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卡索、安迪沃荷2024現身南台灣,獨家觀展秘訣搶先曝光!
(內容/莊偉慈,編輯撰稿/一刻鯨選)
畢卡索、安迪沃荷等現當代藝術作品,雲集南台灣!
高雄市立美術館接力台南奇美博物館推出大展,2024夏季與英國泰德美術館、全球第四大現當代收藏家國巨基金會(YAGEO Foundation)合作,引入《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預計透過大衛.霍克尼、畢卡索、安迪沃荷、培根、杉本博司等35位重量級藝術巨匠、超過50件重鎊作品,引領大眾貫穿百年,領略現當代繪畫和攝影的創新觀點與前衛風潮。
本次展覽集中20至21世紀現當代藝術大師的作品, 身兼創作者、藝評人、策展人的莊偉慈,身著俐落略帶幽默地與大家分享:
說起現代藝術,總是讓人滿頭霧水「因疑生懼」。當代藝術是不是很難懂呢?是不是每次看到當代藝術,總是讓人倒退三步,無法想像藝術家到底想要表達什麼?其實,欣賞亦藝術的方式很多,可以直觀的去感受作品的生命力,也可以透過了解藝術家,再進一步欣賞作品方式循序漸進。
畢卡索的「非洲時期」
以這次展覽展出的畢卡索(Pablo Picasso)來說,他和米羅(Joan Miró)、達利(Salvador Dalí)並列為西班牙的三大畫家。從小就非常的早熟,並且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展現出卓越的繪畫天分。而能夠有傑出的成就,也和他的家庭背景有很大的關係,畢卡索從小就打下了非常紮實的繪畫基礎。
畢卡索生涯中有幾個重要的繪畫階段,而大家最熟知的就是立體派風格的畢卡索。這段時期是在他26歲左右,大約是從1907年到1909年,我們把它稱作「非洲時期」,也有人把它稱為「黑人時期」或是「黑色時期」。為什麼是「非洲」呢?這裡並不是說畢卡索移居到了巴黎之後,又跑去非洲,而指的是說畢卡索的畫風受到非洲雕刻的影響。
這段時期,法國在非洲積極的擴張殖民地,而當時非洲有許多當地的雕刻也因為這樣被運到了歐洲,然後在博物館裡展示出來。那這個非洲風當然也影響了很多的歐洲藝術家,包含畢卡索,他也開始在非洲藝術品中尋找靈感。像是〈亞維農的姑娘〉(The Young Ladies of Avignon)就是畢卡索在他非洲時期的代表作品。我們可以發現右邊的兩個人,她們的樣貌是用雕刻雕出來的,看起來就像是戴著非洲面具一樣。畢卡索解釋說:「這些面具的造型,是為了展現出一種強烈的、近乎野性的力量。」那也因為這種不合常理的造型,後來的藝術史學者把這樣的藝術表現,看成是畢卡索轉進立體派風格的一個重要象徵。
普普藝術不普普
安迪沃荷也是這次展覽的一大焦點,他是普普藝術(Pop Art)的大師。說到普普藝術的出現,其實最早源自於英國。有一件作品叫做〈是什麼讓今天的家庭變得如此不同,如此令人嚮往?〉你的腦袋可能會出現很多問號,但這件作品的名字真的就是這麼長,它是由英國藝術家理查.漢彌爾頓(Richard Hamilton)利用拼貼的手法所創作的,也就是從報章雜誌或者印刷物剪下既有的圖像,然後並置在一起的創作方式。
普普藝術其實並不像它表象看起來的那樣膚淺,而是藝術家對於他們所生活的社會先進行深刻的觀察,經過思考之後才創作出來的作品。普普藝術的創作除了挪用大眾消費文化的圖像,比如廣告傳單、雜誌圖片之外,也有一些藝術家會使用現成物。
安迪沃荷傳奇
安迪沃荷在1928年,出生在美國的一個藍領階級家庭,他從小體弱多病,但也在因緣際會之下,藉著參加卡內基美術館所提供的免費藝術課程,意外啟發了對於藝術創作的興趣。從學生時期開始,就充分展露了自己的創作天分跟生意頭腦。
後來安迪沃荷很有錢,但生活卻揮霍無度,他對朋友又特別大方,所以沃荷也常常向人借錢,才能夠補足花費。1960年左右,那一年沃荷的收入特別差,他為了1400元美金,跑去拜託收藏家史庫爾(Robert Scull)買他的作品,眼看對方的表情有些不情願,他只好一口氣拿出六張畫給對方,才總算完成交易。不過,你一定想不到,十年以後,史庫爾竟然能用250萬美元賣出這些作品。由此可見,安迪沃荷身價暴漲的速度到底有多麼驚人。
沃荷的傳奇至今仍在延續,覺得不過癮,想知道更多有關沃荷的創作與傳說,以及本次展覽的,大衛.霍克尼、畢卡索、法蘭西斯.培根等藝術巨星,莊偉慈都在《「藝」聽就懂的現當代藝術》課程,不藏私地與您分享,獨家傳授欣賞現當代藝術的秘訣。
●點擊前往聆聽或閱讀更多:《「藝」聽就懂的現當代藝術》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