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門開,讀最具代表性的神怪故事小說──《聊齋志異》
文∕蒲松齡、曾珮琦
天津某寺,鸛鳥(1)巢於鴟尾(2)。殿承塵(3)上,藏大蛇如盆,每至鸛雛團翼(4)時,輒出吞食淨盡。鸛悲鳴數日乃去。如是三年,人料其必不復至,而次歲巢如故。約雛長成,即逕去,三日始還。入巢啞啞,哺子如初。蛇又蜿蜒而上。甫近巢,兩鸛驚,飛鳴哀急,直上青冥(5)。俄聞風聲蓬蓬,一瞬間,天地似晦。眾駭異,共視乃一大鳥,翼蔽天日,從空疾下,驟如風雨,以爪擊蛇,蛇首立墮,連催殿角數尺許,振翼而去。鸛從其後,若將送之。(評點)巢既傾,兩雛俱墮,一生一死。僧取生者置鐘樓上。少頃,鸛返,仍就哺之,翼成而去。
異史氏曰:「次年復至,蓋不料其禍之復也;三年而巢不移,則報仇之計已決;三日不返,其去作秦庭之哭(6),可知矣。大鳥必羽族之劍仙也,飆然(7)而來,一擊而去,妙手空空兒(8)何以加此?」
濟南有營卒(9),見鸛鳥過,射之,應弦而落。喙中啣魚,將哺子也。或勸拔矢放之,卒不聽。少頃,帶矢飛去。後往來郭間,兩年餘,貫矢如故。一日,卒坐轅門(10)下,鸛過,矢墜地。卒拾視曰:「矢固無恙耶?」耳適癢,因以矢搔耳。忽大風催門,門驟闔,觸矢貫腦而死。
●白話翻譯
天津的某間寺廟,鸛鳥將巢築在屋脊的鴟尾上。大殿天花板上藏了一條大蛇,蛇身如同盆子一般粗大,每當幼鸛的羽毛翅膀快要豐滿了,大蛇就會出來把雛鳥吞吃乾淨,成鸛悲鳴哀號數日才飛走。這情況持續了三年,人們以為成鸛必定不會再回來,翌年,成鸛依然把巢築在故地。等到幼鸛快要長成,成鸛忽然飛走,三天後才回來巢中,啞啞地鳴叫,像從前一樣哺育雛鸛。大蛇又蜿蜒爬上來,剛接近鸛巢,兩隻成鸛十分驚慌,倏然飛起直上天際,急切地哀鳴著。不久,耳邊聽到蓬蓬的風聲,瞬間天昏地暗,大家都感到害怕怪異地一起抬頭,便看見一隻大鳥,翅膀遮蔽住天空與太陽,從高空疾飛而下,如急風驟雨,用爪攻擊大蛇,蛇頭立刻掉下來,更將大殿一角都撞毀了好幾尺,大鳥這才振翅離去。成鸛尾隨在大鳥身後,宛如送別恩人。鸛巢也掉落在地,兩隻幼鸛,死了一隻,活了一隻。和尚把活著的小鸛安置在鐘樓上。不久,成鸛返回,仍然到鐘樓上哺育小鸛,待小鸛的羽翼豐滿才一同飛去。
記下奇聞異事的作者如是說:「鸛鳥翌年復來,沒料到災禍未除;連續三年都在此築巢而不遷走,是已然定下報仇的計策;三日不返,可想而知,必是去向大鳥乞求援助。那隻大鳥必定是鳥族中的劍俠,牠驟然而來,殺了大蛇便走,傳奇故事中的刺客大概也不過如此吧?」
濟南有個綠營士兵,看到鸛鳥飛過,以箭射之,鸛鳥應聲落地,嘴中還叼著魚,是要回巢餵養幼雛的。有人勸這士兵把箭拔下,把鸛鳥放生,士兵不聽勸,鸛鳥不久後就帶著箭飛走了。後來這隻鳥時常在近郊盤旋,過了兩年多,箭還插在牠身上。一天,那士兵坐在轅門口,鸛鳥飛過,箭落在地上。士兵拾起來看,說:「箭啊,別來無恙否?」正好此時耳朵發癢,他就用箭頭撓耳朵,忽然大風把門吹開,門猛然關上,力道之大促使箭穿過士兵的頭顱而身亡。
●評點
但明倫評點:禽鳥中有志士,有俠仙,人有自愧不如者矣。
鳥類中也存在有理想抱負的鳥,也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客,人反而要自愧不如了。
●注釋
(1)鸛鳥:一種水鳥,捕食蛇、蛙、魚類、昆蟲等。由雌、雄交替孵卵。白鸛在歐洲被認為是送子鳥,且會帶來好運,是德國的國鳥。
(2)鴟尾:古代宮殿屋脊兩端,形似鴟尾形狀,以瓦燒製而成的裝飾物。
(3)承塵:俗稱天花板。
(4)團翼:雛鳥羽翼初長成的模樣。
(5)青冥:天空。
(6)秦庭之哭:典故出自《左傳.定公四年》。春秋時期,楚國大夫申包胥向秦國求援,秦哀公不肯派兵,申包胥靠著牆哭泣,最終感動了哀公,答應出兵救楚。
(7)飆然:如暴風般迅速。
(8)妙手空空兒:唐代文學家裴鉶所著傳奇《聶隱娘》中的人物「空空兒」,文中被魏博節度使田季安派出刺殺聶隱娘。
(9)營卒:此指綠營兵,即清朝漢人兵眾的統稱。
(10)轅門:原指古代君王出外巡察,在險要之地駐駕時,侍衛為了保護君王,將兩輛車翻仰,讓兩車之轅(車前方套駕牲畜的兩根直木)相向交接,形成一個半圓形的門。後指將帥的營門或督、撫衙署的外門。
●本文摘自好讀出版之《聊齋志異 九.莫逆之契》。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