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男男戀愛是如何誕生的?腐女為何這麼喜歡BL?
文/堀亜紀子、守如子編著;藤本由香里、石田美紀、西原麻里、石川優、岩川亞里莎、東園子、木川田朱美、前川直哉、金孝真著
第1章 少年愛・JUNE/YAOI・BL
BL(Boy’s Love)──以男男戀愛為主題的女性取向漫畫、小說。此類別誕生自少女漫畫,起初被稱作「少年愛」,之後專門雜誌《JUNE》發行,開始出現被稱作「YAOI」的同人誌等諧擬作品(Parody),受到廣大歡迎,其後商業BL類型確立。此發展過程經歷了數個不同的階段,雖然各階段都以男男間的戀愛或強烈羈絆為主題,這一個共通要素不曾改變,但各歷史進程不論是開始的時期、刊載作品的媒體、核心作者的世代等都大相徑庭。由於各階段都有「男男」這一個共通主題,以至於許多專業論文也不時把這些不同的階段混為一談。像是有論者將少年愛、JUNE的分析視為針對現在YAOI或BL的分析,或將萩尾望都、竹宮惠子等少年愛作者指稱為「YAOI作者」。
本章將區分少年愛、JUNE(耽美)、YAOI、BL(商業)四個階段,並依照各自的歷史脈絡進行一一解說。
此外,本章也把廣義的BL──描寫男性間性愛與強烈羈絆的女性取向的整體作品,與狹義的BL──1990年代之後確立為一特定類別的商業BL做出區分。事實上,男男主題的內容為什麼會出現在女性取向類型中這個「起源」問題,與1970年代誕生的少年愛與JUNE有密切關係。另一方面,1980年代中期後,YAOI與BL(狹義)確立成為一類型,並產生了某種固定模式,讓我們更加關注之後的「發展」。首先必須明確理解,這二階段的方向性大為不同。
1 「少年愛」登場
■ 「少年愛」誕生的經緯
一般認為,竹宮惠子刊載於少女漫畫雜誌《別冊少女Comic》 1970年12月號的〈雪與星星與天使與……〉(雪と星と天使と…,之後改名為〈在日光室1〉)是最早意識到「少年愛」而創作的作品。作品中描繪了兩位少年裸體、親吻的畫面,在當時被視為相當激進、刺激的內容。兩位主角可視為竹宮惠子之後少年愛巔峰之作《風與木之詩》(風と木の詩,1976-)的原型,其中一位主角的名字賽吉,也與《風與木之詩》主角名字相同。
竹宮在單行本《在日光室》(サンルームにて,朝日Sonorama,1976)的後記表示,朋友M對她說:「就是現在,何不就奮力嘗試一次,直接畫一個少年愛的故事,成為少女漫畫界第一個畫少年愛的人吧。」讓她下定決心,努力發奮畫出這個故事。而這個朋友M,就是打造了大泉沙龍的增山法惠(參見第2章),當時竹宮惠子與萩尾望都同住於大泉沙龍,山岸涼子、笹谷七重子(ささやななえ,現改名ささやななえこ)、佐藤史生、花郁悠紀子等日後的著名少女漫畫家也都在此齊聚一堂。
竹宮發表〈雪與星星與天使與……〉後隔年,萩尾望都同樣在《別冊少女Comic》(1971年11月號)發表了另一部少年愛代表作品〈11月的文理中學〉(11月のギムナジウム),這部短篇作品也是之後萩尾作品《天使心》(トーマの心臓,1974-,《週刊少女Comic》連載)之前身,當中完全沒有性愛描寫,但最後結束在主角的獨白:「草地上的……那一瞬間……只有那一瞬間是專屬於我倆的世界──托馬斯……」讓少女們陷入瘋狂,甚至在包含男性在內的年輕漫畫粉絲、書評間也大受好評,熱烈的反應就像野火燎原一發不可收拾。接著在1972年,萩尾望都描繪吸血鬼少年艾多加與亞倫彼此相依、跨越時空之旅的不朽名作《波族傳奇》(《別冊少女Comic》)開始連載。
