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手機/平板掃描QR Code借閱前,請先下載/安裝 udn讀書館 App。
越有梗,越瘋傳!
搞笑諾貝爾獎為什麼一紅三十年?
*****
喜歡蒐羅整理各種有趣的研究,撰文發表的馬克.亞伯拉罕斯,因投稿的契機而成為某家營運搖搖欲墜的科普雜誌的兼職編輯,後來他索性放下「軟體公司老闆」這個正職不做,與朋友合資買下該雜誌社,在調整內容後轉而創立《不可思議研究年鑑》。此後,他常有機會接觸一些離奇又好笑的研究或事蹟,有感於這些研究/事蹟雖「乍看可笑,卻也深具啟發、引人深省」,他於是以此為甄選標準,在1991年創設了諧仿諾貝爾獎的「搞笑諾貝爾獎」,早年有些獎項頒給了虛構或離譜的事蹟,藉由反諷來凸顯背後深意,後來則都頒給有真實文件證明、真實人物貨真價實的成就。
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起初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間博物館舉行,後來因為越辦越盛大,便永久改到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院舉辦,於每年九月頒發。曾有少數人士擔心這獎項壞了科學家的形象與科學研究的地位,因而抗議並倡議禁辦。然而,有更多具幽默感的科學家,樂見這個獎項從詼諧角度呈現科研群像,並且共襄盛舉除了每年有數千個研究報名參加,搞笑諾貝爾獎的頒獎人與評審來頭也都很大,有不少是「正港諾貝爾獎」得主。
每年都號稱「第一屆」的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至今已經演變成科學界鬧鬧熱熱的年度盛會,獲獎事蹟總在各國廣獲報導,加以創辦人暨本書作者的生花妙筆,使得這個獎成為吸引一般民眾親近科學的大功臣。
▎搞笑諾貝爾獎多有「梗」?
►►獎項命名有巧思。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結合了ignoble(不名譽的)與Nobel Prize(諾貝爾獎)這兩詞,頒給那些做出「乍看之下令人發笑,爾後又引人深省」的「突出」成就或事蹟的人。
►►每年都是第一屆!
這個獎項創辦至今三十年,每一回都號稱第一屆,比如1991年那次稱為「第一次第一屆」,1992年那次稱為「第二次第一屆」,此獎創辦人亞伯拉罕斯表示,稱每一屆都是第一屆,是自我期許「永遠年輕、永保活力」。
►►典禮來賓來頭大。
一些「正港諾貝爾獎」得主除了獲邀出席頒獎典禮,親手頒發獎座給搞笑諾貝爾獎得主之外,還有幾位知名教授甚至是該活動的固定班底,比如全身塗銀、總在致詞者身邊打轉的「人體聚光燈」也是諾貝爾獎得主呢!另外,曾以「飄浮青蛙」贏得搞笑諾貝爾獎的安德烈.蓋姆(Andre Geim),後來因研究石墨烯而與人共同獲得「正港諾貝爾獎」,亦傳為美談。
►►立院諸公也得獎!
台灣不只早早就有人得過這獎項,還被收錄進這本唯一載有該獎項創辦祕辛的《最有梗的桂冠:搞笑諾貝爾獎》,得獎者是「台灣立法院的諸公」,得獎事蹟是「國會全武行」,理由呢?翻開書你就知道!
►►典禮橋段看門道:
(1)獎盃:以當年獲獎的研究或事蹟為靈感,年年製作不同主題的獎盃(例如,2019年為「習慣獎盃」)。
(2)獎金:得獎者會獲得通貨膨脹極端嚴重、比壁紙還不值錢的高額辛巴威幣,作為獎金。
(3)得獎感言:為了防止得獎者高興到忘我,得獎感言沒完沒了,不只要他們於極短時間內說完感言,還安排了年幼的「甜便便小姐」在致詞超時的時候,示警到致詞者投降為止。
(4)紙飛機滿場飛:除了如雷的掌聲,主辦單位容許觀眾射紙飛機歡迎得獎人蒞臨。初期時會整場典禮有紙飛機飛來飛去,後來顧及安全與流程順暢,改成在特定時間安排標靶讓觀眾射紙飛機。
(5)用歌劇唱科學:亞伯拉罕斯會與自己的太太一起自編自導以科學為主題的歌劇,於典禮上演出。
各界好評
►他的書在在提醒著我們,科學是無所不包的。——英國權威科普雜誌BBC Focus
概覽了離奇、令人瞠目結舌的研究,精彩!——《怪咖心理學》作者李察.韋斯曼
透過馬克.亞伯拉罕斯的生花妙筆,科學故事變得令人捧腹。——《打包去火星》作者瑪莉‧羅曲
馬克.亞伯拉罕斯是全世界怪咖科學的首席掌門人。——《請求的力量》作者阿曼達.帕爾默
蒐羅了許多既知性又饒富趣味的研究。——《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丹.艾瑞利
搞笑諾貝爾獎為什麼一紅三十年?
