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浪漫滿屋》幕後拍攝秘辛 導演如何創造喜劇浪漫氛圍

琅琅悅讀 經濟新潮社

●本文摘選自經濟新潮社出版之《韓劇的世界:《浪漫滿屋》《他們的世界》導演,暢談韓劇的幕後製作經驗》。👉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韓劇「浪漫滿屋」捧紅了Rain(右)和宋慧喬(左)兩位主演。(取材自豆瓣電影;聯...

文/表珉秀

書名:《韓劇的世界:《浪漫滿屋》《他們的世界》導演,暢談韓劇的幕後製作經驗》 ...

演員的時間表,美術組包含衣裳、小道具、髮型的時間表,租借場地的時間表等,都會提交上來,導演必須從中做出選擇—區分出哪些是我可以拍得很好的鏡頭,哪些是演員能發揮演技的鏡頭,哪些是較好拍攝的鏡頭等等。

可以找一個較難拍的場景,前後安排一些較簡單的場景。還有以演技較難的場景為主,搭配一些演技較容易的場景。然而這如果能輕易做到,那該有多好!實際上很少這麼簡單的,但卻非做不可。沒做過,不知道有多難;不了解有多難,導演組的人就會摸不清楚我的意圖或想法。

請牢記在心,世上沒有什麼事情能按照自己的計畫,按照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意圖進行。因此在這無法隨心所欲的世上,是要繼續堅持自己的意圖,還是乾脆放棄,或者做某種程度的妥協,端視個人選擇。所以問題還是在「選擇」上。

或許會因為作品內容有所不同,但以一般現代迷你劇的情況來說,最初一天拍七到八個場景,後來速度就會加快到一天十到十三個場景。如果是播映中的電視劇,一天就必須消化掉十三個場景。普通迷你劇以一集六十個場景,一週播映兩集為準,加起來就是一百二十個場景。一天如果拍十五個場景的話,就需要八天的時間。這是指可以每天拍攝的情況,如果考慮到場地、演員和天氣情況的話,緊急時還得更加快拍攝速度才行。

接下來就正式談談拍攝吧。

我們就先假設場地已經事先找好,拍攝前一天已召開工作人員會議,一切都就緒了,再來看看實際的拍攝。

就以我執導的連續劇中,拍攝印象比較深刻的作品為例,做個介紹。

《浪漫滿屋》

在此絕對不能不提到2004年《浪漫滿屋》的拍攝。到2002年《孤獨》為止的電視連續劇,一直都是通俗劇,也就是所謂外遇連續劇。因此我就打算趁此機會,改為全新的拍攝手法。不只因為原作本身就是純情漫畫,我也希望自己打造出來的浪漫,就像漫畫一樣。所以才決定偏重在輕快、開心的故事。我想到的故事,是小時候看過(長大以後當然還是喜歡)的《湯姆與傑利(Tom and Jerry)》這部美國MGM公司製作的卡通。那麼您是否將《浪漫滿屋》與《湯姆和傑利》聯想在一起了呢?如果是的話,那就太慶幸了!

這是我首次嘗試創作浪漫喜劇,拍攝上自然也有很多煩惱。不只沒嘗試過,該說我甚至從沒接觸過才對。

因此,我先回顧了一下自己的拍攝手法—尖銳的九十度角、過肩景拍攝法、最後一個場景(scene)延伸二、三個鏡頭、精緻的分鏡劇本、光線與照明、聲音、以固定靜態鏡頭16來取代音樂的移動鏡頭、強調人物的全景、面和線、左右對稱結構、上下對稱結構、演員的正面臉部表情、偏重物體的晃動勝於攝影機的晃動、慢動作畫面。我決定放棄這些,一切回歸原點。為什麼要使用這些技法?這次作品需要用到的和不需要用到的,又有哪些?

這次我也了解到,情節的重要性勝過台詞。該準備的分鏡劇本,不是已經在腦子裡全都想好的情感,而是情節才對。喜劇重在爆發力,不是安裝好沉重的機器,等待演員感情湧現,那種如火車般的沉穩;而是應該輕裝上陣,隨時掌握演員瞬間情感,如自行車般的輕快。

為了搶速度,只能增加劇本的份量,一集通常六十場戲的分量,我要求增加到二倍,一百到一百一十場。為了前幾集的緊湊節奏,甚至將原作八集的故事情節壓縮得更快。為了讓劇情超越原作速度,原作到第四集才舉行的婚禮場面,我拉到第三集後半就出現了。

當然,若沒有攝影小組的配合,一定會失敗。因此我就在情節進展提升到最快速度的範圍內,開始拍攝。腦子裡的想法雖多,臨場卻缺乏精密計算。雖然已經在企劃時決定了形象,但在打造角色的一切事情上,比前面的作品花了更多的時間。有種原本是跑馬拉松的選手,卻突然得準備跑一百公尺或二百公尺短跑的感覺。問題與其說在於工作人員或編劇身上,不如說是在我的執導觀、執導節奏、執導計算等方面,花了太多時間準備的緣故。