1976年,被譽為少年愛作品代名詞的《風與木之詩》開始連載(圖1-1)。故事主角為擁有吉普賽血統的黑髮少年賽吉與成長過程特殊的美少年吉爾伯特,除了男男戀愛外,更描繪了強姦、亂倫,毫不保留地描寫出如風暴般強烈、激情的性衝動,並將角色一一捲入,引起社會熱烈的討論。透過這部作品,少女們對「男性間的羈絆」之狂熱情感開始外顯化,之後1978年專屬雜誌《JUNE》創刊,創刊號封面就是竹宮繪製的彩圖。
之後,出現了眾多描寫男男戀愛、強烈羈絆,並獲得高度好評的作品,包含木原敏江作品《摩利與新吾》(摩利と新吾,1977-,《LaLa》連載)──以日本殘留著陽剛氣息的舊制高中為舞台,描寫二位宛如命運共同體,總是形影不離、被稱作「花樣組合」少年間強烈羈絆的故事,以及將聖德太子描繪為擁有稀世美貌與超能力,並和蘇我毛人陷入愛戀的山岸涼子名作《日出處天子》(日出処の天子,1980-,《LaLa》連載)等。山岸之前也曾以謎樣美少年米歇爾.杜特華為主角,發表了《Guessing Game系列》(ゲッシング ゲーム,1972-,《月刊Seventeen》不定期連載,完整版收錄於《綠色康乃馨》〔グリーン カーネーション〕中),其中也有包含床戲在內的男男戀愛描寫。
由此可知,被譽為少年愛漫畫代表作的作品中,許多都是1949年(昭和24年)左右出生的作者所繪,他們就是所謂的「花之24年組2」。1970年代初期,竹宮惠子與萩尾望都透過共同朋友增山法惠介紹,搬到增山家對面一起生活。該住處被稱作大泉沙龍,許多傾心萩尾、竹宮作品的年輕女性漫畫家都聚集在這裡,成為漫畫家交流的場域。竹宮積極邀請、介紹自己認為「這個好!」的作者們進入《少女Comic》連載,她更認為「花之24年組」一詞是她們主動提出的說法(竹宮 2001:250-4)。換言之,少年愛作品起初就是以萩尾、竹宮為核心,主動在大泉沙龍內打造起的風潮,之後隨著「花之24年組」作者們顯著的活躍及作品的好評,逐漸擴散至一般大眾。
■ 「男男」題材的變化
上述的作品可謂是少年愛作品脈絡下的代表性產物,但少女漫畫雜誌中,還有許多一般而言不會被歸類到少年愛內容,卻也接收此潮流,融入男男元素的作品,展現出不同形式的發展。
像是青池保子的《夏娃之子》(イブの息子たち,1975-,《公主》連載)、魔夜峰央的《妙殿下》(パタリロ!,1978-,《花與夢》〔花とゆめ〕連載)等作品,雖是與少年愛的基本調性不同的喜劇,卻也在同時期描繪了美少年、男男間的愛戀及強烈羈絆之故事。這樣的變化、嘗試,也許同時影響了之後的YAOI作品(後述3)。說到喜劇,萩尾、竹宮相當活躍的《別冊少女Comic》也有岸裕子的《玉三郎戀愛狂騷曲》(玉三郎恋の狂騒曲,1972-)、名香智子的《花樣美女姬》(花の美女姫,1974-)等作品,都是以美少年為故事核心、描繪男男關係的人氣作品。
此外,大島弓子與萩尾、竹宮並列,同為活躍於該雜誌的「花之24年組」作者,不過大島的作品即便以少年為主角,也不會將男男羈絆設定為故事核心。然而其代表作《香蕉麵包布丁》(バナナブレッドのプディング,1977-,《月刊Seventeen》連載)卻呈現出「讓世間感到羞愧的男色愛好者」之重要題材,大島在之後收錄於《憧憬大島弓子》(大島弓子にあこがれて,福田等,2014)的散文漫畫中,也表明自己其實擁有現今所謂的腐女視角。
