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國際珍奶日!台灣之光「手搖飲」到底是誰發明的?
台灣美食全球化代表:泡沫紅茶與珍珠茶
常常喝手搖杯的你聽過「國際珍奶日」嗎?其實這個節日是美國人民間制訂的,由此可知,珍珠奶茶不只是在台灣受到大家的喜愛,甚至是紅到歐美跟亞洲其他國家。手搖杯被視為代表台灣文化之一的小吃,一條街就可以看到數家不同品牌的店家,「上班揪同事訂飲料」也是台灣特有的辦公室文化(笑),但你知道手搖飲料到底是怎麼來的嗎?(編按)
台灣原創美食能夠流行全球者,當推英文譯為Bubble Tea 的「泡沫紅茶」與「珍珠奶茶」,自一九八○年代在台灣發明、崛起後,從華人世界逐漸擴展到亞洲、美洲、歐洲地區。
二○一一年, 英國倫敦黃金商業區、國際名牌店集中地的牛津街(OxfordStreet), 出現一家英國人經營的台灣Bubble Tea 專門店, 店名Bubbleology, 就是Bubble+ology。哇! 還「 氣泡學」 呢! Bubbleology 的店員, 穿著的T恤上寫著Bubbleologist,變成了「氣泡學家」。
Bubbleology 引進台灣的材料和作法,加以創意、時尚的包裝和行銷,至今生意興隆,已在歐洲開了幾十家分店,甚至拓展到中東地區,以及美國南方的佛羅里達州。
但在台灣,到底是誰發明了泡沫紅茶與珍珠奶茶?卻出現了爭議。我多年前當記者時,曾訪問台中「春水堂」(前身是陽羨茶館)的劉漢介先生,他說明他先在一九八三年創造泡沫紅茶,一九八八年在泡沫紅茶中加入牛奶、粉圓再創造珍珠奶茶的思考及過程:
一、台灣人為什麼不喝紅茶?台灣全年真正低溫不過兩個月,台灣人為什麼不喝清涼的茶?他想顛覆華人傳統喝熱茶的習慣,創造好喝的冷飲茶。
二、他做實驗,以現泡茶葉,過濾後倒入西方的調酒器(Shaker),加入冰塊和糖,前後搖晃,產生細微泡沫,並讓溫度降至攝氏十度。此時再倒入杯中,只見泡沫向上升起、茶味穿鼻而出,泡沫紅茶於焉誕生。喝到最後一口,咀嚼冰塊以除甜膩。
泡沫紅茶推出後大受歡迎,幾年後在泡沫紅茶裡加了鮮奶和粉圓,升級為珍珠奶茶。珍珠奶茶的粉圓,以樹薯粉、番薯粉等澱粉為材料,煮熟後呈透明、小圓球狀,可做成不同大小、顏色及口感的「珍珠」。珍珠奶茶還搭配獨特的大口徑吸管,用來吸取粉圓。結果,珍珠奶茶比泡沫紅茶掀起更大的風潮。
後來,香港形容大胸脯女人的「波霸」一詞,在台灣成為流行的台式國語後,就有業者推出號稱粉圓特大、鮮奶最多的「波霸奶茶」,變成茶飲料市場的噱頭。
日本人稱珍珠奶茶為「タピオカティー」(tapiokatī),直譯是樹薯茶。但美國人把珍珠奶茶譯為Pearl milk tea,把波霸奶茶直譯為Boba milk tea 或Boba tea。
有人認為,珍珠奶茶不算什麼發明。但我認為,食材要混搭得好,也需要創意,粉圓在剉冰裡還是粉圓,但搭上奶茶就變成珍珠了!
珍珠奶茶已成為台灣茶飲料的代名詞,台灣人簡稱「珍奶」。今天,台灣一般的珍珠奶茶攤店,提供幾十種冷熱飲料的點單,還可以選擇甜度。此外,店員的搖茶功夫,茶杯的自動封口機,吸管的大小口徑,也都可見用心和趣味。
●本文摘選自貓頭鷹出版之《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