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手機/平板掃描QR Code借閱前,請先下載/安裝 udn讀書館 App。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這,正是憂國憂民的杜甫
是在窮困潦倒、顛沛流離之際
依然心繫天下蒼生的杜甫
杜甫,字子美,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為「李杜」。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在其身後,杜甫的作品卻對中國古典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後人稱為「詩聖」,其詩也被稱為「詩史」,其作品集稱為《杜工部集》。
他自幼聰穎好學,知識淵博,充滿政治抱負,十四五歲時便顯露出非凡的文學才能。從二十歲起,杜甫便漫遊全國各地,為日後的詩歌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他的詩,充滿了對人民的同情
揭露了封建社會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之間的尖銳對立
使這不朽的詩句被世世代代所銘記
三十五歲時,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杜甫來到當時的京城長安,但奔走求官為未果,他找不到出路,生活日漸陷入窮困。在這期間,他創作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嘲諷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代表著杜甫在經歷長安的艱苦生活後,對朝廷、社會現實的批判與感慨。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杜甫親眼看到了國家由盛轉衰的急劇變化,並經歷了仕途坎坷、飢寒跋涉的痛苦生活。面對混亂的長安,他寫成了《月夜》、《春望》、《哀江頭》等詩。後潛逃到鳳翔行在,因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求情而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其後,他開始用詩歌記錄自己的親身體驗,廣泛、深刻反映那個時代和社會面貌,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真實情感。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他的詩,是戰爭的寫照,是黎民的血淚,是家國的悲歌
他的詩,記錄的是社會,是現實,更是歷史
四十八歲時,杜甫棄官,此後多次攜家人逃難,路經秦州、同谷等地,到達成都,並建立草堂,在那裡度過了一段比較安寧的生活。此後各地叛亂不斷,杜甫再次四處漂泊,曾寓居夔州,後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最終病逝在湘江舟中。
在這期間,他的主要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秋興八首》、《歲晏行》等千餘首詩,占全部杜詩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深刻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後二十年的社會面貌。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曾漂泊四方、浪跡天涯的經歷
最終都被他化作傳唱千古的詩句
本書敘述了杜甫的一生,並深入賞析他在不同時期所創作的著名詩篇。希望這本傳記能讓讀者更深入了解這位詩人坎坷、波折的生平,以及他積極的入世精神,還有那些勇敢、忠實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並藉由他的詩歌,體會到那從未因苦難而消磨的、充滿仁愛的大儒精神。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他也曾有「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的快樂時光
也曾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凌雲壯志
也曾在戰亂過後依然能秉持樂觀,在「白日放歌須縱酒」中返鄉
他痛苦過、喜悅過,輾轉流離,悲歡起落
最終留下一句人生如同天地沙鷗的嘆息
這本傳記故事,將他的一生娓娓道來,儘管在亂世中他也過得無比艱困,卻始終心繫天下,仁愛為懷,溫柔注視著蒼生,一字一句刻畫下他所愛的大唐。
這,正是憂國憂民的杜甫
是在窮困潦倒、顛沛流離之際
依然心繫天下蒼生的杜甫
杜甫,字子美,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為「李杜」。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在其身後,杜甫的作品卻對中國古典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後人稱為「詩聖」,其詩也被稱為「詩史」,其作品集稱為《杜工部集》。
他自幼聰穎好學,知識淵博,充滿政治抱負,十四五歲時便顯露出非凡的文學才能。從二十歲起,杜甫便漫遊全國各地,為日後的詩歌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他的詩,充滿了對人民的同情
揭露了封建社會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之間的尖銳對立
使這不朽的詩句被世世代代所銘記
三十五歲時,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杜甫來到當時的京城長安,但奔走求官為未果,他找不到出路,生活日漸陷入窮困。在這期間,他創作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嘲諷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代表著杜甫在經歷長安的艱苦生活後,對朝廷、社會現實的批判與感慨。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杜甫親眼看到了國家由盛轉衰的急劇變化,並經歷了仕途坎坷、飢寒跋涉的痛苦生活。面對混亂的長安,他寫成了《月夜》、《春望》、《哀江頭》等詩。後潛逃到鳳翔行在,因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求情而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其後,他開始用詩歌記錄自己的親身體驗,廣泛、深刻反映那個時代和社會面貌,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真實情感。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他的詩,是戰爭的寫照,是黎民的血淚,是家國的悲歌
他的詩,記錄的是社會,是現實,更是歷史
四十八歲時,杜甫棄官,此後多次攜家人逃難,路經秦州、同谷等地,到達成都,並建立草堂,在那裡度過了一段比較安寧的生活。此後各地叛亂不斷,杜甫再次四處漂泊,曾寓居夔州,後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最終病逝在湘江舟中。
在這期間,他的主要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秋興八首》、《歲晏行》等千餘首詩,占全部杜詩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深刻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後二十年的社會面貌。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曾漂泊四方、浪跡天涯的經歷
最終都被他化作傳唱千古的詩句
本書敘述了杜甫的一生,並深入賞析他在不同時期所創作的著名詩篇。希望這本傳記能讓讀者更深入了解這位詩人坎坷、波折的生平,以及他積極的入世精神,還有那些勇敢、忠實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並藉由他的詩歌,體會到那從未因苦難而消磨的、充滿仁愛的大儒精神。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他也曾有「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的快樂時光
也曾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凌雲壯志
也曾在戰亂過後依然能秉持樂觀,在「白日放歌須縱酒」中返鄉
他痛苦過、喜悅過,輾轉流離,悲歡起落
最終留下一句人生如同天地沙鷗的嘆息
這本傳記故事,將他的一生娓娓道來,儘管在亂世中他也過得無比艱困,卻始終心繫天下,仁愛為懷,溫柔注視著蒼生,一字一句刻畫下他所愛的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