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你之所以會「受寵若驚」,是因為失去了自己
(內容/吳怡,編輯撰稿/一刻鯨選)
在古代,得到帝王的信任、恩惠、賞賜叫「寵」,各個朝代皆有寵臣、寵妃、寵將,他們以得寵為榮,整天上演著「爭寵」戲碼。而現代人除了寵妻、寵兒、寵孫,甚至動物可寵,植物也可寵。但老子說,寵不是個好東西,因為寵和辱是相對的,得寵也好,受辱也好,都是失去了自己。
《道德經》第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這句話大意是:受到寵愛和受到侮辱都會使我們驚懼不安。我們要謹防這些大患,因為「寵」不是一件好事,得到它的時候,我們會吃驚,失去它的時候,「辱」會接踵而來,我們會更為驚懼。
寵辱是相對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寵是外在的,辱也是外在的,恥辱是從外在來的。我記得《莊子天下篇》講到聖道,有一句話說「見侮不辱」,見到外面人侮辱你,但是你不感覺辱,因為是他侮,跟我沒關係。所以你不感覺辱的話,侮就沒作用了。辱是從外來的,寵當然也是外來的,所以「寵辱若驚」,就是指把自己寄託在外在,控制在別人手上。
當然,被侮辱的感覺當然不好嘛,恥辱來了,當然會受驚;但是被寵的時候,如果一不注意,也會完蛋。你想想看,突然來一個寵,人家必定都是有求而來。以前有人到我家拜訪,開始讚美我「你文章寫得很好」,最後是要請我幫他寫一篇文章,一定是求名求利的。所以,「寵」意味著這不是你應得的、是名過其實,最危險的東西。
●點擊前往聆聽或閱讀更多《老子新說收藏版——吳怡教授在美國講課實錄》
道家講愛己,也是講自我
寵辱是「大患」,是不好的,可惜普通人不理解這個事實,每天去追求,所以得寵的時候「若驚」,失寵的時候也「若驚」,一旦失寵了、沒有權勢了,門前冷落車馬稀,那個滋味是很難受的。
本章的後半段講到:「何為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意思是,我們之所以有「大患」,就是因為我們念念不忘這個身體,如果能昇華這個身體,那麼我們還有什麼大患可懼呢?
所以說,如果真正珍貴自己的身體,以它來肩負天下萬物的生存,而為天下萬物之所寄,哪裡還有個人寵辱之可及?如果真正愛惜自己的身體,以它來助成天下萬物的發展,而為天下萬物之所托,哪裡還有個人受患之可言?
所以,從這一章來看,道家也可以看成個人主義,也是講愛已,也是講自我。但是道家講的自我,是真正的自我,是生命的自我;道家的愛已,是愛真正有生命的自我,不是愛那個虛浮外在欲望的自我。愛自己,就是可以控制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點擊前往聆聽或閱讀更多《老子新說收藏版——吳怡教授在美國講課實錄》
經典集大成——《老子》新說有聲收藏版
老子獨步千古的思想,不只屬於古代,它是新的,是當前的。《道德經》作為老子留傳下來的唯一著作,東西方哲學巨擘皆推崇備至。但若要讀懂文言,品讀其中蘊含的天地萬物與人類生存發展大道,則需專業的譯釋、解義。
吳怡教授是哲學科班出身,一生精研儒釋道與易經,學術功底深厚,在美國享有「東方哲聖」的美譽,著有《中國哲學史話》、《禪與老莊》、《老子新說》等近三十部中文著作,多部英文著作。
《一刻鯨選》獨家推出有聲課程《老子新說收藏版——吳怡教授在美國講課實錄》,收錄吳怡教授授課精華,逐字逐句解讀《道德經》,讓您徹底明白老莊思想的應世方法,實為絕響,值得收藏。即起至《一刻鯨選》官網購買,享8折優惠(原價3115元,優惠價2500元)。
●點擊前往聆聽或閱讀更多《老子新說收藏版——吳怡教授在美國講課實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