第一次的拍攝順利結束,但這指的是我自己這部分順利結束。剛才也說過,我原本想把自己獨特的拍攝手法全都忘掉,重新開始,但回過頭來看,多少還是沿襲了那些手法。拍攝過程中,做出最後決定的導演,無意間架構出慢速和稜角、固定靜態鏡頭、過肩景拍攝法等,無可奈何之下,也只能照著這個決定拍完一開始的部分。說的好聽,要放棄一切所學,重新開始,結果還是用了過去的拍攝方式。這次說好情節要緊湊,所有人都準備好了,結果只有我還慢吞吞的。

煩惱之餘我想出了一個點子,把劇本重看一次,然後分成A和B。A是我從未嘗試過的浪漫喜劇,B則是我熟悉的正劇(悲喜劇)。把正劇(B)和A區隔開來,是希望將過去的拍攝技法,盡可能用在不起眼的地方。

兩種型態再次細分,除了A型態場景、B型態場景之外,再分為由A到B的場景、由B到A的場景,共四種。接著再與攝影指導進行第一次討論,之後再與所有工作人員約定好,今後就採取這樣的用語來決定鏡頭的色彩。

A型態場景讓工作人員頗為緊張,因為我已經事先宣布,這些鏡頭為了追求趣味性和速度,不受聲音NG、燈光NG、工作人員入鏡NG等等的影響,照常拍攝。A型態場景拍攝時,攝影機不是安裝在三角架上,而是由攝影指導直接扛在肩膀上開拍的。於是所有工作人員也拿好自身裝備,跟在攝影機後面跑。照明組同樣把照明裝置拿在手上,收音組也是。導演觀看畫面的顯示器,也放到不至於入鏡造成NG的位置上,或者覺得無所謂的時候,就連顯示器也不看了。

也就是說,所有人都只集中在追求速度與趣味性的準備上。演員們當然也很快地適應這種拍攝法,就連彩排的進行也和之前的通俗劇方式不同。前作彩排很用心,可說一絲不苟,但《浪漫滿屋》則只要抓個大概的感覺,中間不停一直彩排下來。這也是怕喜劇經過兩、三次的彩排,會失去趣味性之故。

「喜劇場面One Shot One Kill!」,目標是一次到位。而越難拍,就要以越簡單的方式進行。因此我決定顛覆前幾天所有的拍攝方式(其實是一直以來採用的拍攝方式),改走反方向。當然,這個決定受到工作人員,尤其是攝影指導姜長秀的頗多指點。因為愛情喜劇對我來說,是首次接觸,但對那位前輩而言,卻早就拍過不知道多少次。所謂指點,大概就是這麼回事吧,我不接受,就成了干涉;我接受,則成了指引方向的嚮導。也就是接受與否的問題罷了!

這次同樣也決定偏重在光線與音響上面,只不過這次的光線,與《傻瓜般的愛情》不同,就算實際是很黑暗的空間,也要顯得很明亮,而音響則偏重在效果上。

這裡對音響稍作說明。

播映時的音響,有好幾種型態。第一種是台詞,也就是演員說出來的台詞。第二種是台詞之外的聲音,也就是演員所發出的所有聲音,像呼吸聲、腳步聲、電腦鍵盤打字聲等,演員的效果聲。第三種是演員之外的所有人,或是自然、人工物品所製造出來的聲音,像是經過的車輛聲、咖啡館裡客人發出的聲音、展示場裡響起的皮鞋聲、街道上的音樂聲之類的空間音。以上是現場的聲音。第四種則是音樂,也就是最後混音階段時所置入的音樂,實際音樂和音樂效果就包含其中。最後一種,後製效果音,是為了彌補現場所遺漏的聲音,或增加戲劇性效果,所置入的效果音。譬如武打或動作場面中所傳出刀劍撞擊聲,演員們互毆時發出的挨打聲等等,都包括在此,因為實際的聲音不會是這樣子的,所以也算是無中生有。音響的世界十分多樣化,後續在音樂與音響效果章節裡再仔細說明。

《浪漫滿屋》中,我決定全面使用聲音、音響效果,以及音樂效果。

再回到拍攝現場,這次的畫面與之前的作品不同,一直都很明亮,主角們也是非常年輕的演員,他們的行動或說話語氣,也必須看起來很可愛。為了達到此一目的,亮度上,必須讓演員們呈現出比現實更具夢幻色彩的效果。因此在攝影機上,將光圈多打開半格17,以維持更為明亮的氣氛。

在照明方面,影子會跟著主燈18(Key Light)的方向移動。現實中如果將主燈設定為主光源的話,主燈就不能動,這已經成了一種不成文的規定。但這次雖然也設定了主燈,然而為了呈現出更華麗、更明亮的畫面,因此隨時移動主燈,盡量不要出現特別昏暗的部分,也算是拋棄了光的寫實主義(realism)。

