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饒舌新星伊恩.迪奧攻台!嘻哈饒舌小白必修七張經典專輯
IG追蹤人次破百萬,饒舌界新星伊恩.迪奧(Iann Dior)將在5月17日於Legacy Taipei登台獻藝,自2019年於SoundCloud發行首支單曲〈Cutthroat〉以來,他便躍升值得矚目的明日之星,同年發行的首張專輯《Industry Plant》,大開圈內慣用貶抑詞「Industry plant」的玩笑——該詞一般用以揶揄那些仰賴裙帶關係,卻透過唱片公司包裝為獨立形象的饒舌歌手,諷刺他們注重商業成就更勝於藝術表達,名人如Post Malone、Travis Scott都深受其擾。
著重於抒情主題,創作帶有讓人琅琅上口副歌旋律的伊恩.迪奧,自然難逃類似的攻訐,但要是你聽過他的首張專輯,以及合作過的其他樂團樂手,會發現它們是風格各異的樂種的混合體,伊恩.迪奧的音樂或許短少了激進姿態及侵略性,卻也讓人聯想到八九零年代的另類音樂,那可以是清新甜美的流行小曲,也可以是經拋光更具現代氣息,但仍保留一定色彩的工業搖滾。
不難想見,只要伊恩.迪奧還在主流視野中活躍,就難以擺脫夠不夠「real」標籤,但他的音樂究竟有多少魅力?也只有親臨現場才能一探究竟。在5月17日到來前,您可以先瀏覽SOL聲活圈所精選的歐美嘻哈饒舌(Hip Hop/Rap)專輯推薦,為將來臨的演唱會預作暖身!
嘻哈音樂的演化從未停止。自70年代發源於紐約布朗克斯區的塞奇威克大道,隨後第一首饒舌歌曲〈Rapper’s Delight〉在迪斯可全盛時期橫空出世,進入80年代電子舞曲風格嘻哈,再到90年代取樣風潮興盛。然而物極必反,就在千禧年後取樣作品紛紛遭到原創者撻罰與反撲,只能說嘻哈音樂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隨時在變。
Run-DMC《King of Rock》(1985年)
嘻哈音樂的第一信條是什麼?是為自己打造專屬的舞台。「嘿,這裡是搖滾樂的國度,你們不屬於這裡。」 Run-DMC 在〈King of Rock〉MV呈現他被「問候」的畫面。儘管隔年推出專輯《Raising Hell》取得更多商業成功,但真正樹立其地位的仍是《King of Rock》。
史密斯飛船(Aerosmith)在〈Walk This Way〉MV用麥克風架把牆砸爆之前,Run-DMC早在〈King of Rock〉和〈You're Blind〉與搖滾樂團同框,並用失真破音吉他效果來凸顯饒舌搖滾。80年代中期的當時,三個不到20歲的黑人男性在MV中發下戰帖,具有一定程度的社會意義,也相當果敢。
Run-DMC為後起之秀為打下基礎,饒舌與搖滾的結合愈發蓬勃。除了催生野獸男孩(Beastie Boys)的白金專輯《Licensed To Ill》,還有Ice Cube、Onyx、P.O.D.、Post Malone等人的創作,全民公敵組合(Public Enemy)的穿搭也深受Run-DMC與英國龐克樂團衝擊合唱團(The Clash)影響。
A Tribe Called Quest《The Low End Theory》(1991年)
當其他人忙著打破寧靜時,A Tribe Called Quest(以下簡稱ATCQ)則是選擇走溫和路線。來自紐約皇后區的他們恣意舞動身軀,以結合貝斯、爵士樂和嘻哈的獨特風格擄獲眾人。
成員Q-Tip極度擅長從老唱片中尋找靈感。他從Blue Note、CTI、Kudu和Prestige等唱片大廠中擷取音樂,將60與70年代的爵士樂、放克和靈魂音樂巧妙地剪輯成讓人耳目一新的東岸嘻哈。
