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ver

靈魂的拷問:為中國文化做隻啄木鳥

點閱數

作者
何賢桂

出版社
秀威出版

格式
EPUB

「中國文化病了,民族性病了!」
  于丹怎麼了?余秋雨為何飽受爭議?為何再多的悲劇都不能淨化中國人的靈魂?該如何挽救民族精神的危機?

  一個不斷追尋的心靈,重訪胡適、傅斯年、蔡元培、魯迅等民初學人「教育救國」的實踐之道,尋找中國未來之路!

  從東方的胡適,到西方的梭羅,作者分析諸多東西方文人的故事,也探討其時代背景與思想;包括中日戰爭期間,西南聯大在艱苦辦學的背景下如何造就出如殷海光、李政道等大批優秀學子。

本書特色

  1. 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閻國忠專序推薦。
  2. 重訪胡適等民初學人「教育救國」的實踐之道,淨化中國人的靈魂,挽救民族精神的危機,尋找中國未來之路!

名人推薦

  錢理群(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閻國忠(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北京大學教授 錢理群、閻國忠 專序推薦】

  當下中國需要的是兩個拷問:對體制的拷問,和對民族靈魂的拷問。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又一次啟蒙,按賢桂的說法,就是要進行「災難的反省」,從中尋找中國未來之路(〈在災難反省中審視未來〉)。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錢理群

  這不是一般的議論是非、評價得失的文集,每一篇文字,甚至是每一個文句都發自一個孤獨者兼追尋者的心靈,都像是向世人發出的吶喊。它使我看到了一個真正屬當代的年輕學子的博大、沉鬱、苦悶而倔強的心靈。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閻國忠
何賢桂

中國大陸國文教師,《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讀者》等報刊的專欄作者。筆涉中西教育史、民國歷史和心理學等領域,對民國大學教育和魯迅作品有較淺顯的研究,文章散見《中國教育報》、《中華讀書報》、《世界日報》、《讀者》、《書屋》、《社會科學論壇》等報刊,作品被《雜文報》、《中外文摘》、《教育家文摘》等報刊轉載。這些文章大部分被收錄在《靈魂的拷問》一書中。

自2008年以來,作者將關注視角轉向兒童教育,主要關注兒童心理學、家庭生態學、正面管教、親師溝通等方面,已出版《陪孩子一起快樂成長》、《父母與教師的最佳溝通》、《高情商溝通:孩子才不受傷》等著作。
推薦序 「鐵屋子」裡讀何賢桂《靈魂的拷問》有感/錢理群
 推薦序 誰在吶喊/閻國忠

【第一輯 學人的風骨】
 胡適的胸襟
 天真到老金岳霖
 「硬人」張奚若
 關於記憶和失憶的寓言
 惜為官場誤半生
 孤獨的「五四之子」
 一介書生傅斯年
 特立獨行的藝術家

【第二輯 精神的路標】
 穿越黑夜的精靈
 孤獨的夜鶯
 用抗爭抵達天堂的那個街角
 人類苦難的歌手
 知識分子的脊樑與聲音
 耳語者時代的溫情
 追尋自由的足跡
 中國報人的良知與操守

【第三輯 靈魂的拷問】
 秦牧散文—官的「幫閒」
 我們需要怎樣的國學熱
 余秋雨為何飽受爭議
 我們為什麼要解「毒」于丹
 為中國文化做隻啄木鳥
 靈魂的反思與自剖
 我們需要一場靈魂的拷問
 悲劇何以重演

【第四輯 教育的芻議】
 民國教師怎麼做教育
 蔡元培與大學精神
 寡言校長梅貽琦
 什麼樣的教育讓人終生難忘
 西南聯大為何成為教育史上的奇蹟
 現代教育的世外桃源
 歷久彌新的《開明國語課本》

【第五輯 守夜者劄記】
 魯迅是什麼樣的人
 魯迅為何「一個都不寬恕」
 愛與痛的邊緣
 魯迅的微言大義
 讓學生直接觸摸魯迅

【第六輯 曠代的憂傷】
 鐵屋中困獸的悲鳴
 作家的出走
 動盪年代裡的剛毅背影
 親情背後沉甸甸的歷史
 那一代人的怕和愛
 誰的鄉村不再淪陷
 靈魂你們能交回嗎

【第七輯 未來的猜想】
 像梭羅那樣思考
 像卡夫卡那樣思索人類未來
 在災難反省中審視未來
 通往希望之路
 用想像力創造生活的詩意
 人生軌跡因為書而改變

 後記 我的閱讀歷程

其他人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