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手機/平板掃描QR Code借閱前,請先下載/安裝 udn讀書館 App。
哈伯的代表作
1990年4月24日,在一片期待與喧騰中,哈伯太空望遠鏡乘著發現號太空梭升
空並進入軌道,緊接著,問題就來了。它沒有持續對準天體目標,反而不斷抖
動、搖晃。哈伯打開防護前門讓星光照射進來時,所有的電子儀器都失靈了。
最糟的是,哈伯居然是個大近視。它直徑約2.4公尺的主聚光鏡據說是人類製造
過最光滑的大型物件,但是它的形狀卻是錯的。最後是太空梭拯救了哈伯任務
。五次近乎完美的太空梭維修任務更至關重要,讓哈伯太空望遠鏡從重達12噸
的失敗品,變身為世界上最多產,也最受歡迎的科學機器之一。
哈伯望遠鏡真正拓展了人類的知識疆界。透過它,天文學家以前所未有的
清晰度望見太空深處,回溯宇宙過往,因此了解星系是在宇宙初期由較小的物
質團塊所形成(與這個課題奮戰了數十年的研究人員稱之為「由下而上」的形
成過程),而大質量星系的中心通常有超大質量黑洞。不過,這個太空望遠鏡
在全世界獲得喜愛,絕不只是因為它的科學成就,也因為它帶來了許多令人難
忘的影像。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的佐爾坦•拉維選出了它所拍下的十大天文
景觀。
衝突的煤礦
印度的毛主義武裝分子──納薩爾派,是印度國內持續最久、最根深蒂固的內
部衝突的核心人物。他們發動的戰爭長達數十年之久,如今在印度造成的死亡
人數比喀什米爾衝突餘波下的死亡者還多,印度前總理曼莫漢‧辛格曾形容這
場戰爭是印度「最嚴重的國內安全威脅。」
照理說,納薩爾派應該早已成為歷史的遺跡,但是在印度能源產業爆發式成長
的後燄中,開發需求與全球化經濟為他們的戰爭提供了一條生命線,在礦產開
發與土地權利的催化下讓這場鬥爭重獲新生。
印度的能源需求以及產業對原料的渴望,將叢林中憤怒的殺人者和煤礦、鋼鐵
及電力的生產連結起來,讓納薩爾派與印度最弱勢的族群之一,原住民阿迪瓦
西人,產生了密不可分的關係。納薩爾派的叛亂非但沒成為屬於過去的反常現
象,反而在恐嚇、勒索和暴力滋養下,成為預示未來衝突的象徵。這場衝突讓
發展與傳統處於對立面,以印度礦藏最豐富的幾個州為中心展開。
圖拉真的曠世巨柱
圖拉真柱高38公尺,以大理石雕刻而成,頂端是圖拉真皇帝的銅像。有如現代
連環漫畫一般呈螺旋狀圍繞在柱子上的,是講述達契亞戰爭的圖案:好幾千名
雕刻精細的羅馬人和達契亞人在155個場景中行軍、建造、戰鬥、揚帆、潛行、
談判、求饒,以及死去。石柱於公元113年完工,屹立至今已超過1900年。
這根石柱是羅馬帝國滅亡後留存下來最特殊的紀念性雕刻作品之一。好幾個世
紀期間,古典學者將石柱上的雕刻視為兩次達契亞戰爭的圖像化歷史;圖拉真
是故事的主角,而達契亞國王德塞巴魯斯則是他可敬的對手。考古學者仔細研
究雕刻圖案的場景,藉此了解羅馬軍隊所使用的軍服、武器、裝備,以及戰略
。也由於圖拉真夷平了達契亞王國,所以這根石柱,以及曾經裝飾著圖拉真廣
場而如今尚存的戰敗士兵塑像,現在都備受羅馬尼亞人珍視;這些物品都是線
索,能幫助他們了解他們的達契亞祖先可能的長相與衣著。
圖拉真之柱的影響深遠,是羅馬城與整個羅馬帝國後來建造紀念碑時的靈感來
源。
記憶林肯
林肯靈柩台在美國國會大廈的地底深處,置於厚重的玻璃櫃中,以金屬格柵阻
隔,彷彿是一件危險物品。或許某方面來說的確如此。1865年4月,木匠打造
了這個靈柩台,用來在國會大廈的圓形大廳內停放林肯的棺木。此後只要有國
家烈士或英雄的遺體停放在此供人瞻仰,靈柩台就會被推出來:包括前總統詹
