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ver

酸刺林:山西平朔農民口述史(6)(一出勤兩送飯)

點閱數

作者
周浙平

出版社
國史出版社

格式
EPUB

本书是作者对中国北方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带的363位农民进行的口述史访谈记录。受访者回忆了从土地制度改革至包产到户时期的个人自传式历史,再现了农民在无产阶级专政制度下四十年的生活场景。作者通过摘编政府解密档案结合口述人叙述的故事,展示了农民在政府控制指挥下遇到了什么?选择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全书共七卷。

第六卷《一出勤两送饭》(1970年-1976年)
作者摘编的政府档案证明,政府通过对各类反革命分子、腐败分子的镇压威慑,农村秩序重回文革前的状态。政府以学大寨为名,要求农民多打粮食上缴国家,村村、队队都长期驻有县干部监督管束农民,一天劳动时间长达十五、六个小时,干修水利、平整土地等繁重劳动,一年没有休息日。成为建国后粮食产量最高时期。
口述者叙述的学大寨,就是政府领导提出的“一出勤,两送饭”,早上出工不见太阳,晚上收工太阳已落山,两头不见光,两顿饭都吃在地头田边。生产队规定了男女劳力的工时,完不成者扣发口粮。社员不能请假,不能外出,一切行动听从队干部指挥,有如没有铁丝网的劳改营。

第一卷《不敢靠前》(1945年-1948年)
第二卷《把口袋扔给你》(1949年-1955年)
第三卷《煮狗肉汤浇地》(1956年-1959年)
第四卷《偷活》(1960年-1965年)
第五卷《棒棒队打人哩》(1966年-1969年)
第七卷《天意》(1977年-1984年)
周浙平,1948年出生。独立观察者。长期倾心中国农民生活现实,近十年行走在黄土高原,进村入户,坐炕头,与农民盘膝长谈。他坚持采用访谈原始记录翻记和保持方言语言的方法,完成多部农民口述史,有《影像中的“文革”农村》(2012),《无花果》(未刊稿)、《难民纸》(未刊稿)、《周浙平文献摄影集》(2018)。
第六卷 一出勤两送饭 平朔编年史记
1970年:办学习班打击各类现行分子
1971年:重新启用中共县委员会印鉴
1972年:成立农业学大寨办公室
1973年:一出勤两送饭,黑夜还要加班干
1974年:投工数百万修渠建坝
1975年:注意阶级斗争新动向,及时追驳谣言
1976年:命名“大寨县”

口述人的故事
马存如:我是反革命集团从犯判了八年徒刑
马登海:我是反革命集团首犯判了无期徒刑
李占义:社员不听话生活就没了
刘维新:村里始终是东刘家的人当干部
刘海渔:女人比男人更辛苦
柴秀娥:驼背是窑塌时打着的
孙天茂、李凤英:我鞑没见过白面我妈吃上了
孙余:十六岁学了毡匠
贾建忠:班里的四个同学成份高不允许考高中
杨芝连:坐的不对站的也不对上吊自杀了
张枢:地主老婆成了我后妈
孙月英:老俩又在外行医二十年
黑明忠:打江山有这点功劳儿全安排了
王梅:连个社员也不给你当了
韩世荣、雷玉英:怕我入了党夺权呢
严淑仁:我是哥嫂带大的
赵贵:一个工上了一块三就了不得了
杨生华:集体时动弹是应付哩
李善:村支书是个精简下来的干部
李林:媳妇出身地主入不了党
卢振:纱帽底下没穷人
刘仓:林场至现在一直占村里利益
张牛:想生个儿生了四个女儿
田种花:教小学生批林批孔出了名
孟治华:两个自杀的人都是冤死的
句功:有一户年收入上千块钱
荆荣:安庄大队社员人人偷玉茭棒子
胡昌:农技站的任务是农业技术推广
沈江:平鲁的三个水利工程无用
张海:人民公社时修建了三十万亩水浇地
郭日隆:这个规划山西没有,全国少有
乔启辉:朔县发展农业是个好地方
高锦声:农民有利畜牧业才能发展起来
朱平:按个手印就可以贷款了
冀月成:我服侍过七、八个县委书记
温巧、翟振岗:下井工人穿的和白毛女一样
曹耀武、苏根艮:平鲁用拖拉机耕地是1960年
文元:学大庆先进企业有特殊政策
齐月异:当煤矿工人还得走后门
吴习礼:大学生下放当工人
赵纲:任命公社书记、主任由地委批准
陈志德:一年演二千场电影补贴二万元
周伦:电影队一半以上的人成了副科级以上的优秀干部
赵文补:电影二队是县、地区、省、全国的先进单位
刘茂根:社员百分之三十是民兵
武喜荣:抓民兵就抓住了一切

口述人肖像
口述人名单、访问地点、时间
档案目录索引
版权

其他人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