1970年代後半起,《LaLa》、《花與夢》等白泉社系列雜誌開始刊載以男男關係為題材的作品。前述的《摩利與新吾》、《日出處天子》(皆於《LaLa》連載)都是少年愛代表作品,之後《LaLa》更是培育出以《馬加洛物語》(マルチェロ物語)聞名的樹夏實(樹なつみ,之後連載了《出雲傳奇》)、因《傑克&艾利系列》(ジャック&エレナ)人氣高漲的清水玲子等,這些都是以「男性二人之間的強烈羈絆」為中心的作品、作者。
另一方面,在長期連載《妙殿下》的《花與夢》中,也有河惣益巳以手腕高超的殺手迪恩與ICPO新進刑警夏魯之間的男男戀情為主軸的國際動作劇作品《雙面間諜》(ツーリング・エスクスプレス,1981-),以及那州雪繪大受歡迎的少年群像喜劇《夢回綠園》(ここはグリーン・ウッド,1986-)等……也都算是此一系統的作品。之後1990年代商業BL(後述)全盛時期,《花與夢》持續連載松下容子《闇之末裔》(闇の末裔,1996-)等作品,其中必須提到的是羅川真里茂的《紐約.紐約》(ニューヨーク・ニューヨーク,1995-),故事以紐約為主要舞台,直接描述了對雙親出櫃的糾葛、愛滋等寫實同志問題。
小學館的雜誌也有許多以少年為主角,描寫男男關係、強烈羈絆的人氣作品,像是吉田秋生的《加州物語》(カリフォルニア物語,1978-,《週刊少女Comic》連載)、《BANANA FISH》(1985-,《別冊少女Comic》連載),以男同志為主角的秋里和國系列作《睡美男》(眠れる森の美男)、《TOMOI》(1986-,皆連載於《Petit Flower》〔プチフラワー〕),均是足以代表此時代的作品。
坐擁青池保子等人氣作品的秋田書店,也靠東宮千子《明色青春的友情》(明るい青少年のための恋愛,1986-,《Bonita》〔ボニータ〕連載)、天城小百合《魔道奏鳴曲》(魔天道ソナタ,1986-,《公主》連載)等作品而相當受歡迎。此外,連載眾多科幻作品的《WINGS》、《SOUTH》(サウス,皆為新書館出版)也與男性主角相當合拍,後述的YAOI同人誌出身作家──高河弓(高河ゆん),便在此連載了她的《天使夜未眠》(アーシアン,1987-)、《源氏》(1988-)等作品。
1970年代與80年代雖然在風格上略有不同(參見第3章),但上述這些全都是在一般少女漫畫雜誌上發表的作品。由此可知,過去是否曾刊載過少年愛系列、美少年系列人氣作品,與該雜誌之後是否能孕育出以男男強烈羈絆為主軸的人氣作品,息息相關。無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描繪男男愛戀的女性取向作品(廣義的BL)最早是由少女漫畫起始的。
2 專門雜誌《JUNE》創刊
■ 《JUNE》創刊
前述少女漫畫中的少年愛作品受到讀者狂熱支持,特別是竹宮惠子《風與木之詩》的性愛描寫得到廣大迴響。看到市場反響,1978年打著「男男之愛」主題4的漫畫雜誌《JUNE》創刊(圖1-2),並由竹宮惠子繪製封面。此雜誌除了招募新手作品外,也進行創作指導──竹宮惠子在雜誌中開設了「繪畫(=漫畫)教室」單元連載,而描寫女性向男男愛小說先鋒的中島梓,則開設了「小說道場」連載。知名漫畫家西炯子、津田雅美、羅川真里茂,小說家秋月皓(秋月こお)、江森備、尾鮭Asami(尾鮭あさみ)、榎田尤利等眾多專業作家均是由此發跡(參見第2章)。
