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忙著孤獨》孤獨老去我不怕, 我害怕到老都不知道怎麼面對孤獨。
作者威廉第一次以散文的方式,分享面對獨自生活的態度。從五十篇溫暖風趣的文字中,理解真正成熟面對人生的方式,不討好、不委屈也不在意他人的大驚小怪,從內心的壯大,到心靈的自由,愛上生活中的各種細微幸福,及最後隨時準備好接受和再次付出愛。(編按)
文/威廉(William Tseng)
貓式社交
養貓人的心最孤獨,但也安於孤獨。
這是我從他們身上觀察到的心理狀態,貓其實是傾向於獨居的動物,生物學家說過,現代的貓已具備和同類生活的能力,但以習性來看,即便共處一室,最好是相隔一公尺以上的距離,他們才不會感到壓力。貓是優雅的,除非遇到危險會做出本能防禦,大多時間是慵懶過日,總是獨來獨往,不喜歡被打擾,更不會想和誰黏在一起。偶爾有親人行為,那也僅是「貓式社交」。
而我,對朋友總是有莫名的服務精神,找話題、找樂趣、找餐廳、找資源,趴在地上挖掘讓人快樂的事物。記得每個人的喜好,逢年過節不忘問候,交情再好一點的,便施展愛屋及烏的情操,面子盡可能做到,當個最稱職的朋友。
就算忙到不開交,仍會留意周遭細微的情緒變化,需要傾聽的時候,我總是全天候待命,有能力施予的,就盡可能地給。任務圓滿之後,撥弄頭髮、輕撫臉頰、拍拍背膀,甚至搭著肩,擁抱我,讚美我,還會再需要我,像一隻忠犬臣服於和同伴的感情。
這年頭要見朋友一面可得乘風破浪,感情越久越難約,要把幾個老同事或老同學湊在一起,不能太晚決定,也不太早說好,一個月前的時間剛剛好。一定會有個人起頭在群組嚷嚷著想念,其他人附和應聲。馬上打開行事曆對時間是成年人的誠意,對吃向來很有主見,找飯是我的工作,彼此都熟,這類型的聚會一定得攜家帶眷,想都不用想,直接找親子餐廳,吃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誰吃。
「訂位大名是曾先生,一共是八大三小,到時幫你安排十人座的位置,加個椅子可能會擠一點。」
接近用餐日我會做行前提醒,赴約前一小時才是重頭戲,以下是幾個常見的不克出席的原因:帶生病的小孩去看醫生,怕傳染給別人;臨時被老闆抓去開會,困在公司沒辦法離開;忘記今天有約,已經有其他安排臨時推不掉。種種苦衷我都明白,無論理由正當與否,也會知道體諒。
面對變卦我顯得老神在在,早就做好突然取消的心理準備,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說到做到似乎是僅次於生兒育女的壓力。每次有類似的聚會我一定排除萬難,以多數人的意見為主,必須連絡店家取消訂位,同時還得臨時找其他餐廳,夠瞭解我的人已經預想到震怒、崩潰,以及失望的三段式變速噴發,於心有愧地打來想要解釋,我的口氣很常造成對方更深層的恐懼。
「不要有壓力喔,我是真的無所謂。」怕被誤會,還特別加了「喔」。
不是不當回事,而是生活裡有太多比聯絡感情更重要的事,就算同屬舊識,這圈肯定有分層分級,追究到最後,摸透自己在別人心裡的排序,答案太過真實反而沒勇氣直視。我很清楚,感情再怎麼好,終究不是別人的第一順位,承諾很美,但是參考就好。
我的靈魂是一隻狗,只要答應好的事就會努力辦到,那些口口聲聲說愛我的人,就算沒有指令也會一生守護。但我很羨慕朋友的貓,貓跟人的互動是最高等級的社交技巧,和他們學習不要討好,心情好就撒個嬌,愛理不理的態度從不招怨,飼主甘心為僕,甚至為自己取了可愛的名字叫貓奴。
貓眼裡的孤獨,不過是一種姿態,那些定見,就只是看到的人在大驚小怪罷了。
作者簡介:
威廉(William Tseng)
出身臺南的鹽分地帶──北門,18歲踏進臺北城,大學畢業一頭栽進媒體產業,整整10年,做過雜誌也操作過新聞網站。選在青春耗盡的2017年,決定成為生活風格內容的自耕農,寫一本沒有盡頭的《Psycho doc. 精神科觀察日記》,並且在週日晚上九點放送 Podcast 節目《威年催眠秀》。
2019年出版《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
2020年出版《絕交不可惜,把良善留給對的人》
Website:WilliamTseng.com
Faceboook:精神科觀察日記
Instagram:@williamtseng0509
威年催眠秀:linktr.ee/williamtsengshow
●本文摘選自悅知文化於2021年12月20日出版《我忙著孤獨:獨居時代的悠然自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