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思考──脫離事倍功半的「敗犬路徑」

聯合新聞網 經濟新潮社
書名:《議題思考》 作者:安宅和人Kazuto ATAKA 出版社:經濟新...

文/安宅和人

本書中所介紹的「從議題開始」的思維,與世間一般的想法會有很大的落差。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捨棄一般常識」。以下試著舉出本書中具代表性的幾個思維。現在也許會讓你覺得「咦?」,但是,當你讀完本書而且親自實踐之後,相信我,你一定會點頭贊同這些思考方式。

● 「解決問題」之前,要先「查明問題」

● 「提升答案的品質」不夠看,「提升議題的品質」更重要

● 不是「知道愈多愈聰明」,而是「知道太多會變笨」

● 與其「快速做完每一件事」,不如「刪減要做的事」

● 與其計較「數字多寡」,不如計較「到底有沒有答案」

句子的前半是一般的想法,句子的後半就是本書要介紹的「從議題開始」的思維。各位讀者只要先了解,這與單純從「為了提升生產力而重視效率」這個解決方式(也就是與所謂「提升效率的技術」)有所不同即可。

何謂有價值的工作?

為了提升生產力,最先應該思考的是所謂「生產力」究竟是什麼呢?

在本書中所說的「生產力」定義很簡單,就是「以多少的輸入(Input)(投入的勞力及時間),產生多少的輸出(Output)(成果)」。

若想提高生產力,就必須事半功倍──刪減勞力和時間但交出相同的成果;或者必須以相同的勞力和時間產出更多的成果。到此為止,相信各位讀者都可以一目瞭然。

那麼,究竟什麼是「更多的輸出」呢?換句話說,對於企業人而言,就是能夠確實產生對價關係;對於研究者而言,可以收到研究費的那份「有意義的工作」,究竟是什麼呢?

在我曾經任職的麥肯錫顧問公司中,將這種「有意義的工作」稱為「有價值的工作」。對於專業工作者來說,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是很重要的。所謂專業工作者,就是指不僅要具備經過特別訓練的技能,更要以該技能從顧客那方取得對價,同時提供有意義的輸出(成果)。也就是說,如果不知道「有價值的工作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根本就無法提高生產力等。

請各位花一分鐘左右的時間,冷靜地仔細思考。

對於專業工作者而言,所謂有價值的工作是什麼?

我至今向許多人問過這個問題,但是,能回答我明確答案的人並不多。時常聽到的是類似以下的答案:

●高品質的工作

●仔細的工作

●沒有其他人能夠勝任、無人能取代的工作

  

這些答案雖然也算部分答對,但都無法說切中本質。

就我的認知,「有價值的工作」是由二條軸所構成。

第一條軸是「議題度」,第二條軸是「解答質」。以「議題度」為橫軸、以「解答質」為縱軸所展開的矩陣如【圖表2】。

【圖表2】價值距陣。(圖/擷取自經濟新潮社出版之《議題思考》書中。)

【圖表2】價值矩陣的右上象限,涵蓋的內容屬於「有價值的工作」,愈靠近右上方價值就愈高。如果想從事有價值的工作,所處理主題的「議題度」與「解答質」都必須雙雙提高。如果想要成為擔任解決問題的專業工作者,時常將價值矩陣納入思考是很重要的事情。 

大部分的人都會認為,工作的價值取決於矩陣中的縱軸「解答質」。而且傾向於對橫軸的「議題度」,也就是不大注意「課題質」。然而,如果真的想從事有價值的工作,給予一般世間有意義的印象,或者是真的想賺錢的話,這個「議題度」才是更重要的。 

原因在於對於「議題度」低的工作,無論如何提高其「解答質」,從受益者(顧客、客戶、評價者)的角度來看,價值仍然等於零。

千萬不可踏上窮忙的「敗犬路徑」 

那麼,該如何才能達成「有價值的工作」,也就是矩陣右上方區域的工作呢?無論是誰,工作或研究都是從左下方區域開始。

  

在這裡絕對不可以犯的大忌就是「打定主意進行大量工作,朝向右上方前進」。這條「藉由勞力、蠻力往上走,取道左邊以到達右上方」的解決問題方式,我稱之為事倍功半的「敗犬路徑」(詳見【圖表4】)。

【圖表4】敗犬路徑。(圖/擷取自經濟新潮社出版之《議題思考》書中。)

  

下列這段話很重要,請仔細研讀。

世上大部分被稱為「可能是問題」的「問題」,事實上,幾乎都不是商業或研究上真正有必要處理的問題。如果全世界被稱為「可能是問題」的「問題」共一百個,則在當下應該要清楚判斷出是非黑白的問題,頂多只有二或三個左右而已。

對於矩陣中橫軸「議題度」低的問題,無論多麼努力而拚命擠出解答,終究不能提高其價值,只流於窮忙而已。這種「只要靠努力(勞力)和耐力(蠻力)就能得到回報」的工作方式(自認為「沒功勞也有苦勞」),將永遠無法到達右上方「有價值」的區域。

●本文摘自經濟新潮社/城邦文化 所出版之《議題思考》,請勿轉載。


解答 經濟新潮社 閱讀風向球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