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音樂有什麼好處?TEDx講者張吉安、范宗沛告訴你
音樂,一直藏在生活中,也竄進TED的演講台上。
1984年成立的TED,從2002年開始變得更有組織性,開始經營TED大會,舉辦令人省思的在地演講,內容包涵科學、設計、文學、音樂等。而從2006年起,TED的演講片段被上傳到網上,加上2009年在世界各地推出的TEDx項目,至今累積了幾千個TEDx Talks演講影片,當中也有很多的講者在演講時穿插了音樂和聲音的元素,豐富了整體的呈現。其中,這幾個影片你不容錯過,發掘音樂更多你意想不到的可能性。
1. 范宗沛大提琴演奏《秋意濃》(TEDxTaipei)
台灣配樂鬼才范宗沛是三金(金馬、金曲、金鐘)得主。近年來,他除了為電影配樂,也將領域擴展到廣播劇、電視劇、舞台劇等各種表演形態,更倡導為生活場景找到合適的音樂。
在TEDxTaipei,他以《豐富生命的共鳴因子》為講題,透過各式旋律與口頭演繹交織,推薦了新世紀音樂、拉丁節奏、藍調搖滾、爵士、古典音樂……,在將近30分鐘的演說,令人彷彿身歷一場奇幻音樂冒險。他提到「共鳴」的力度,取決於生命裡有無足夠產生共鳴的體驗與經歷。
「好聽的音樂,能幫你解決一半以上的廢話!」——這是范宗沛傳授給大家最好的約會祕笈。講到最後,范宗沛還拉起大提琴演奏一曲《秋意濃》,渲染力深深感染現場觀眾。
2. Dr.Deforia Lane剖析音樂治療(TEDxBeaconStreetSalon)
面對生老病死的無常,有時還是會感到無力。美國音樂治療師Dr. Deforia Lane認為,音樂治療與藥物治療是雙向共振的,她在TEDxBeaconStreetSalon 以《Music Therapy & Medicine: A Dynamic Partnership》為題分享了多個案例。
藉著一個又一個真實的案例,破解了大家對於音樂治療究竟是否有那麼神奇的迷思。她解釋,在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才開始培訓專業的音樂治療師。在2016年的時候,全球有超過7000人提供音樂治療服務,服務地點包括在安寧病房、癌症中心、養護中心、監獄等等。
3. James Rhodes透過音樂反思自己(TEDxMadrid)
不管聽覺是否最後一個消失,也要讓生命的音樂繼續揚聲。現居西班牙的英國鋼琴家James Rhodes就透過音樂反思自己。在TEDxMadrid,他以《Music and the inner self》為講題,鼓勵大家以音樂為媒介,進而傾聽內在的聲音,因為一旦和自己的內在深層連接,能驅使個人前進,改變自己甚至影響他人,用生命影響生命。
你,一定知道上一次聽歌大概在什麼時候;只是,你還記得最後一次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又是何時嗎?James的演說和現場鋼琴彈奏,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讓聽音樂不單純只是停留在賞樂的階段,而是能用音樂鞏固內在的力量。
4. 張吉安用童謠傳承鄉音(TEDxPetalingStreet)
憑電影《南巫》在第57屆金馬獎獲得最佳新導演獎項之前,張吉安就致力於鄉音考古的工作。以《消聲時代,鄉土巡音》為講題,他在TEDxPetalingStreet更道出上世紀80年代在馬新推廣的《多講華語,少說方言》運動,導致很多人對學習方言的興趣大減。
童謠和方言離不開生活,各個籍貫的童謠在大馬產生了不同的方言版本。他以廣東童謠〈月光光〉為例,說出歌詞裡不同版本的典故,皆因受到個人經驗和情感的投射。當地流傳最廣的一首遊戲童謠〈La La Li La Tampong〉也因地緣關係延伸出各種版本,甚至滲透到馬來族群。
身為鄉音採集人,張吉安採集到了不少珍貴的歌謠,比如客家〈勸賭山歌〉、閩南〈戒鴉片歌〉、廣西〈水泥工山歌〉 、同安〈過番歌〉、海南〈搖籃曲〉、福州〈打房詩〉等等,讓幾乎被遺忘的鄉音歌謠得以記錄下來。
5. Susan Cain傷感歌曲也有力量(TED)
2012年,《安靜,就是力量: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一書的美國作家Susan Cain在TED的美國大會上鼓勵內向者發掘潛在的創造力和縝密的計畫力。而在今年上半年,她更提出「傷心歌曲也有正面力量」的論述。她在TED的講台上,請來在英國出生長大的韓裔小提琴家Min Kym現場演奏傷感音樂,讓觀眾去感受其正面力量。
她分享研究人員的數據:「一個人如果平均聽快樂的歌曲175次,那麼聽傷感的歌曲就多達800次。」很多人都會在聽悲歌時聯想起美好的事物,因此在潛意識裡人們是渴望夾雜著悲傷的快樂。其實,有光就有暗,無論是悲傷還是快樂,都是生活中必然會面對的情緒。只要不是沉溺其中,傷感歌曲會是不错的陪伴。
●本文為SOL聲活圈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頻道,原題〈聽音樂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好處?讓TEDx講者告訴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