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ver

空橋上的少年

點閱數

作者
蔡伯鑫

出版社
心靈工坊

格式
EPUB、PDF

「太勇敢的人,或者太害怕的人,是不會來到這裡的。」

真實故事改編,精神科醫師首部直觸人心的長篇小說
獻給在恐懼中徘徊前行的每一個「少年」

「心裡明明覺得可以,就在前面了,就一步的距離而已,但就是做不到。好像有一個黑盒子在那裡,讓人很害怕,可是一旦打開來,裡面很可能什麼都沒有……」

張朋城,一名十七歲的高中生。他的病歷上被這樣寫著——懼學。這些年,他每天上下學的地點是台北某家大醫院的青少年日間病房,一個像是學校的地方。他是那裡永遠的班長。轉眼來到他還能待在病房的最後一年,卻仍然回不了學校。甚至沒人知道,他真的還想回學校嗎?

蔡伯鑫,一名熱愛旅行的年輕醫師。總是符合眾人期待、看似順遂的他,在即將成為主治醫師前夕,決心離職。人生新頁就要展開,他又一次踏上旅程——拉達克,一個與台北全然不同、空氣稀薄的邊境之地。他一路往更高、更遠處走,那些曾經以為明確的答案,竟逐漸產生動搖。

這是關於兩個人的故事,也是關於兩個地方的故事。
他們各自迷失在某處,各自嘗試尋找某個足以免於恐懼的出口。
直到他與他相遇,世界開始翻轉……

書籍特色

★精神科醫師首部雙線長篇小說,結合心理治療與旅行,交織成一個充滿張力又療癒人心的故事。
★真實故事改編,以懼學為出發點,延伸至家庭、校園、醫療,與職場中各種關係議題,探問關於成長與自我認同的困境。
★迷惘度直逼《徬徨少年時》的當代本土之作,獻給每一個在過渡中迷失與不安的靈魂。

感動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吳昌政(建國中學國文教師)
吳繼文(作家、出版人)
神老師(資深國小教師沈雅琪)
凌性傑(作家)
陳世杰(編劇)
曹瑞原(導演)

讀者熱烈迴響

「這本書很棒的是,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我們年輕世代所處的世界,徬徨,不知所措,想逃離,但能逃到哪兒去?每個選擇都是不確定與掙扎,因為沒有標準答案。而在尋找自己的道路上,或許這個故事可以成為一種借鏡,能夠陪伴不管是覺得自己要掉進洞裡的,或在迷宮裡徘徊的人……找到勇氣。」——Yingchun Yeh(31歲,雜食書蟲)

「很喜歡兩個故事交錯的排序方式,當你正期待著故事的接續,時光及剎那的呼吸都同時轉換到另一個時空中,不禁讓人好奇這兩個主角間的關聯,是同一個人?還是彼此在看對方故事的人?」——WL(32歲,若晨室內設計工作室創辦人)

「一者為醫,一者為病;一者自願,一者受迫;兩兩相對,故事交錯排列,但互相連結。一段故事中,旅者明白即便迷失,但也還是在路上。另一段中,傷者終於能夠正視自己的傷口,並與之共存。」——艾德溫 (28歲,醫療人員)

「這本書完全的道出在人生十字路口上那個徬徨、無措,想往前走,都想要試試看,但未知的未來,卻好似成為還站在這裡的原因。藉著作者的文字中,經驗到感官上的饗宴。也從作者的文字裡,感受到內在的激昂。每次一打開,讓我就像看韓劇般忘記時間流逝。好想跟著主角去旅行。更想知道那個悲傷的少年,他的故事。」——台東人(34歲,貓奴)

「閱讀的過程是痛苦且快樂的,抱持著一個未知因而好奇的心情往下走,但又因為有趣的書總是不會讓人開門見山地知道答案,需要花些耐心去讀它。好比是剝洋蔥,剝的過程很辛辣痛苦,熬成湯之後卻會變得甜美回甘,爾後想要再次嘗試它,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Sivi(21歲,大學生)
蔡伯鑫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1981年生於台北,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
他熱愛自助旅行,大學畢業後的一趟南美壯遊,後來寫成《沒有摩托車的南美日記》(時報,2008),至今仍不時往遙遠國度出發。在醫療上,他經歷台大、榮總、長庚三大體系的訓練,現任職於基隆長庚醫院。他認為在診間裡的工作是幸運而榮幸的,讓他能夠貼近並聽見許多生命故事。更相信當這些故事繼續被重述、被聆聽,更多改變將繼而發生。他希望自己不只是一位醫師作家,也能成為一位作家醫師。
第一卷 門後
    烏雲壓在整個台北盆地上,空氣變得好重。底下的馬路滿滿都是車,喇叭聲、引擎聲、警察的口哨聲,一層層疊上來把我推向半空,但鞋底被黏住了……

第二卷 在這一條長長的路上
    忘了它吧。忘了它吧。你來拉達克是旅行,還是為了工作?我沒辦法告訴你你該要往哪裡走,我能做的只是讓你繼續你的旅程,如此而已……

第三卷 他們,就在外面
    唰、唰、唰、唰,他一身紅色袈裟連同兩手飛出的長袖一起旋繞,彷彿變成一個帶穗的紅色陀螺。他的腳邊揚起塵土,朝我愈轉愈過來。我漸漸看不清他的臉孔……

第四卷 沒有翅膀的飛翔
    一旁的白牆被陽光帶上一層淡黃色,我手放上去,溫溫的,油漆的突起處有些扎手。我順著幾條凹陷的紋路摸過去,像是探出一張隱形的地圖……

其他人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