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ver

以健康之名?:10道公衛政策倫理難題,培養公民思辨力

點閱數

作者
葉明叡、劉曦宸、張邦彥、王業翰、蔡博方、陳正哲、龍玉、廖偉翔、張紘綸、李柏翰

出版社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格式
EPUB

為了防疫,國家能不能用科技工具監控我的行蹤?
為了防止工傷,政府可不可以立法限制工作時數,甚至內容?
為了追求更好的健康,會不會犧牲其他的價值?
後疫情時代,公民必備的獨立思考訓練!

在《以健康之名?》中,新生代公共衛生學者與實務工作者聯手出擊,從臺灣的本土案例出發,提出10道具體的政策挑戰,並且剖析其中的倫理難題;書中不直接提供正確答案,而是引領讀者一起思考:怎樣才是「好」的公共衛生政策。

有別於傳統分析聚焦於政策的可行性與成本效益,本書強調「民主、法治」與「正義、反壓迫」的面向,同時兼顧政策「制定過程」和「造成結果」,將更多價值帶入讀者的視野之中。

本書不僅適合公衛、醫學、社工、福利等領域的學生和實務工作者,也寫給所有關心政策對錯好壞、希望想得更深的公民們,邀請你一同踏上思辨之旅!

好評推薦
▍專文領讀
吳建昌(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雷文玫(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

▍聯合推薦
吳嘉苓(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洪廣冀(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陳信聰(公視新聞部製作人)
楊貴智(法律白話文運動站長兼內容長)
主編:葉明叡
(很久沒有運作沉潛中的)公醫時代成員,研究興趣為追問一些公共衛生政策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那樣做的問題,中、長程野心是想要讓公衛倫理成為一個合法的研究領域。現任教於臺大公衛系。

主編:劉曦宸
出生於陽明山腳下的野孩子,從小關心自然生態。因為SARS而選擇念流行病學,但隨著成長發現原來健康不是個人能憑一己之力追求的目標,轉而研究社會流病,並關注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勞動健康政策。家裡有兩隻貓,臺大健康政策與管理博士,現任教於文化大學勞動系。
推薦序 謀求健康未來(吳建昌)
推薦序 打開公衛決策的專業黑盒子(雷文玫)
作者群簡介
序言 區分「規範」與「經驗」的心法(葉明叡)
背景介紹A 本書使用方法:拆解政策的分析架構(葉明叡、劉曦宸)
背景介紹B 政策合法化:民主政治的背景條件(張紘綸、葉明叡、劉曦宸)

第一篇 日常介入
思辨1 在過與不及之間:當代臺灣的生育政策論辯 (1950s-2010s)(張邦彥)
思辨2 篩檢政策下的個人風險管理:以子宮頸癌篩檢技術為例(王業翰)
思辨3 出錢、出力、走出去:社區關懷據點的接案生涯之活躍老化(蔡博方)

第二篇 價值選擇
思辨4 為防止人們因為工作傷亡,政府可以限制我的工作權嗎?(劉曦宸)
思辨5 誰的棍棒與胡蘿蔔?新世代反毒策略毒品除罪化的倫理分析(陳正哲、龍玉)
思辨6 推動醫療品質促進了什麼,以什麼為代價? (廖偉翔)

第三篇 權力/利的界線
思辨7 科技防疫對決大COVID時代,站得住? (劉曦宸)
思辨8 用肺發電?用愛發電?臺灣空氣汙染的治理與困境 (張紘綸)
思辨9 全民健保的「全民」是誰?兼論納保是人權嗎?(葉明叡)
思辨10 公共衛生重要嗎?時不時才考慮健康問題的國際法(李柏翰)

後記 COVID-19的流行之下(王業翰、李柏翰、張紘綸、葉明叡、劉曦宸)
結語 公共衛生的倫理日常(葉明叡)
Table of Contents

其他人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