光線的設定結束。

接著就是現場音響。之前的作品,常會出現演員們聲音太小的情況,尤其在詮釋感情戲時更是如此。通常收音組必須將吊桿式麥克風(boom mike)最大限度靠向演員口部附近,才能收到台詞的音。如此一來,我所能選擇的鏡頭會更靠向演員一點。也就是說,如果原本是胸景,就得變成縮景—胸景;如果是縮景—胸景,就得變成特寫(CUS,close-up shot)。但在《浪漫滿屋》裡,我要求演員們主要台詞聲音要大一點,間接台詞聲音小一點。也拜託音響組,較為小聲的台詞,以似有若無的方式錄音即可。因為轉身喃喃自語的台詞,沒必要以直接方式表現。如此一來,對手演員或觀眾就有話要說了。

「到底在說什麼?」

於是我就要喃喃自語的演員接著說出下面的台詞:

「什麼也沒說!」

「沒聽到就算了!」

這麼一來,就能延伸出兩人爭吵的劇情。

這次的變化,在於攝影分鏡劇本與視景框的變化。到目前為止,大多採用固定的靜態過肩胸景(攝影機或演員固定不動的OSBS)。如果要表現更深刻一點的感情時,就採用利用裝備的移動鏡頭。靠裝備的移動鏡頭,比一般移動鏡頭要精緻,非常溫柔、細膩。不過這次我不打算運用靠裝備的移動鏡頭,大部分都使用任意移動的移動鏡頭。有需要移動的時候,主要是以手持攝影鏡頭(Handheld Shot)來拍攝。如果確實需要演員移動的話,則大多採用演員的胸景—出入鏡19。場景一開始就追求速度,也預告了情節將會以輕快或喧鬧的方式展開。同時為了讓節奏更緊湊,畫面結構不是讓演員進入視景框之後才說出台詞,而是在視景框外一面說台詞,一面走進來。這是為了給予觀眾出其不意的效果,所採取的一種電視劇拍攝技法。

《浪漫滿屋》設定了兩種拍攝法,一種是到前一部作品為止一直使用的,通俗劇裡強烈情感的拍攝法,另一種則是新近嘗試的快速拍攝法。一開始我本來想用強烈通俗劇的拍攝法,和浪漫的快速拍攝法,以30%和70%的比例進行。但實際拍攝時,比例卻變成10%和90%。就連這個10%裡面,如今也只用到我的專用攝影法10%的程度而已。其餘90%的強烈通俗劇拍攝法,也維持一種變形通俗—浪漫通俗劇的風格。

結果以一集一百場戲(scene)為準來看的話,強烈通俗劇拍攝法大概只用了一場戲而已,變形通俗劇十場戲左右,其餘則維持速度明快的新型拍攝法來完成。

以上是針對我所製作的電視連續劇為中心,說明拍攝的部分。每個導演對畫面結構,都有各自千千萬萬種想法,而攝影指導的風格不同,又會出現更多的變化。如果結合導演和攝影指導的想法,那又會出現呈幾何級數增加的構想。而這本書裡所寫的內容,都單純出自於我個人的風格和經驗。

攝影很重要,但執導行為並非只限於拍攝現場而已。關注劇本的情況,製造氣氛讓演技充分發揮,也是導演必須肩負的重要工作。也有些導演把所有的力氣都用在畫面結構上。如此一來,演技由演員、劇本由編劇、美術由美術組、音響由音響組、畫面由導演各自搞定……,那攝影指導該做什麼?

我的話,一般都是將畫面大膽地交由攝影指導來負責,尤其是全景部分,則架構出一個由全體工作人員參與的畫面。因為我認為,鏡頭不屬於演員,也不屬於導演。工作人員的全景形成之後,導演做出最終選擇,就開始拍攝。第一個鏡頭拍完之後,導演和演員才開始負起各自的責任,執導和表演工作也就此展開。此時,就到了演員和導演發揮所長的時候。每個人都有依照各自角色發揮所長的時機,因此如何安排每個人的角色和時機,是導演最重要的任務。

劇本就交給編劇,演戲就交給演員,拍攝就交給攝影指導,因為導演不可能一個人肩負起寫劇本、演戲、拍攝的工作。沒有那些人,也就不會有導演存在。所以尊重他們,就是最正確的答案。我在選擇的同時,也要讓對方有選擇的機會,這才叫公平。

●本文摘選自經濟新潮社出版之《韓劇的世界:《浪漫滿屋》《他們的世界》導演,暢談韓劇的幕後製作經驗》。👉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經濟新潮社

「以人為本位,在商業性、全球化的世界中生活」為宗旨,經濟新潮社於200...

經濟新潮社 藝術設計 韓劇 導演 戲劇 韓國 書摘 出版風向球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