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手機/平板掃描QR Code借閱前,請先下載/安裝 udn讀書館 App。
受傷的社會、對立的族群,
可以用心理治療
來撫平彼此胸中的仇恨嗎?
大團體心理學不是治療一個人,而是治療一群人——
在戰場、議場、衝突現場中,調停敵對雙方,修復集體創傷
1977年,埃及總統沙達特訪問以色列,說:「以阿之間有一道『心牆』,是這堵牆造成了以阿之間70%的問題。」
到了21世紀,人類依舊沒有得到和平。仇恨瀰漫全球,大國對抗、區域衝突、恐怖攻擊、種族主義頻繁上演,我們對於「他者」的偏見心牆,似乎來到了史上高點。
外交斡旋手段已經捉襟見肘,到底人類應如何獲致和平?
由精神分析師沃爾肯所領導的國際對話倡議組織,另闢蹊徑以心理專業突圍,為日益激化的族群衝突打開一扇對話的門窗,讓他得到五次諾貝爾獎提名。
沃爾肯出身種族衝突不斷的賽普勒斯,因此立志運用心理專業從事國際和平工作。沃爾肯從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出發,輔以實務經驗,發展出「大團體心理學」。
在本書中,沃爾肯借鑑精神分析的技巧,對大團體中意識和無意識的、今昔共同的歷史/心理體驗進行概念化,深化對社會—政治—宗教事件、領導者—追隨者關係的理解。
沃爾肯描述孩童如何繼承大團體的「心理DNA」、大團體的各種特徵和運作原則、成年人如何發展出第二種大團體身分、為何偏激的邪教或激進主義能吸引人們的認同。他提出「樹模型」的工作方法,制定明確的大團體諮詢架構。
透過本書,讀者可對種族主義、獨裁政權、國際難民、民粹政治領袖、假消息、恐怖攻擊、後疫情時代的變局等有進一步省思;敵對團體之間的和解,也因此見到了曙光。
以心理學的視角來研究當前世界事務,是我們時代的當務之急。
我們這麼做是為了保有希望:有朝一日,我們將制定包含深度心理學考量的新策略,以馴服全世界所有破壞性的大團體行為。在我年事已高的此時,我很清楚,我永遠看不到真正實現的那一天。政府和其他大小團體的領導人和統治者,將繼續製造或購買更多的子彈和炸彈……所謂大團體行為中的「惡行」將永遠結束,其實是一種錯覺。然而,即使是現在,我也樂觀地認為,在一些特定的小型國際衝突中,我們越是探究「惡行」背後的心理,就越有希望在沒有子彈和炸彈的情況下解決它們。——沃爾肯(本書作者)
聯合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執行長
王增勇|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周仁宇|人類學博士、兒童精神科醫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訓練分析師
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促進轉型委員會兼任委員、台灣臨床心理學會政治暴力創傷與療癒工作小組召集人
楊 翠|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按姓氏筆畫排序)
可以用心理治療
來撫平彼此胸中的仇恨嗎?
大團體心理學不是治療一個人,而是治療一群人——
在戰場、議場、衝突現場中,調停敵對雙方,修復集體創傷
1977年,埃及總統沙達特訪問以色列,說:「以阿之間有一道『心牆』,是這堵牆造成了以阿之間70%的問題。」
到了21世紀,人類依舊沒有得到和平。仇恨瀰漫全球,大國對抗、區域衝突、恐怖攻擊、種族主義頻繁上演,我們對於「他者」的偏見心牆,似乎來到了史上高點。
外交斡旋手段已經捉襟見肘,到底人類應如何獲致和平?
由精神分析師沃爾肯所領導的國際對話倡議組織,另闢蹊徑以心理專業突圍,為日益激化的族群衝突打開一扇對話的門窗,讓他得到五次諾貝爾獎提名。
沃爾肯出身種族衝突不斷的賽普勒斯,因此立志運用心理專業從事國際和平工作。沃爾肯從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出發,輔以實務經驗,發展出「大團體心理學」。
在本書中,沃爾肯借鑑精神分析的技巧,對大團體中意識和無意識的、今昔共同的歷史/心理體驗進行概念化,深化對社會—政治—宗教事件、領導者—追隨者關係的理解。
沃爾肯描述孩童如何繼承大團體的「心理DNA」、大團體的各種特徵和運作原則、成年人如何發展出第二種大團體身分、為何偏激的邪教或激進主義能吸引人們的認同。他提出「樹模型」的工作方法,制定明確的大團體諮詢架構。
透過本書,讀者可對種族主義、獨裁政權、國際難民、民粹政治領袖、假消息、恐怖攻擊、後疫情時代的變局等有進一步省思;敵對團體之間的和解,也因此見到了曙光。
以心理學的視角來研究當前世界事務,是我們時代的當務之急。
我們這麼做是為了保有希望:有朝一日,我們將制定包含深度心理學考量的新策略,以馴服全世界所有破壞性的大團體行為。在我年事已高的此時,我很清楚,我永遠看不到真正實現的那一天。政府和其他大小團體的領導人和統治者,將繼續製造或購買更多的子彈和炸彈……所謂大團體行為中的「惡行」將永遠結束,其實是一種錯覺。然而,即使是現在,我也樂觀地認為,在一些特定的小型國際衝突中,我們越是探究「惡行」背後的心理,就越有希望在沒有子彈和炸彈的情況下解決它們。——沃爾肯(本書作者)
聯合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執行長
王增勇|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周仁宇|人類學博士、兒童精神科醫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訓練分析師
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促進轉型委員會兼任委員、台灣臨床心理學會政治暴力創傷與療癒工作小組召集人
楊 翠|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按姓氏筆畫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