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股大哉問:台股真的長期向上?買錯解套要花30年
《一線投資法》作者梁展嘉投身股市近三十年,歷經三波市場週期驗證,練就一套進出只看一條10日線、一年只需要交易三至四個月,投資報酬率就能穩定達到 20% 的投資法。一線投資法和目前以「存股」為主流的投資心法,最大的不同在於藉由投資大盤指數、縮短持有時間,以提高投資人面臨市場震盪期時的抗波動力。
在深入介紹「一線投資法」之前,先來檢視一下存股老師們的基本核心價值好了。
不論這位老師姓啥名誰,萬流歸宗就是一句話——台股長期向上。有了這條無敵的終極心法,投資瞬間降到幾乎零門檻的程度,只要是忠實奉行各派存股老師們的終極教條——跌越多就買越多,可說是眾人都能入得堂奧之門,投資達人與投資小白之間也沒有界線可言了。
但要在股市上投資獲利,真的這麼簡單嗎?
我們回顧2022年的年尾,在一系列對於數位資產現貨與衍生品交易平台FTX不利的消息傳出後,加密貨幣投資人蜂擁出逃,這個曾經是全球第二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在短短數日內轟然倒下,無預警宣告破產。
或許讀者們會慶幸你不是所述的加密貨幣投資人,只是在2022年單純的投資股票市場。那就讓我們回頭來檢視這一年的股市成績單,2022年台股大盤整年下跌4081點、跌幅22.4%為史上第七大。
在這一年,不管是投資在美股或是台股,只要是忠實奉行各派存股老師們的終極教條——跌越多就買越多,最終得到的投資績效都會是一張不及格的滿江紅。
從歷史經驗來看,台股真的長期向上?
這時,存股派要大聲喊冤了:「不要緊,明年我們還有股利可以領!」沒錯,可是大家都賠了30% 的價差了耶。存股派又說了:「再領幾年股利,我們就會扳回來了!」說得好,那麼要領幾年股利才扳得回來呢?
英文當中有這樣一句諺語,「沿路踢罐子」(kick the can down the road)。字面意思是一個人在路上不斷踢空的鐵鋁罐,一直把它踢到無限的遠方。由此引伸人們不願意面對現實,只能做一些迴避或者拖延的動作。既然存股老師們這麼喜歡踢罐子,我們就讓他們自己永遠踢下去吧。
跌越多就買越多,這是基於存股派信奉的「台股長期向上」,但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先來看一張台股季線圖(圖3)。可以看到從最左側橫跨到最右側,足足有30年的時間,指數沒有越過左側最高點(12682)。
也就是說,一位在1990年套在最高點的台股投資人,必須要花上三十年才能解套。在這三十年間的任何一個時間點,只要他往左邊一看,都不可能看到「台股長期向上」的美好圖像。
如果我們找到1990年的股票人氣王——三商銀之一的彰銀(股票代號2801),您會發現一個更悲慘的事實,它的股價從最左側1150元的高峰下來之後,直到今天,經過了三十四年,它還是淹沒在套牢的水面下,而且深不見底(圖4)。
所謂的股票「人氣王」代表它擁有全市場最高等級的成交量,長期享受媒體鎂光燈的照耀。正因為那致命的吸引力,才讓數十萬名的投資大眾買到它,並且長長久久地抱住它,跟著它一塊兒沉入海底。
值得注意的是,彰銀的基本面有變差嗎?其實它數十年來都很一致,一直是資產大戶,永遠有開發不完的土地,而台灣人最愛的又是土地資產。目前台灣的房價已經至少漲到1990年的三倍以上了,但為什麼一支老牌的銀行加資產股的股價還會躺在地上呢?這時候,我們實在很難用「台股長期向上」這六個字去解釋彰銀從1987年至今的股價表現。
我們再從當時的經濟環境來看,1990年的台股高點,反映的是1986年到1989年的台灣經濟表現,當時無論內需或是外銷,經濟情勢都是「強強滾」,從當時的景氣對策信號來看便可一目了然(圖5)。
台股從1986年開始,只花了四年時間,就從一千點爬上一萬兩千多點。於是當時出現了「台灣錢淹腳目」的說法,人們從炒股到炒六合彩(一種地下賭博彩券),還被國外媒體戲稱為「賭場共和國」(ROC,Republic of Casino),而無殼蝸牛運動也在彼時興起,「無住屋者團結組織」在1989年號召群眾們集體夜宿忠孝東路,向政府抗議不斷高漲的房價。
親愛的讀者們,您是否覺得那樣的場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便是1990年高點的由來。因此,從1986年到1990年,您要說「台股長期向上」,當然沒有錯,可是後面足足有二十年完全不是這樣。時間再拉近一點,我們來看第二張台股指數圖(圖6)。
在圖6裡,從最左側2000年橫跨到最右側2017年,足足有十七年的時間,指數沒有越過左側的最高點(10393)。換句話講,一位在2000年套在最高點的台股投資人,他得花上十七年才能解套。在這期間的任何一個時間點,只要他往左邊一看,他也不可能看到「台股長期向上」的美好圖像。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之《一線致富:一個全職交易人的投資告白,不選股也能穩賺20%、不上班也能年薪百萬的指數化投資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