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釋教者,以清淨為基,慈悲為主。
您知道嗎?早在一千四百年前,中國河北省已經有一群有組織的佛教徒,從事著如同今日「慈濟功德會」所做的各種社會救濟工作,他們可以說是現代「慈濟人」的前身。
本書以生動活潑的筆觸,描繪中國中古時期(三至十世紀)在佛教強烈影響之下,人民生活的各個層面。雖然佛教對日常生活有相當的制約,但佛教寺院和節日,也是當時人們最重要的節慶和娛樂。佛教的福田思想,更使朝廷將官方救濟貧病的社會工作委託寺院與僧人經營。透過細膩的歷史索隱,本書將帶您走入中古社會的佛教世界,探訪這一道當時百姓心中的聖潔曙光。
劉淑芬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中古史研究,著有《六朝的城市與社會》;近年來尤其著重在魏晉隋唐佛教社會史的探討,前後發表論文十數篇。
彩 頁
文明叢書序
自 序──搭起一座心靈的橋樑
楔 子──從九二一大地震說起
中古時期的「慈濟人」
佛教與中古的社會事業──從敦煌的兩幅「福田經變」說起
佛教與國家的社會救濟──從僧祇粟到悲田養病坊
「年三月十」──中古後期的斷屠日
佛教的節日和庶民的娛樂
佛教與中古的女性
佛教與中古的男性
淨土佛國的想望
參 考 書 目
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