇敢的嘗試。

杜象有一件叫做〈新娘甚至被光棍們扒光了衣服〉的作品,另外也被稱為〈大玻璃〉,這個別名的由來,是因為它由兩塊將近三公尺的玻璃所組成,上面則用油彩、油漆、粉末、鋁和鉛來形成繪畫。

先別急著吐槽怎麼又是畫,光從材料來看,杜象已經顯露出渴望跳脫既有框架的企圖。

此外,那個又臭又長的名稱,聽起來頗煽情,可實際上,杜象的創作契機卻是他停留在慕尼黑時,看到許多紡織機、縫紉機、馬達以及人體模型,因此帶給他用機器和人體器官融合,藉此表達情慾的靈感。

最前衛的藝術品誕生

幾年後,杜象的代表作問世,也標誌著藝術的想像力真正就此打開。

那是名為〈噴泉〉的作品,而杜象的創作過程,就是去買了小便斗,並且在上面簽名還有寫上年份;簡單來說,〈噴泉〉只是簽了名字的小便斗罷了。

杜象趁著獨立藝術家協會在紐約辦展時,興致勃勃地提交出去想參展,結果被拒絕;不久後,第一個〈噴泉〉便遺失了。直到二次大戰結束,他開始接受委託,陸續製作了〈噴泉〉的再製品。

由美國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噴泉》重製品(圖片來源:wikipedia)

如同引起熱議的紅球,〈噴泉〉甚至是直接到店裡購買回來的小便斗,杜象之所以這麼做,其實想證明的是,藝術品並非依靠物質本身而存在,更多時候是取決於藝術家的思想和意圖。

杜象說:「藝術是一種習慣成形的藥劑。」他提醒眾人,藝術理應是自由的,哪怕是再平凡、不起眼的東西,一旦經過藝術家的巧思,都有機會脫離原有的框架,搖身一變成為藝術品。

直到今天,藝術家對於創作的想像力已然趨近無限可能,有的人瘋狂、有的人忠於自我,究竟在當代藝術中還有哪些驚人的創意?且讓莊偉慈在《「藝」聽就懂的現當代藝術》與你分享!

●點擊前往聆聽或閱讀更多:《「藝」聽就懂的現當代藝術》

一刻鯨選 台南 藝術家 當代藝術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