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結束,國共交惡,中國內戰激烈,國共雙方在全國各地抓丁,這些被迫來台的少年,在軍中歷經風霜;中年後參與花東開發大隊(西寶、泰來墾區)。他們住草寮,忍受飢寒、酷熱,挖石修堤。最後在木瓜溪河床地填河造地、開挖水道、修路造田,落腳花蓮光華,形成新聚落。
在田園美宅、稻禾搖曳的背後,光華村有煙囪、垃圾場臭氣問題亟待解決。作者們記農場牌坊、石碑,述大圳、公車站牌,採訪從徐蚌、古寧頭、北韓死裡逃生者,續寫第二代成長故事,滿載歷史的記憶與哀愁。
真情推薦
游淑貞(花蓮縣吉安鄉鄉長)
石福春(光華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須文蔚(詩人、台師大文學院副院長)
王年雙(前彰師大國文系系主任、台文所所長)
編著/孟慶玲
1955年生,政大中文系畢業,台師大國研所結業。曾任私立協和商工、文德女中、北一女國文教師。著有《聲律啟蒙語文習作——作文寶典壹輯、貳輯》、《今月照古道——北一女中古文閱讀心得》,(耕書園出版)三本高中生延伸教材。服務33年退休,定居花蓮吉安鄉光華村已十年。對光華村的前身——光華農場的場員特別關懷,開始著手記錄老兵的口述歷史,看見他們走過戰火的不平凡人生。
編著/夏婉雲
中文博、兒文碩、花師畢,現為東吳兼任助理教授、兒童文學學會常務監事。花蓮教育大學傑出校友,得過金鼎獎、教育部創作獎,及各縣市散文、新詩獎、兒童文學獎;獲國藝會等補助,作品選入國小教科書。代表著作:新詩《頑石也點頭──別樣花蓮》、詩論《時間的擾動》、兒文《穿紅背心的野鴨》,出版18本書。
【序一】再一次堆起石頭 構築我們的夢想家園/游淑貞
【序二】默默承受吉安鄉垃圾的光華村/石福春
【序三】漂流木般枯槁的身世與家園──推介《站在石頭上的人》/須文蔚
【序四】另類石頭記,一部光華史/王年雙
【輯一】活的見證:採訪光華農場場員、遺孀、眷屬
▍光華農場場員
光華墾區的開發隊員:周鴻
古寧頭戰役的通訊兵:劉世平
開發隊裡的抓兵:夏宗澤
剃頭師從軍:樓能橋
打漁郎變水鬼:李興智
老軍醫的金門炮戰:朱樹鑑
打韓戰的香蕉伯:王鳳起
韓戰砲灰:顧中來
光華農場技師:黃鼎隆
▍農場場員遺孀
老夫少妻:莊大妹
崎嶇到康莊:陳樹梅
女村長:巫阿玉
鄉關何處:杜曉英
▍農場場員眷屬
上一代 當日本兵的老「老古」:古鑫台
第二代 返鄉團女領隊:何民玉
第二代 石頭夢:劉春興
第二代 受虐兒:徐蘭香
第二代 慷慨豪邁:曹純明
第二代 勇闖江山:羅文強
第二代 傳承勤儉:黃信泰
【輯二】光華農場的文物
一、光華農場牌坊
二、光華墾區記碑:關於開發隊
三、石頭田埂
四、石頭牆
五、羞羞臉水塔
六、小兵合照
七、新五村眷舍
八、農莊作壽
九、光華大圳
十、初英堤防潰堤
十一、四村的公車站牌
十二、一村的國徽候車亭
十三、結婚證書
十四、八星寶星獎章
十五、「功在光華」匾額
十六、原野的拓荒者
【輯三】現在的光華村
有趣又歡樂的光華社照C據點
光華國樂團
光華巡守隊
光華的綠色交通──田園線自行車道
光華的春秋、日夜之美
關懷據點舉辦的河口生態解說
原住民舞蹈班
文化與垃圾:光華村的美麗與哀愁
和污染爭地的光華村
搬:獻給光華記錄片《石頭夢》
尋夢踏實,讓光華人物故事閃耀光芒
【後記】
走過大時代的腳步聲/孟慶玲
工匠所棄的,已成了房角的石頭/夏婉雲
看不見的《石頭夢》/劉春興
新住民/曾碧霞
傳承/邱秀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