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房子結構安全嗎?地震不用怕!專業技師教你安心購屋
文/曾慶正,張惠如
您住的房子有沒有耐震設計?
有些人喜歡住高樓大廈,有些人偏好獨棟透天厝,而更大多數人是住在公寓。樓層高度不一的平房、透天厝、公寓、大樓,當然各有不同的優缺點。可是,處在地震如此頻繁的台灣,你住的房子,當初蓋的時候,有沒有做耐震設計呢?這可是購屋換屋時,一般人應考慮卻較少考慮的重要問題。
早期蓋房子,因法規對結構設計的要求並不嚴格,所以較缺乏耐震設計。民國七十二年以後,建築技術規則規定,房屋建築需要耐震設計,但是建商確實做到的很少;直到民國八十年,台北市政府率先依建築法,要求建築物除五層樓以下之非供公眾使用者以外,其餘建築物均須由結構專業技師設計,此後各縣市政府陸續依法行事,關係到建築物結構安全的耐震設計,才漸漸被普遍運用。
所謂耐震設計,就是依據房屋的使用壽命( 統計學上的回歸期為四百七十五年),以發生機率超過十%的地震等級,來設計房屋的耐震度,確保當房屋遇到比所設計承受的震級還強的地震時,假使會龜裂、損壞,也不會在瞬間倒塌,達到「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以減輕生命財產的損失,這就是耐震設計的最主要精神。對於地處頻繁地震帶的台灣來說,耐震設計關係到房屋耐受地震時的行為,好比護身符一樣,是相當重要的結構要素。
遺憾的是,屋齡二十五年以上的房子,耐震設計往往不足,而且平房又比高樓嚴重。
假使你家屋齡已有二三十年,倒也不必太擔心,耐震設計對四樓以上的房屋較有功效,四樓以下,差別不大,只要結構良好,裝修時沒有打牆毀梁,老房子未必不耐震,相反地,它聳立地面,經歷多次大小地震而無損壞,等於通過多次「地震考試」,比起未經任何震度測驗的新成屋,更增添幾分安全保證。
不過以前曾經有損害紀錄的房子就應該特別注意,要找結構技師為您的房子作安全檢查並採取必要的措施。許多在地震中倒塌的房屋,通常過去早有損害的現象發生,可惜未做適當的處理才導致坍塌的後果。瞭解房屋是否有損害的紀錄?查看外觀是否有整修過的痕跡?是買成屋時的重要功課。
總體來說,早期樓層高的中古大廈,施工謹慎,注重結構系統;而五樓以下的中古公寓,有時根本沒有做房屋結構設計就蓋起來了。而且樓層高的房屋對軟弱土層而言,基礎開挖深,抗震力比低樓房來的好。還有,買房子時,選擇有地下室的,比沒地下室的,耐震力更好;全面地下室,又比部分地下室基礎穩固。為什麼地下室這麼重要呢?下一章節為您仔細剖析。
全台哪些地方地質軟弱?
按台灣本島北、中、南部粗略畫分,都會區當中以台中地質最佳,高雄次之,台北盆地最差。
台北盆地是由淡水河、基隆河、新店溪三條河川沖積而成的,就地質結構而言,屬沉泥層、砂層、黏土層互相交錯、重疊而成。其土壤特色是含水、砂、粉土和黏土質為主,是屬於比較軟弱、易受擾動影響的地質特徵。所以台北市區很多大樓在興建時,常因工地開挖,造成附近民房龜裂下陷,甚至地面出現大坑洞的案例。
土壤最軟弱的區域,集中在信義計畫區、南京東路五段、基隆河(士林段)新生地、北投區公館路沿線……,通常在沖積平原越靠近河邊的地方,地質越不好,在這些地質敏感區域蓋大型建設或高樓,都要擔負較高的工程風險。一旦發生地震,房子承受的地震力勢必比別區大。住在這一帶的人,假如附近在施工改建,自己的房子也比較容易受波及。北市政府特別規定,凡在上述地區開挖地下十二公尺、或地下三層的建築物,統統視為特殊結構,須經特別審查單位審查後才准核發建築執照,可見其地質之軟弱難測。
高雄市的地質屬於砂質地層,而且不是緊密的砂層、透水性高,地下水又豐富,再再提高了施工的困難度。高雄捷運施工就發生了多次事故,造成很多房子裂損、嚴重傾斜,這些都是地質因素引起的。
台北市只有靠新店溪兩側是例外,不需開挖很深,就會遇到堅硬的卵礫石層,遭遇震災時,損害會降低。但有個缺點,就是地下水位很高,地下室較易潮濕。還有一個狀況:卵礫石層分布並不平均,房子若正好位在卵礫石層和軟弱土層的交接邊緣,即使只相差一公里,情況卻是所有土質中最慘的。當地震來臨時,地震波和湖泊波紋一樣,湖心很平靜,愈靠湖岸,波紋漸漸擴大,到岸邊浪的波動形成反射波,漣漪更加放大。愈靠近盆地邊緣或卵礫石層邊緣的房子,所受到的震力愈大,其後果不言可喻。
內湖地區也是如此。地質有許多堅硬的岩盤,算很不錯,但岩盤卻是高高低低參差錯落,並不整齊。萬一房屋一半蓋在堅硬的岩盤上,另一半蓋在軟弱的土層上,那比全部都蓋在軟弱土層上的房子還要糟糕,因為沉陷量不均勻,可能房子蓋好沒多久,就房屋傾斜、牆壁裂開啦!
●本文摘選自健行出版之《你的房子結構安全嗎?:地震不用怕!專業技師教你安心購屋100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