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為小事爭吵是因為不了解價值觀差異 改變思考習慣不再受傷
文/加藤諦三
為什麼連一點小事,都可能讓人感覺受傷?
對於事情的感受,其影響程度與輕重緩急,完全是因人而異的。關於這點,若是當事者雙方能夠互相理解的話,在人際關係中所遭遇到的麻煩或問題,應該就能避免掉不少。但是,究竟能「理解」別人多少,這種理解力也是因人而異的。
例如夫妻或情人之間,經常會發生各種爭吵的情況。其中大部分的人,都無法理解為什麼一點點小事,另一半卻會如此生氣。隨著相處的時間一長,爭吵的次數增多,不理解的事情逐漸累積,覺得對方不講理、莫名其妙的感覺也日益加深。
於是逐漸地,雙方開始對這種情況感到疲累,而那種想要去了解對方的心情,以及希望能讓對方了解自己的想法,也不斷地消失。最後,在漫長的爭執過後,彼此都被困在各自的情緒牢籠當中。
「這張桌子,似乎有點搖晃耶」、「這個盤子太小了」、「這部車顏色太刺眼了」、「那輛車比較寬敞」、「這個手續太麻煩了」、「那個人的嗓門真大」、「這間房子離馬路太近了」、「採光真差」……不論說什麼,都有可能讓對方產生負面感受,即便再小的事情,也有可能引發大問題。
日常生活中,看似沒什麼大不了的瑣碎細節,對每個人來說,其實意義和重要性都大不相同。某人眼裡無關緊要的事,卻有可能造成心理障礙傾向者的自尊心嚴重受損。某件事從這個人的角度來看,根本就毫不在意,搞不好他連自己是否曾經說過這種話、做過這個舉動都不記得了,但是對另一個人來說,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有可能狠狠地刺進他的胸口,造成他難以承受的傷害。
此外,事情是經由誰的口中陳述的,也是影響感受非常重要的關鍵。例如婚姻生活的相處,經常聽到有人勸戒:「絕對不要去說另一半親人的壞話。」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發生在自己親人身上就算是再微小的事情,一旦被配偶或朋友加以指責,往往內心就會覺得非常受傷。因為每個人的認知不同,有人認為是小事所以「說的輕鬆」,但恐怕也只有批評的一方會認為這是「小事」,對於受到指責的人來說,這絕對不會只是一件單純的小事。
還有,「不要去說配偶朋友的壞話。」也是屬於同樣的道理。
這邊姑且以「壞話」來形容某些令人敏感的言語。雖然說出這些話的人,完全不認為自己是在講別人的壞話,也絲毫沒有言語攻擊的意圖,但往往是言者無心,聽者卻有意。用輕率的口氣脫口而出:「那個人的家裡是在開店做生意的吧!?」雖然對方家中確實是在經營咖啡館,但被評論的一方,內心卻可能產生了受傷的感覺。
對於開口說出這句話的人來說,這純粹就是一件很普通的事,然而聽在被評論的人耳裡,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聽者感受到「被輕視」,會從被批判、被攻訐的角度,來看待這個「純粹就是一件很普通的小事」。
即使在開口的人心中,認為大企業的上班族也好、運動選手也罷,都跟開店做生意的人一樣,沒什麼高低之分。可是被評論的人根本就不這麼認為。姑且不論其中哪一方的價值觀有問題,甚至是雙方的價值觀都有所偏差,總之,這兩個人的價值觀,顯然是完全不同的。
所有外在事物,會透過每一個人的價值觀傳遞到心中。當同一件事情以同樣的價值觀抵達內心時,兩個人才有可能感受到相同的事情,產生相同的感受。而價值觀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則很難有共鳴,甚至會有完全相反的感受。
自我評價高,而且自尊心健全的人,內心比較不容易受傷。相反地,經常因為自我評價低而苦惱,自尊心出現心理障礙的人,容易受傷的程度恐怕已經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此外,對自尊心健全或是自視較高的人來說,他們完全無法想像,自尊心有心理障礙的人到底是多麼容易受到傷害。於是乎,他們總是在刺傷別人的同時,依然搞不清楚對方為什麼會如此生氣。而自尊心有心理障礙的人,則是時時刻刻都處在神經緊繃、容易受傷的狀態當中。
自尊心出現心理障礙的人在感覺受傷時,必須注意提醒自己要改變思考習慣:那些會讓你內心受創的言語、或是某件事,就是因為對方覺得這根本沒什麼大不了,所以才會輕易地說出口。
「他為什麼要說這種話?」「因為這件事對他來說,只是無關緊要的小事。」
「如果是這樣,為了小事而感覺受傷,就是我自己的問題了。」
你可以試著在心中不斷地跟自己如此對話。
還有一種相反的情況,自己感到非常志得意滿的事,別人卻有可能顯得漠不關心毫不在乎。自尊心有心理障礙的人所認為值得驕傲的事,經常在其他人眼裡,也不覺得有什麼好炫耀的。
這些都是因為價值觀不同所造成的,並不是別人故意跟你作對。
●本文摘自之方舟文化/讀書共和國《為何我們總是如此不安?:莫名恐慌、容易焦躁、缺乏自信?一本缺乏安全感的人都在看的書》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