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樹有多麼重要!種樹為了美觀,還是為了環保?

聯合新聞網 麥田出版社

文/詹鳳春

行道樹的角色,究竟為何?行道樹與我們生活環境密切相關,「生活中為理所當然。少了,又覺得失去了什麼」。行道樹自古以來,作為道路指標以外,也為都市基本骨架。

(圖/麥田出版提供)

行道樹構成都市綠化環境的主軸,如以綠化為據點像是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大安森林公園等扮演著都市之肺的角色。若將行道樹視為血管,整體連結「肺」就構成一個都市綠的循環。在歐洲如德國、法國,過去沿著道路或河川種植的行道樹是結合「風道」概念,以此帶動新鮮空氣的流動。「風道」,最早為德國提倡的都市環境改善手法之一,面對都市熱島藉由「風道」以降低都市溫度的手段。

除了利用風道,也考慮行道樹所展現的機能性,例如;海邊地區的防風林,工業區的隔離、緩衝機能、噪音防止為機能性考量。然而,若一昧的考慮機能,忽略行道樹本身的美觀;換句話說也只是為了種樹而種,就容易失去環境調和與景觀美化要素。面對地球暖化及異常氣候,看似不起眼的行道樹,究竟能為都市環境帶來多少效益。想像一棵高約七公尺的櫸木,假設以人一天排出二氧化碳為三百二十公斤來看,需要八、九棵的櫸木才能吸收一個人一天的排出量。行道樹不僅在機能,同時在都市環境保全、景觀美化都是不可欠缺的要素。

(圖/麥田出版提供)

行道樹面對極為惡劣的都市環境,是所有樹種最不願意生長的環境。迎面而來的大氣汙染、乾燥空氣、狹小植栽穴、缺水、土壤惡化、欠缺害蟲天敵及強剪等所有要素皆不利於樹木生長。再者,我們對行道樹生長空間並不友善,充斥著建築物、道路柏油在有限的植栽空間內覆土,猶如種植於盆器內。處於這樣的環境之下,除了無法改變的自然條件如氣溫、降雨等氣象要素,其他條件是與大自然生長環境有著天壤之別。難道,行道樹處於這樣的自然環境,就足以讓樹木健全生長嗎?這是一個很大的疑問。

書名:《聆聽樹木的聲音》 作者:詹鳳春 出版社:麥田出版/城邦文化 出版時...

自然環境生長的樹木,植物彼此之間的網絡成為一個完整生態系統。如地表樹林的環繞、草花等落葉堆積,通過土壤的膨脹、透水而帶來肥料效果。相較之下;行道樹失去了彼此的相生相利,甚至有些還欠缺灌木、地被等,直接受到道路地面的輻射熱影響,處於高壓生長環境。因此行道樹要比其他環境生長的樹木,須具備強大的忍耐力及承受力。

●本文摘選自麥田出版之《聆聽樹木的聲音》


麥田出版 自然科普類 行道樹 大安森林公園 噪音 德國 法國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