想當年,每個人都在玩取樣,但ATCQ玩得爐火純青。Q-Tip和Ali Shaheed Muhammad以爵士樂手Jack DeJohnette的作品〈Minya's The Mooch〉中的低音貝斯當作〈Buggin' Out〉開頭,鼓手Lonnie Liston打下第一個鼓點節奏的同時,Phife Dawg充滿爆發力的饒舌也隨之而起。ATCQ的團切(posse cut)作品〈Scenario〉也被Busta Rhymes取樣,其中歌詞的片段「啊——啊!像地牢裡的惡龍」 (Rah, rah, like a dungeon dragon)至今仍歷久不衰。
這些作品的成功,讓同樣流著非洲血液的De La Soul、Queen Latifah、Black Sheep、Common有機會將充滿活力的母語發揚光大。包含Q-Tip在內的黑人音樂藝術家團體Soulquarians,至今持續影響許多後輩。
Dr. Dre《The Chronic》 (1992年)
從美國西岸開始蓬勃發展的匪幫放克(G-funk)同樣活力充沛,只是更加喧鬧。共同創立死囚唱片(Death Row Records)的Dr. Dre,其首張專輯《The Chronic》不僅影響了整個嘻哈界,也影響了整個美國。
Dr. Dre的匪幫放克風格大量借鑒70年代音樂團體Parliament-Funkadelic,以讓低音揚聲器砰砰作響的極低音頻,與合成器生成的高音部分交織在一起。雖說部分保守團體將其與反主流文化意識直接聯想,然而這些作品僅是反映貧民窟現實的生活日常,《The Chronic》獲得的三白金銷量,也意味著聽眾群遠不只來自貧困群體。
隨著G-funk開枝散葉,80年代放克先驅One Way、Roger和Zapp常用的鼓掌音效與適合狂歡的節奏吉他風格,也出現在Snoop Doggy Dogg《Doggystyle》 (1993年) 和2Pac《All Eyez on Me》 (1996年) 等作品中。這些音樂繼而啟發阿姆(Eminem)、50 Cent、Kendrick Lamar,以及更多未來的音樂人。
他們為社會帶來寶貴教訓,當人們試圖壓制底層階級時,來自那裡的力量只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多。
武當幫《Enter the Wu-Tang (36 Chambers) 》(1993年)
回想一下ATCQ〈Scenario〉的震撼張力,再想像有張專輯從頭到尾都是如此,這或許是對《Enter the Wu-Tang (36 Chambers) 》最貼切的描述。即便個人風格鮮明,Method Man、Ol' Dirty Bastard、RZA、GZA、Raekwon、Inspectah Deck、U-God、Masta Killa和Ghostface Killah依舊組成嘻哈戰隊般的殺手陣形。
儘管ATCQ也在同一天發行了他們的重要專輯《Midnight Marauders》,武當幫(Wu-Tang Clan)的聲量絲毫不落人後。不主打建構在傳統爵士或靈魂樂上的嘻哈,成員RZA擁有把原本嘈雜不和諧的音樂,加以扭曲重組成調的天賦,與武當幫歌詞中幻想現實交雜的黑暗美學相襯相應。他們的作品就像二流功夫電影特寫壓路機輾過一張亮得刺眼的CD背面,讓人難以忽視,如同他們歌詞陳述的——沒事別來招惹武當兄弟。
The Notorious B.I.G.《Ready to Die》(1994年)
吹牛老爹(Sean “Puffy” Combs)離開Uptown Records後,成立音樂廠牌Bad Boy,並在90年代傲視群雄。他簽下如今被神化的傳奇人物The Notorious B.I.G (以下簡稱Biggie)並為其發行首張作品《Ready to Die》。這張專輯可謂幫派饒舌里程碑,在受到街頭認可的同時,也獲得主流樂界讚揚。
著名音樂製作人DJ Premier、Lord Finesse和Easy Mo Bee,為Biggie以自身經歷譜寫的〈Gimme The Loot〉、〈Warning〉、〈The What〉,搭配行軍般規律而厚重的背景節奏,美國嘻哈製作二人組Trackmasters之一的Jean-Claude “Poke” Olivier ,與另一位已故製作人Chucky Thompson則以更容易被大眾接受的編曲為其製作〈Juicy〉、〈Big Poppa〉與〈One More Chance〉等作。後者以擷取自80年代靈魂樂的輕柔節奏,加上偶爾穿插的曼妙女伶獻聲副歌,為Bad Boy唱片開啟成功大門。