在此也對中島梓稍加介紹。年紀輕輕就出道,以中島梓之名撰寫評論、散文,並以栗本薰名義撰寫了《豹頭王傳說》(グイン・サーガ)等眾多人氣小說,為知名小說家、評論家。1976年,《風與木之詩》連載開始,同年她以栗本名義發表了〈筒井康隆論〉,在商業雜誌出道,接著又以評論《都築道夫的生活與推理》榮獲偵探小說專門雜誌《幻影城》的新人獎及評論部門佳作。1977年,以中島名義發表的評論〈文學的輪廓〉獲得群像新人文學獎.評論部門獎項,受到極大關注。《溝通不全症候群》(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不全症候群,〔1991〕,1995)是她首次正式評論少年愛、JUNE等主題,她在書中表示,自己大學時代撰寫、1979年出版的《午夜的天使》(真夜中の天使),就屬於此類型的小說。據說,《午夜的天使》是受到澤田研二主演的連續劇《宛如惡魔的他》(悪魔のようなあいつ,1975)啟發,故事主角為一少年,其對象則是成年男性。相較於描寫少年間愛戀的《風與木之詩》,中島認為自己描寫成年男性與少年間之愛,可謂是森茉莉的文學繼承者(中島〔1991〕1995:200-)。
《JUNE》初期的封面多以古今東西的文學、電影、繪畫作品為主題,具有較強烈的耽美主義、教養主義風格。某種層面而言,《JUNE》像是喜愛耽美的同好們聚集的少數族群聚集區(Ghetto),特別在雜誌作者、讀者間,多將這類以美少年為核心推展的意象、故事稱作「JUNE」或「耽美」(參見第2章)。在中島梓的《溝通不全症候群》中,就使用了JUNE小說、JUNE類型這樣的說法,竹宮惠子也在《竹宮惠子漫畫教室》將描繪以美少年為主的男男愛彩圖,稱為「JUNE繪」。
■ 《JUNE》與初期角川RUBY文庫
不過,1980年代後半,後述的「YAOI作品」在同人誌中爆炸性地流行起來,90年代,Boy’s Love(BL)成為一商業類型,老牌雜誌《JUNE》要維持命脈愈來愈困難了。1996年,「大JUNE」(原本的《JUNE》因以漫畫為主,開本較大,被稱作大JUNE)停刊,「小JUNE」(《小說JUNE》)也於2004年停刊。
在此必須注意的是,之後成立的BL類型(狹義)代表書系之一──角川RUBY文庫,其早期的作品大多是曾在《JUNE》連載的小說,像是栗本薰《永不結束的情歌》(終わりのないラブソング)、秋月皓《富士見二丁目交響樂團系列》、尾鮭Asami《達達&一也系列》(ダダ&一也)等。參考藤本純子分析RUBY文庫的論文(藤本 2003)所整理出來的表格,可見RUBY文庫初期(1992-95)近半數都是曾在JUNE刊載的作品(若將後藤忍〔ごとうしのぶ〕的《託生君系列》〔タクミくん〕等原本是同人誌,之後在《JUNE》連載的作品也算進去的話,則超過半數)。
無論如何,少年愛與JUNE這個類型深入地催生了日本描寫男男之愛、男性間強烈羈絆的女性取向作品、並不斷深化進而受到支持的過程,詳細狀況我們將留待第5章的學說史再來詳述。事實上,此類型的誕生與「女性生存上的艱困狀況」息息相關,從現在2020年來看那已經五十年前的往事,可以想像當時女性在社會上受到的壓抑更勝現在。也因此,當時少女漫畫中出現的少年比起男性,更像是被定位於「(姑且)不是女性的角色」,與飽受壓抑的女性形象強烈斷裂開來,並作為少女的分身。當然,其中也有像是青池保子作品那般不在此類的作品。
接著1980年代後半興起的YAOI、90年代之後的商業BL(狹義的BL),隨著作品調性轉向開朗明快,更加強調、享受角色「男性的性」的作品逐漸增加。1970年代誕生、描寫男男戀愛故事的女性取向作品(廣義的BL),進入1980年代後半之後迎來了嶄新的局面。
●本文摘選自大塊文化出版之《BL教科書》。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