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為何易成詐騙目標?理解三大「受騙心理」防患未然

琅琅悅讀 積木文化
圖/unsplash

人生最重要的練習課──好好變老。害怕變老嗎?對老化恐懼又不安嗎?從幾歲開始才算老?老後的我會不會變得固執又易怒、孤單又無助?(編按)

文/佐藤真一

明知是詐騙仍然上當受騙的原因——「想幫忙」的想法被惡意利用

每年都有高齡人士被騙走大筆錢財,警方也經常提醒民眾留意,但是犯罪手法推陳出新,就像在玩貓抓老鼠遊戲一樣。即使知道存在這種詐騙,卻還是上當受騙的原因,以及如何預防?

鎖定高齡人士的惡意詐騙事件層出不窮,在日本稱這種從非特定多數人身上騙取現金等的詐騙為「特殊詐騙」。根據日本警方的「令和三年特殊詐騙認識與檢舉現況」調查顯示,二○二一年日本全國發生的特殊詐騙案共有一萬四千四百六十一起,每起案件平均損失的金額為一百九十九萬八千日圓。

圖/積木文化《練習好好變老》

特殊詐騙的手法有哪些呢?一種是在過去就引起問題的「是我是我詐騙」;犯人先假裝是子女或孫子女等,打電話給高齡人士說自己「不小心挪用了公司的錢」、「工作上收到的錢搞丟」云云,接著高齡人士就會按照對方的指示轉帳匯款,或是直接把錢交給來家裡取款的人,因此被騙走錢財。「是我是我詐騙」在二○二一年發生的特殊詐騙案中,佔整體的二十一・三%。

圖/積木文化《練習好好變老》

高齡人士上當受騙的原因有三

特殊詐騙儘管經常在電視和報紙上報導與宣導,為什麼還是有人被騙呢?原因有三。

第一個是高齡人士希望「自己是有用的人」。已經退休也無須養育子女的高齡人士,認為自己的存在對家人和社會沒有幫助,但身為父母仍然會擔心孩子、希望 孩子幸福,而「是我是我詐騙」就是看準他們的父母心,利用為人父母「我必須拿錢出來,否則我對孩子來說就是廢物」、「我想幫助有困難的子女」的心態所衍生的犯罪。

第二個是高齡人士對於「有好處拿」沒有抵抗力。他們那一輩與現在活躍於社會的孩子們不同,多數高齡人士是領年金過活,他們很難靠工作獲得收入,想要找尋其他方法多少增加一點存款,因此一聽到「有錢拿」就很容易上鉤。

第三個原因是太過自信,認為「我很聰明、很精明,用不著擔心」。日本警察廳的「是我是我詐騙被害人調查概要」針對二○一八年實際被騙走錢財的人進行問 卷調查,結果顯示,實際損失財物的人有七十八・二%回答「我本來以為自己不會上當」,理由包括「我有自信自己不會受騙」(有自信能夠認出家人的聲音、能夠分辨謊言)、「我原本以為這種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等。相反地,中途就識破「是我是我詐騙」的人回答「我本來以為自己不會上當」的人只佔五十六・八%。由此可知,對自己不要過度自信,才能夠預防受騙。

書名:《練習好好變老──你一定會老,但要老得自在從容!醫學博士從112個關鍵字解...

理解「受騙心理」的關鍵字

一、正常化偏誤:某種程度的異常沒有感覺到是異常,反而判斷是正常的心理機制。

偏誤是指先入為主、偏見的意思。正常化偏誤是即使有些異常,卻仍然認為那是正常,試圖保持平常心的心理作用。

這種作用必須存在,是為了避免對於日常生活中發生的變化與新狀況過度恐懼或不安。但是災害發生、真正面臨危險時,如果正常化偏誤啟動,你就會以為「還 不要緊」、「上次都沒事了,這次也不用擔心」,因而太晚去避難。異常狀況發生時,不要過度樂觀看待事物,必須接受現實並採取行動。

高齡人士因正常化偏誤而以為「不要緊」,無法正確做出判斷。這是容易遇上詐騙的類型,必須留意。

二、得到子女認同的尊嚴:認為自己有身為父母的價值,對於子女而言是無可取代的存在。

父母親不管到幾歲,始終都「想要獲得子女的認同」,即使父母上了年紀、腰腿無力,認知功能衰退,子女與父母相處時,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傷害他們的尊嚴。舉例來說,不要否定父母的言行舉止,問問他們為什麼這麼想,附和一句「原來如此」就好。或是把摺衣服、澆花等簡單的工作交給父母,再對他們說一句「謝 謝你幫了我大忙」表達感謝,這樣也很有效。子女的依賴能夠提高父母的尊嚴。

詐騙集團就是利用長輩這種想要被依賴的心情。子女最重要的是顧慮父母的尊嚴,同時採取各種保護父母的措施。

三、社會資本:把社區或社會上人與人的互信關係、連結視為資源的思考方式。

社會資本簡單來說就是「人脈」。社會資本豐富的社區,居民之間有信任帶來的團結意識,每個人的眼睛隨時都在注意,因此可疑人士很難犯罪。

社區居民之間只要能夠建立網絡般的關係,「那間房子只住著一位高齡人士」這類資訊也會在居民之間共享,即使發生災害也能夠迅速前往救援。高齡人士如果積極參與自治會、在地志工活動等,社區會更加活化,社會資本也能夠更加豐富。

讓高齡人士積極參與地方活動,可以消除犯罪,打造易居的環境。

●本文摘自積木文化出版之《練習好好變老──你一定會老,但要老得自在從容!醫學博士從112個關鍵字解讀高齡人士的心理與行為邏輯,消除你對老後的恐懼與不安》

積木文化 詐騙 老年人 心理勵志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高齡化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