有了流量密碼的加持,吹牛老爹與旗下黃金製作陣容火力全開,旗下藝人Ma$e、The LOX、Faith Evans、合作巨星Lil’ Kim、Mary J. Blige與吹牛老爹本人皆名利雙收。
Missy Elliott《Supa Dupa Fly》(1997年)
接下來,參見嘻哈女王Missy Elliott。她的首張專輯《Supa Dupa Fly》與Timberland繼Aaliyah的《One in a Million》專輯製作後,再次攜手合作。
要破解Timbaland如何創作他獨特的beats,可能比分析可口可樂的秘密成分還困難。單單他使用的小鼓音效,就像是打響指、漸慢的時鐘滴答聲和螺絲刀柄敲打桌腳之類的綜合體,搭配上Missy Elliott巧妙的押韻、福音般的澎湃合音和與生俱來的律動感,文化潮流一觸即燃。
〈The Rain (Supa Dupa Fly)〉的創作靈感,要嘛是來自跟外星人的一次親密互動,要嘛就是迷幻藥的推波助瀾,也可能兩者都有。Missy Elliott高超的仿聲口技,為嘻哈音樂注入奇思異想,也帶來空前的樂趣。
二人充滿嘻哈風格的R&B創作,為後續許多熱門金曲奠定了基礎,比如Montell Jordan的〈Let's Ride〉、瑪麗亞·凱莉(Mariah Carey)的〈Breakdown〉和天命真女(Destiny's Child)的〈Bills, Bills, Bills〉。即使Missy Elliott或Timbaland的名字沒出現在作品中,他們的影響力也不證自明。
T-Pain《Rappa Ternt Sanga》 (2005年)
嘻哈與文化的發展相輔相成,快速演變是共同特質。發源於80年代美國東南方的曠課樂(Crunk)融合了大量808鼓機與電子音色,整體節拍多為快板、激進且喧囂,此前沒有人預料曠課樂會在千禧年代大放異彩,甚至將嘻哈帶往「唱」多過「說」的路線。
T-Pain在首張專輯《Rappa Ternt Sanga》就秀出絕活,他透過音調校正軟體Auto-Tune,把電子音樂根據自己饒舌的韻律調整一致。這套方法讓T-Pain的音樂擁有極高的辨識度,他也毫不客氣在作品中大量使用。雖然有些人認為他的音樂缺乏新意,但僅靠一首〈I'm N Luv (Wit a Stripper)〉就賺了數百萬美元的他,不僅讓Auto-Tune聲名遠播,也為自己在樂界爭取了一席之地。
Jay-Z在〈D.O.A. (Death of Auto-Tune)〉歌詞中,嗆聲嘻哈歌手應該專注於饒舌,而不是一味模仿T-Pain的產出,但以結果來說,就像螳臂擋車。肯伊·威斯特(Kanye West)的專輯《808s & Heartbreak如洪潮席捲。還有Drake,就算他唱R&B,也沒用效果器,仍是公認的饒舌歌手。
結語
以上絕非嘻哈音樂至尊殿堂的全貌,MC Hammer對流行說唱的商業掌握在這篇隻字未提,而Public Enemy對 「Bass! How low can you go」的千百種詮釋更是可以講上一整集。千禧年初肯伊·威斯特以嘴速征服加速版的取樣樂曲,讓同行紛紛跟進模仿,還有The Neptunes如何將晦澀複雜的音樂融入嘻哈,創造連流行音樂都追捧的暢銷紀錄等等,實在族繁不及備載。嘻哈音樂,是一部寫不到盡頭的史詩。
●本文為SOL聲活圈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頻道,原題〈最重要的歐美嘻哈饒舌(Hip Hop/Rap)專輯有哪幾張?〉。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