姆斯.加菲爾德、威廉.麥金利、約翰.甘迺迪與著名軍事將領道格拉斯.麥
克阿瑟。
亞伯拉罕.林肯在150年前的這個月遇刺身亡,美國上下用前所未有的方式哀
悼他。林肯死後的那幾週,送葬列車經歷了迂迴的旅程,從華盛頓特區駛回他
在伊利諾州春田市的家鄉,沿途可能有100萬名美國人排隊走過未封棺的靈柩
,瞻仰他們殞落領袖的遺容。另有數百萬人――可能多達美國北方三分之一的人
口――目送送葬的隊伍經過。即使在今天,沿著林肯送葬列車的路線走一趟,就
會了解他的精神依然深入這個他所深愛並拯救過的國家。本文透過送葬列車沿
線百姓的觀點來緬懷這位偉大解放者的一生,以及他所留下的風範。
繪製全世界
國家地理學會地圖部門所製作的地球、海洋與星空圖不僅提供豐富的資訊和創
新的概念,還激發了無數人的想像力。今年,這個部門歡度了100週年。
國家地理學會地圖部門所關注的範圍,涵蓋了山脈、河流、湖泊、道路、礁石
、峽灣、島嶼、水灣、冰川、海洋、星球、星系及太陽系的方位——簡而言之
,只要是陸上、海裡或太空中任何一個自然地物都包含在內。
這個由《國家地理》雜誌首任全職總編輯吉爾伯特‧葛羅夫納所創立的部門,一
直以來的代表性特色都是創新。這個特色在第一任首席製圖師亞伯特‧H. 邦史泰
德(1915至1939年在職)的時期就建立了,他發明的太陽羅盤是1926年李察
‧E. 伯德駕飛機抵達北極時所使用的羅盤(磁羅盤在北極就失靈了),而他發明
的邦史泰德照相排字機,則以照相翻製文字取代了勞力密集的手工排版。
當世界的步伐愈來愈快,地圖製作的速度也隨之加快。過去,製作一幅地圖要
花上好幾個月時間。在快速運轉的數位時代,國家地理官網上發布的一些地圖
,從無到有可能幾小時就必須製作完成,但是對正確性的重視仍一如以往。在
邁向下一個100年之際,持續以創新的方式製作詳實的地圖,將是國家地理地
圖部門不變的堅持。
1990年4月24日,在一片期待與喧騰中,哈伯太空望遠鏡乘著發現號太空梭升
空並進入軌道,緊接著,問題就來了。它沒有持續對準天體目標,反而不斷抖
動、搖晃。哈伯打開防護前門讓星光照射進來時,所有的電子儀器都失靈了。
最糟的是,哈伯居然是個大近視。它直徑約2.4公尺的主聚光鏡據說是人類製造
過最光滑的大型物件,但是它的形狀卻是錯的。最後是太空梭拯救了哈伯任務
。五次近乎完美的太空梭維修任務更至關重要,讓哈伯太空望遠鏡從重達12噸
的失敗品,變身為世界上最多產,也最受歡迎的科學機器之一。
哈伯望遠鏡真正拓展了人類的知識疆界。透過它,天文學家以前所未有的
清晰度望見太空深處,回溯宇宙過往,因此了解星系是在宇宙初期由較小的物
質團塊所形成(與這個課題奮戰了數十年的研究人員稱之為「由下而上」的形
成過程),而大質量星系的中心通常有超大質量黑洞。不過,這個太空望遠鏡
在全世界獲得喜愛,絕不只是因為它的科學成就,也因為它帶來了許多令人難
忘的影像。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的佐爾坦•拉維選出了它所拍下的十大天文
景觀。
衝突的煤礦
印度的毛主義武裝分子──納薩爾派,是印度國內持續最久、最根深蒂固的內
部衝突的核心人物。他們發動的戰爭長達數十年之久,如今在印度造成的死亡
人數比喀什米爾衝突餘波下的死亡者還多,印度前總理曼莫漢‧辛格曾形容這
場戰爭是印度「最嚴重的國內安全威脅。」
照理說,納薩爾派應該早已成為歷史的遺跡,但是在印度能源產業爆發式成長
的後燄中,開發需求與全球化經濟為他們的戰爭提供了一條生命線,在礦產開
發與土地權利的催化下讓這場鬥爭重獲新生。
印度的能源需求以及產業對原料的渴望,將叢林中憤怒的殺人者和煤礦、鋼鐵
