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它,改變了台灣古蹟命運:林安泰古厝的故事

聯合新聞網 一刻鯨選
位在花博的林安泰古厝,是改變台灣古蹟命運的起點(林安泰古厝正面照。圖片來源:Wi...

(內容/林嘉澍,編輯撰稿/一刻鯨選)

你的生活周遭有古蹟嗎?響應歐洲文化遺產日,文化部將每年9月的第三個週末,訂定成為「全國古蹟日」。

為呼應歐洲文化遺產日主題「Living Heritage」,今年以「在生活中遇見文化資產」為題,展開一系列「全國古蹟日」活動,期待大家感受到文化資產獲得新生、帶動文化觀光的成果。

「以前談到古蹟,一般人可能覺得只要歷史夠久的東西,那就一定是古蹟。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

長年研究台灣歷史與古蹟的林嘉澍分享,台灣不像國外一樣,有完整的古蹟保護法,就連怎麼定義古蹟,都是在眾人努力推動下,才終於小有進展的故事。


命運波折的古厝

台灣至今保有不少古宅,像是潭子摘星山莊,神岡筱雲山莊,大溪有李騰芳古宅,以及屏東佳冬有蕭宅。

不過,如果仔細看台灣十大名古宅的清單,便會發現擁有北部最大通商口岸「大稻埕」的台北市,竟然一個都沒有。

可能有人會說:「在花博公園有林安泰古厝啊!」但很可惜,林安泰古厝不在名單內,它甚至不在原址上;而林安泰古厝經歷的波折,正是喚起台灣人保護古蹟決心的起點。

林安泰古厝原本位於大安區的四維路,後來因為大安國中的興建工程,因此面臨被搬遷的命運。照理來說,拆遷古蹟的做法是原件拆下後,尋覓合適的地方重組,偏偏當時因為沒有古蹟保護的條例,在原計畫中是準備拆除報廢的。

眼看好好的古蹟可能毀於一旦,在馬以工教授與夏鑄九教授等專家學者的呼籲下,許多人站出來聲援。最後,在民間壓力下,政府總算同意保留拆除後的原件。

只可惜這些留存的部分,由於尋找不到地點重建,結果被放在建國北路高架橋下,任由風吹日曬雨淋,直到花博園區規劃時,這才終於獲得重建,但這已經是好多年後了。

點擊前往聆聽或閱讀更多:《台灣古蹟巡禮》


古蹟定義的由來

有了林安泰古厝的案例,更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古蹟保存的重要性。於是,終於出現了最早的古績分級。

第一級古蹟,需要對全國性有意義跟價值,像是基隆的「海門天險」,這個砲臺在中法戰爭中,成功抵禦過法國人,所以被列為「一級古蹟」。

至於第二級古蹟,則像北港朝天宮這樣,由於是媽祖遶境必經之地,慢慢就變成地方的宗教中心,具備了地方性的紀念價值;而第三級的古蹟,林嘉澍以芝山岩為例,過去漳泉械鬥太嚴重,躲到此處的漳州人為了防止泉州人進犯,因此蓋了小小的城牆,這種代表地方發生歷史事件的,屬於第三級。

但是,這時仍有很多模糊的地方,一直等到民國88年,透過《文化資產保存法》明確公布,將古蹟分級改列為如今我們常聽到的國定古蹟、直轄市定古蹟、縣市定古蹟;除此之外,還有一項「歷史建築」,是將還未達古蹟條件的準古蹟先行保留下來。

可以說,倘若沒有眾人努力守護下林安泰古厝,或許如今台灣會有更多古蹟在沒人注意到的情況下默默消失。

在全國古蹟日這週,不妨就去附近的古蹟走走,或者到花博公園,看看林安泰古厝,感受一下與時空交會的感動吧!

點擊前往聆聽或閱讀更多:《台灣古蹟巡禮》

一刻鯨選 台灣 歷史建築 全國古蹟日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