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就變胖是真的嗎?看中醫如何調理五種易胖體質

琅琅悅讀 天下生活
圖/Freepik

文/林朝暉、蔡雯欣、吳明倉、林巧薇

真的有人天生喝水就會胖嗎?中醫這樣看體質

病人:醫師,我的手腳常覺得冰冷,經常覺得很累,生理期來的時候肚子也常悶痛不舒服⋯⋯

中醫師:你的體質偏寒,記得要少碰生冷食物,多曬太陽和運動,就可以改善。

★★ ★★ ★★

到中醫看診,很常聽到「體質」兩個字,「體質」到底是指什麼呢?中醫觀點認為,體質就是人體的特質,主要是透過觀察人們的飲食習慣、生活作息、身體各種外在特色表現來區分。一般中醫傳統採用二分法,包含陰陽、寒熱、虛實等各種體質。

舉例來說,有些人手腳容易冰冷、循環差,可能就是體質偏寒。若是容易口乾舌燥、火氣大、怕熱、易長痘痘,則可能是偏熱體質。依據不同類別,又可以再往下細分。京都堂則綜合中醫理論與多年經驗,把容易造成肥胖的體質歸類為五大類型,分別是脾虛濕阻型、胃熱濕阻型、肝鬱氣滯型、氣血虛弱型及腎陽虛痰濁型。

體質是先天還是後天造成?

從中醫觀點來看,先天因素與後天因素都會影響體質。中醫有「先天稟賦」的說法,意思是天生造成的身體強壯或是瘦弱。有些嬰兒出生頭好壯壯,有些則容易感冒生病,或是早產嬰兒出生時有些器官發育較不完全,容易有腸胃消化問題等,都屬於先天體質。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主管生殖與泌尿系統、內分泌系統、骨骼生育發展,也是生命的原動力。相對地,「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主管消化與營養吸收、代謝,後天的飲食習慣也會直接影響體質的健康與否。

這也代表,後天調理可以改變人體的體質,即使是先天體質較為虛弱的人,也可以透過後天中醫治療、飲食習慣及生活起居的調整來改善,因此後天因素對於體質影響更大。

而最理想的體質為「平和體質」,與哲學的「中庸之道」相呼應,代表身體沒有太過偏寒或偏熱,處在剛剛好的狀態。當身體偏離了平和的中道,就會開始出現疾病。

使用中藥就是要把過強或過弱的體質拉回中道,若是寒性體質就以溫補的藥調理,容易怕熱、流汗、火氣大的熱證,則用清熱退火的藥,讓身體回到平衡狀態。

由於人體會隨著外在環境、日常飲食、生活作息等不斷動態變化,即使是同一個人,昨天與今天的狀態也會不同,透過中藥調理與針灸治療,可以幫助改善體質。

調理所需時間則因人而異,例如有些人經常拉肚子,吃了一兩天中藥後,排便就不再稀軟,慢慢成形。有些人有睡眠障礙,原本需要躺一小時才能睡著,經過兩週到一個月的調理,就能逐漸縮短到 15分鐘入眠。

然而,即使已經由中醫調理好了,不代表身體就不會再度失衡。若是飲食、作息、壓力等因素一有變動,身體可能又會偏離軌道,再次出現失衡的狀況。

「光喝水就胖」的體質並不存在

有人常開玩笑說自己喝水就會胖,有的人則是怎麼吃也吃不胖,真的有這種天生體質嗎?

從中醫角度來看,其實不太可能有天生「喝水就會胖」的體質,肥胖主要還是因為熱量攝取過多、活動量太少而造成。相反地,比較可能的情況是因為水分攝取不足,而不利脾胃的正常運作,造成水分、代謝物滯留在體內,身體濕氣重形成脾虛濕阻型的體質,而導致水腫。當五臟六腑的功能失衡,加上平時不當的飲食習慣、睡眠不足、壓力等因素,才會造成肥胖。

書名:《中醫五型減重:水腫型、老饕型、壓力型、虛弱型、失調型,從根源擺脫肥胖體質...

國外大型研究也發現,人對於自己三餐吃了什麼往往有認知誤差。很多人憑印象覺得自己吃很少,實際上經過記錄後卻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如果你也有類似疑問,不妨試著用手機拍下每天吃、喝了哪些東西,一週下來就可以客觀估算出所攝取的熱量。

另一種常碰到的狀況,則是營養知識不足,在不知不覺中吃進過多熱量。例如有些人認為水餃是水煮的,應該健康又低卡,但事實上水餃餡料會用很多油,加上外層麵皮熱量也不低,整體下來其實屬於高熱量料理。

要避免吃錯,最簡單的原則是,多吃原型食物(看得出來食物本來的樣子)就對了,肉是肉、菜是菜,搭配足夠的活動量,也能養出吃不胖的體質。

要記得,「熱量、脂肪不會無故跑到身體上」,先從檢視自己的飲食開始,學習分辨六大類食物,如哪些是澱粉、蛋白質、膳食纖維等,建議也可以諮詢營養師,建立正確的營養觀念,都有助於成功減重。

不過要注意的是,特定疾病可能造成體重不正常的增加或下降,例如甲狀腺分泌異常、胰島素功能異常等,此時則需尋求醫師治療。

●本文摘自天下生活出版之《中醫五型減重:水腫型、老饕型、壓力型、虛弱型、失調型,從根源擺脫肥胖體質,精準瘦身不復胖》

天下生活 醫療保健 中醫 濕氣 體質 卡路里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