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母職?「幻滅、困擾、災難...」當家務和育兒成了精神重擔
媽媽,是懷胎十月產下孩子的女性、是為了孩子犧牲奉獻的偉大角色、是操持一切大小事的多工職業,卻也是……最容易被罵的人?這也不對,那也不對!那要不試試當一位「女性主義媽媽」?
身兼母職的記者奧蕾莉.布蘭克集結母親們的見證與專業人士的分析,在本書中抨擊母親們經歷的偏見與不平等,並整理出多種方式,為母職提供更好的環境。本書以自然、幽默的文筆,層層解析導致女性在母親角色中感到孤立無援的機制,幫助母親重新找回自信與自尊。
●本文摘選自臉譜出版/城邦文化出版之《我是媽媽,也是一位女性主義者!:從懷孕到哺育,化解母親身處父權體制的兩難處境,找回女性主義中失落的母職實作》。👉 立即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馬上開始閱讀!
文/奧蕾莉.布蘭克(Aurélia Blanc)
精神重擔:巨大的騙局
浮出水面的社會問題
生了兩個小孩之後,我心知肚明以後不能再賴床了。沒問題,我會早起,有小孩就是這樣,這我早就知道了。反之,我沒料到的是每天早上醒來時,我腦子裡都有一份長長的待辦事項清單,簡直像電話簿一樣厚。別忘記和小兒科醫生預約時間、別忘記確認家庭津貼補助中心(CAF)更新了我們的檔案資料、別忘記去領包裹(不然包裹會被退回)、別忘記買牛奶給小孩喝、別忘記把今天的晚餐準備好(咦,家裡還有蛋嗎?)、別忘記帶尿布去給老二的保母、別忘記老大要註冊運動課程(七月初還是八月底?)、別忘記續借圖書館的書(哎呀糟糕,太遲了!)、別忘記買好出席慶生會的生日禮物、別忘記打電話給那個壽星小孩的家長(通常是媽媽)問他們週六怎麼安排、別忘記老大要重配一副眼鏡、別忘記叫孩子的爸去拿眼鏡。
諸如此類、諸如此類、諸如此類,無須多加說明,妳們都很清楚這些清單是怎麼回事。或許妳們也和我一樣,心想:說好要生小孩的時候,我是不是忘了詳讀相關契約書上面的陷阱?我們是不是漏看了什麼條款,上面標示媽媽要負責家裡所有大小事?或許妳們的結論和我一樣:我們從來沒有簽字同意這種事!
我家老大出生的第一年,我累得抓狂,不斷提醒自己別忘記事情,整天忙著列清單、預先準備、規畫時間,這甚至成為最常導致我和伴侶起摩擦的導火線。想當然耳,我認為一切都是我的錯,是我太不會安排事情嗎?我要求太多嗎?太愛生氣?太難搞?我差點以為問題出在我身上,都是我一個人的錯。但就在這個時候,我們(重新)意識到「精神重擔」這個概念。
二〇一七年,插畫家艾瑪讓這個社會學概念廣為人知,它起源於一九八〇年代,用來描述家務管理導致的沉重負荷,苦主幾乎都是女性。艾瑪(Emma)的短篇漫畫〈妳早該叫我幫忙〉(Fallait demander)最早是在網路上發表,很快就廣為流傳。我還記得無論是在社群媒體或在我身邊,許多媽媽(不一定是女性主義者)反應踴躍,不只彼此分享,還拿給她們的男伴讀。隔年出現了Instagram頁面「妳沒忘記吧……?」(T’as pensé à…?),集結眾多女性被這精神重擔壓得喘不過氣的經驗談,該頁面同樣立刻大受歡迎,一週之內就有兩萬人追蹤,如今有超過十七萬名粉絲。在這之後,每週都有媒體談論這個主題,驚人的海嘯,和媽媽們剛成為母親時歷經的巨浪一樣劇烈。
我們討論的不是無關緊要的附帶現象,也不是某些人不善規畫時間的個人問題,而是一種大規模的、全面的、系統性的現象。二〇一八年,一項相關調查顯示,十位女性中有八位表示她們有「太多事情要操煩」,百分之二十三苦於過度的精神重擔、百分之四十六認為這份負擔源於孩子出生(至於男性,則有百分之四十七認為這重擔與他們踏入職場有關)。我個人的觀察也是如此,當我詢問媽媽們如何看待母職時,最常出現的兩個回答是:產後的孤獨感,以及……當然是精神重擔。「大災難」、「大衝擊」、「海嘯」、「嚴重的困擾」、「嚴重的幻滅」:這就是媽媽們,很多很多的媽媽們對於母職的感受。
※
對許多女性而言,這份沉重的精神重擔,以及明顯失衡的家務分配是讓她們的女性主義意識覺醒的契機。「我絕對是在成為人母的同時,變成女性主義者。從前我以為兩性不平等是離我很遙遠的事,而我發現並非如此。在我四周、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在我的伴侶關係中,到處都是男女不平等……在我的伴侶關係中尤其如此。我必須處理一切,精神重擔讓我快要崩潰,我的伴侶就像是我必須顧的第三個小孩。」三十三歲的蘿荷說。像她這樣的媽媽人數眾多,她們都「很憤怒,非常憤怒」。孩子誕生後,她們從高處跌了下來,覺得自己被騙了。