*****
喜歡蒐羅整理各種有趣的研究,撰文發表的馬克.亞伯拉罕斯,因投稿的契機而成為某家營運搖搖欲墜的科普雜誌的兼職編輯,後來他索性放下「軟體公司老闆」這個正職不做,與朋友合資買下該雜誌社,在調整內容後轉而創立《不可思議研究年鑑》。此後,他常有機會接觸一些離奇又好笑的研究或事蹟,有感於這些研究/事蹟雖「乍看可笑,卻也深具啟發、引人深省」,他於是以此為甄選標準,在1991年創設了諧仿諾貝爾獎的「搞笑諾貝爾獎」,早年有些獎項頒給了虛構或離譜的事蹟,藉由反諷來凸顯背後深意,後來則都頒給有真實文件證明、真實人物貨真價實的成就。
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起初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間博物館舉行,後來因為越辦越盛大,便永久改到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院舉辦,於每年九月頒發。曾有少數人士擔心這獎項壞了科學家的形象與科學研究的地位,因而抗議並倡議禁辦。然而,有更多具幽默感的科學家,樂見這個獎項從詼諧角度呈現科研群像,並且共襄盛舉除了每年有數千個研究報名參加,搞笑諾貝爾獎的頒獎人與評審來頭也都很大,有不少是「正港諾貝爾獎」得主。
每年都號稱「第一屆」的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至今已經演變成科學界鬧鬧熱熱的年度盛會,獲獎事蹟總在各國廣獲報導,加以創辦人暨本書作者的生花妙筆,使得這個獎成為吸引一般民眾親近科學的大功臣。
▎搞笑諾貝爾獎多有「梗」?
►►獎項命名有巧思。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結合了ignoble(不名譽的)與Nobel Prize(諾貝爾獎)這兩詞,頒給那些做出「乍看之下令人發笑,爾後又引人深省」的「突出」成就或事蹟的人。
►►每年都是第一屆!
這個獎項創辦至今三十年,每一回都號稱第一屆,比如1991年那次稱為「第一次第一屆」,1992年那次稱為「第二次第一屆」,此獎創辦人亞伯拉罕斯表示,稱每一屆都是第一屆,是自我期許「永遠年輕、永保活力」。
►►典禮來賓來頭大。
一些「正港諾貝爾獎」得主除了獲邀出席頒獎典禮,親手頒發獎座給搞笑諾貝爾獎得主之外,還有幾位知名教授甚至是該活動的固定班底,比如全身塗銀、總在致詞者身邊打轉的「人體聚光燈」也是諾貝爾獎得主呢!另外,曾以「飄浮青蛙」贏得搞笑諾貝爾獎的安德烈.蓋姆(Andre Geim),後來因研究石墨烯而與人共同獲得「正港諾貝爾獎」,亦傳為美談。
►►立院諸公也得獎!
台灣不只早早就有人得過這獎項,還被收錄進這本唯一載有該獎項創辦祕辛的《最有梗的桂冠:搞笑諾貝爾獎》,得獎者是「台灣立法院的諸公」,得獎事蹟是「國會全武行」,理由呢?翻開書你就知道!
►►典禮橋段看門道:
(1)獎盃:以當年獲獎的研究或事蹟為靈感,年年製作不同主題的獎盃(例如,2019年為「習慣獎盃」)。
(2)獎金:得獎者會獲得通貨膨脹極端嚴重、比壁紙還不值錢的高額辛巴威幣,作為獎金。
(3)得獎感言:為了防止得獎者高興到忘我,得獎感言沒完沒了,不只要他們於極短時間內說完感言,還安排了年幼的「甜便便小姐」在致詞超時的時候,示警到致詞者投降為止。
(4)紙飛機滿場飛:除了如雷的掌聲,主辦單位容許觀眾射紙飛機歡迎得獎人蒞臨。初期時會整場典禮有紙飛機飛來飛去,後來顧及安全與流程順暢,改成在特定時間安排標靶讓觀眾射紙飛機。
(5)用歌劇唱科學:亞伯拉罕斯會與自己的太太一起自編自導以科學為主題的歌劇,於典禮上演出。
各界好評
►他的書在在提醒著我們,科學是無所不包的。——英國權威科普雜誌BBC Focus
概覽了離奇、令人瞠目結舌的研究,精彩!——《怪咖心理學》作者李察.韋斯曼
透過馬克.亞伯拉罕斯的生花妙筆,科學故事變得令人捧腹。——《打包去火星》作者瑪莉‧羅曲
馬克.亞伯拉罕斯是全世界怪咖科學的首席掌門人。——《請求的力量》作者阿曼達.帕爾默
蒐羅了許多既知性又饒富趣味的研究。——《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丹.艾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