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ver

弦斷有誰聽: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學人、學術與學校

點閱數

作者
王學斌

出版社
秀威出版

格式
EPUB

大學,本為歐洲教育數百年發展之產物,後該模式移植進入中國。大學的興起,可謂前浪與後浪並湧,構築了民初時期盛衰枯榮的大學氣象;培植了無數揚名古今中外之學人,亦成了各學派林立之狀況。
留學生、新青年、畢業論文、學術期刊、學會團體、圖書館等,這些現代學術身分與機構之產生,都拜近代文化轉型所賜。隨著這些「新事物」的產生,教育也隨之於不斷嬗變中得以重塑。
本書通過生動文筆、鮮活案例及頗具思想性與現實關懷之思考,對民初時期學人之治學精神及教育體制之嬗變更迭作一介紹。

一起回顧與平視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學人、學術與學校!
王學斌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學者。長期關注晚近學術思想史領域尤其是北方儒學在明清之後的嬗變與轉型,近年開始轉向中西政治文化史比較研究。
已出版《顏李學的近代境遇》(商務印書館2017年版)、《向生與求死:晚清政壇的另類觀察》(現代出版社2016年版)、《最好與最壞的時代:局中人》(東方出版社2013年版)等著作多部。
自序

│一 更迭│
 大學出大師嗎?
 民國初年大學的格局
 「教授治校」的神話靠譜嗎?
 「學霸」的青春也迷茫
 當「公器」成為「飯碗」
 出山還比在山清
 其實「寂寞」並不可怕
 書生何以報國?
 「現代士大夫」的消逝
 試題到底在考誰?

│二 時趨│
 高校如何「挖」教授
 那些選擇跳槽的教授們
 怎樣做一名合格的「青椒」?
 當高校只剩下「叫獸」
 經費愁煞人
 序言內外有乾坤
 「名師」如何培養「高徒」?
 學者們的「職業病」
 用「繩命」搞學術的大咖們
 說不清的「國學」

│三 建制│
 留學生為啥總被「黑」?
 他們是誰?我們是誰?
 「新青年」誕生記
 最好的紀念
 另一個「最高學府」
 辦個「學會」容易嗎?
 辦期刊是良心活兒
 如何搭建學界「朋友圈」?
 他們的一九三七年「七月」
 思想界的「三岔口」

│四 風骨│
 所謂「先生」
 那些年,一起追過的「學術男神」
 大學之精神
 名師自有風骨
 先生的課堂
 學術商榷之百態
 非此不可!
 曙光前的絕望
 是亦為政
 孰料身後評

│五 恩怨│
 讀書人要「接地氣」
 抽刀安能斷水?
 治學豈有終南徑
 矯枉定要「過正」?
 「橫通」不可取
 學壇的一對「瑜亮」
 大老的憂傷流成河
 學者「互撕」為哪般?
 難解的「恩怨」
 最是遺憾教育夢

│六 趣味│
 那時學界的酒缸、酒鬼與酒仙
 「吃貨」的三重境界
 學人的「怪癖」
 菊殘猶有傲霜枝
 閒話用典
 學人詩趣
 文人的面子
 「學閥」的詭異演變史

後跋  略談當代中國知識份子的困境

其他人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