「對我來說,我和丈夫應該分擔一切,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學校教我們兩性平等,而我深信不移。我真的以為我先生會發自內心扮演好他的角色,快樂地和我共同分擔家務。我非常幻滅。」三十九歲的奧黛莉說。目前懷孕第二胎的芭芭拉也有類似感觸:「我以為我的伴侶關係很平等,我丈夫是女性主義者(他真的是),但突然之間,所有精神重擔都由我來扛,育兒所有責任都落在我身上,我整天都用來照顧小孩。(我)覺得非常孤獨,面對非常嚴重的不公不義。」疲乏不堪、被壓榨、對一切都感到幻滅──媽媽們真的受夠了。
「放手吧」,新型態的強迫規定
人們如何建議這些媽媽擺脫精神重擔呢?「放手吧。」〈精神重擔:練習放手的三則建議〉、〈精神重擔:如何接受放手〉、〈減輕精神重擔:並非不可能,只要學會放手〉……這些文章,還有書籍、節目都告訴媽媽們:您只要放輕鬆,接下來一切都會好轉,讓我們瞧瞧這本大眾健康雜誌提議的「四個步驟,減輕您的壓迫」。
第一個步驟?「給自己一點時間,停下來好好釐清狀況。」
噢不,妳休息可不是為了去和朋友喝一杯,而是為了把事情規畫得更完善。「我們經常難以區分哪些是重要的事、哪些是瑣事;而重要的事當中,又分緊急的事和較不緊急的事。」接受雜誌訪問的這位專家說。
第二個步驟:「學習(真正地)把事情交給別人。」
天哪,我們怎麼都沒想到!「以假期規畫為例,若你們講好讓爸爸來安排,那就讓他全權處理,媽媽不要插手。」專家這樣說。如果爸爸不想管呢?這篇文章說,我們還是可以「請他幫忙」。因為根據這篇文章的觀點,這些媽媽之所以飽受精神重擔折磨,是因為她們不懂得請對方幫忙。
該如何著手呢?文章這樣說明:「清楚表達您的要求(哪個日期、什麼時間、為什麼),並解釋為什麼這對您很重要,並強調您理解對方的立場……」為了達到目標,我們還得「降低標準」。換句話說,是女人要負責解釋得更清楚、是女人要懂得如何要求,而且還不能要求太多。「放手吧」,他們這樣說。
好吧,如果到時候沒人預約去哪裡度假、冰箱空空如也,而且沒人讓孩子註冊運動課程,那也沒有關係,我們就在客廳裡露營兩個月並且只吃洋芋片,這樣就好了。
※
「『放手』成為一種新的強迫規定,目前蓬勃興起的個人發展與心靈導師都很常提及。令我感到擔憂的是,一些知名的心理學家也開始散播這類言論。」寫作《妳沒忘記吧……?》一書,並與他人共同創建同名Instagram帳號的寇琳.霞本提耶(Coline Charpentier)對此感到憤慨。
這項嶄新的強迫規定造成的問題有三個層面。首先,它讓人以為女人是問題的源頭,因為她們要求太多、控制欲太強、太緊張……總之,太難搞。再來,這些建議擺明是針對女性,而且只針對女性。所以男人呢?我們真的就應該把他們當成大孩子,需要我們監督他們做家事的大孩子(而且還得檢討我們是不是要求太多)?抑或在迫不得已之下,我們必須把家務交給這些伴侶(而且必須放手)?我們再也搞不清楚了。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而這就是第三個問題──「放手」是行不通的。
面對這來自心理學領域的魔咒,寇琳.霞本提耶清楚指出事實:「我們必須懂得分辨精神重擔與精神疾病。假設我什麼都無法放手、無法不每天用吸塵器,或是沒把家裡整理乾淨就無法出門,這樣的話,或許應該試試心理治療,才能理解這種機制的背後原因何在、為何我這麼需要完美掌控家中環境。」換句話說,強迫女性「放手」,無法解決精神障礙或精神官能症患者的問題,至於其他女性,「放手」並不能幫助她們面對日常生活的責任。
「若要能夠放手,就必須有防護措施。就我個人而言,如果我人在兩公尺高的地方,下面有一小塊毯子可以緩衝的話,那我很樂意放手。但是如果我人在五十公尺高的懸崖邊緣,下面什麼都沒有的話,那我可不會放手。」
寇琳.霞本提耶解釋得很生動,她的著作《妳沒忘記吧……?》就是一本「對抗精神重擔的自我防衛指南」。意思是,如果沒有人在後面接應的話,要求女性放手,這樣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我們可以將就客廳很亂、洗衣籃的髒衣服滿出來、吃飯吃不飽,但是當妳有小孩,而且還是年紀很小的小孩,妳很難「放手」不讓小孩吃飽、不好好照顧他們、不讓他們穿乾淨衣服,否則,就是必須要有另一個人(或許剛好是爸爸)履行這項不允許偷工減料的家務工作。這正是問題的核心所在。
●本文摘選自臉譜出版/城邦文化出版之《我是媽媽,也是一位女性主義者!:從懷孕到哺育,化解母親身處父權體制的兩難處境,找回女性主義中失落的母職實作》。👉 立即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馬上開始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