及電力的生產連結起來,讓納薩爾派與印度最弱勢的族群之一,原住民阿迪瓦
西人,產生了密不可分的關係。納薩爾派的叛亂非但沒成為屬於過去的反常現
象,反而在恐嚇、勒索和暴力滋養下,成為預示未來衝突的象徵。這場衝突讓
發展與傳統處於對立面,以印度礦藏最豐富的幾個州為中心展開。
圖拉真的曠世巨柱
圖拉真柱高38公尺,以大理石雕刻而成,頂端是圖拉真皇帝的銅像。有如現代
連環漫畫一般呈螺旋狀圍繞在柱子上的,是講述達契亞戰爭的圖案:好幾千名
雕刻精細的羅馬人和達契亞人在155個場景中行軍、建造、戰鬥、揚帆、潛行、
談判、求饒,以及死去。石柱於公元113年完工,屹立至今已超過1900年。
這根石柱是羅馬帝國滅亡後留存下來最特殊的紀念性雕刻作品之一。好幾個世
紀期間,古典學者將石柱上的雕刻視為兩次達契亞戰爭的圖像化歷史;圖拉真
是故事的主角,而達契亞國王德塞巴魯斯則是他可敬的對手。考古學者仔細研
究雕刻圖案的場景,藉此了解羅馬軍隊所使用的軍服、武器、裝備,以及戰略
。也由於圖拉真夷平了達契亞王國,所以這根石柱,以及曾經裝飾著圖拉真廣
場而如今尚存的戰敗士兵塑像,現在都備受羅馬尼亞人珍視;這些物品都是線
索,能幫助他們了解他們的達契亞祖先可能的長相與衣著。
圖拉真之柱的影響深遠,是羅馬城與整個羅馬帝國後來建造紀念碑時的靈感來
源。
記憶林肯
林肯靈柩台在美國國會大廈的地底深處,置於厚重的玻璃櫃中,以金屬格柵阻
隔,彷彿是一件危險物品。或許某方面來說的確如此。1865年4月,木匠打造
了這個靈柩台,用來在國會大廈的圓形大廳內停放林肯的棺木。此後只要有國
家烈士或英雄的遺體停放在此供人瞻仰,靈柩台就會被推出來:包括前總統詹
姆斯.加菲爾德、威廉.麥金利、約翰.甘迺迪與著名軍事將領道格拉斯.麥
克阿瑟。
亞伯拉罕.林肯在150年前的這個月遇刺身亡,美國上下用前所未有的方式哀
悼他。林肯死後的那幾週,送葬列車經歷了迂迴的旅程,從華盛頓特區駛回他
在伊利諾州春田市的家鄉,沿途可能有100萬名美國人排隊走過未封棺的靈柩
,瞻仰他們殞落領袖的遺容。另有數百萬人――可能多達美國北方三分之一的人
口――目送送葬的隊伍經過。即使在今天,沿著林肯送葬列車的路線走一趟,就
會了解他的精神依然深入這個他所深愛並拯救過的國家。本文透過送葬列車沿
線百姓的觀點來緬懷這位偉大解放者的一生,以及他所留下的風範。
繪製全世界
國家地理學會地圖部門所製作的地球、海洋與星空圖不僅提供豐富的資訊和創
新的概念,還激發了無數人的想像力。今年,這個部門歡度了100週年。
國家地理學會地圖部門所關注的範圍,涵蓋了山脈、河流、湖泊、道路、礁石
、峽灣、島嶼、水灣、冰川、海洋、星球、星系及太陽系的方位——簡而言之
,只要是陸上、海裡或太空中任何一個自然地物都包含在內。
這個由《國家地理》雜誌首任全職總編輯吉爾伯特‧葛羅夫納所創立的部門,一
直以來的代表性特色都是創新。這個特色在第一任首席製圖師亞伯特‧H. 邦史泰
德(1915至1939年在職)的時期就建立了,他發明的太陽羅盤是1926年李察
‧E. 伯德駕飛機抵達北極時所使用的羅盤(磁羅盤在北極就失靈了),而他發明
的邦史泰德照相排字機,則以照相翻製文字取代了勞力密集的手工排版。
當世界的步伐愈來愈快,地圖製作的速度也隨之加快。過去,製作一幅地圖要
花上好幾個月時間。在快速運轉的數位時代,國家地理官網上發布的一些地圖
,從無到有可能幾小時就必須製作完成,但是對正確性的重視仍一如以往。在
邁向下一個100年之際,持續以創新的方式製作詳實的地圖,將是國家地理地
圖部門不變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