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ver

國家地理雜誌:走進聖地耶路撒冷-歷史與信仰的交叉點

點閱數

作者

出版社
大石國際文化

格式
PDF

走出伊甸園

第三部

上帝眷顧、戰火詛咒、眾人競逐。
---------------------------------------------------------------------------

我從衣索比亞大裂谷內的人類演化搖籃出發,在非洲往北跋涉了381天後,

進入農業興起、文字發明和至高神祇信仰的源起之地:肥沃月彎。我緩慢的旅

程是「走出伊甸園」計畫的一部分,目的是追隨我們的石器時代祖先發現這個

世界的足跡,一步一步重溯他們走過的路線。我打算漫步七年,走到人類在地

球上最後抵達的角落:南美洲最南端。

我和嚮導哈姆迪在外約旦山脈淡紫色的陰影下向北跋涉480公里。我們拖著

執拗的騾子沿著佩特拉的旅遊路線前行;這座充滿傳說的城市以鮮紅色的岩石

鑿切而成,是納巴泰王國的首都。我們走過青銅時代的墓園,費法和貝巴德瑞

是其中著名的兩座,有些聖經學者認為它們是〈創世紀〉中被上帝摧毀的城市

:所多瑪與蛾摩拉。哈姆迪撿了些樹枝築起營火。下方蔓延的約旦河谷籠罩在

一片黃色光芒中。先知曾走過這片廣大而荒蕪的通路。亞伯拉罕和摩西走過。

耶穌和施洗約翰走過。早期人類在將近200萬年甚或更早之前,就在走出非洲之

時行經此地。這一片古老地貌沒有一處不曾被爭奪、詛咒、賜福,或被宣告為

某位神祇的聖地。這塊土地就像易手無數次的錢幣一樣,早已磨得平滑。

哈姆迪煮了一壺茶。我們從這個最早的敬拜之地覷著眼、隔著沙漠的熱風

向下望,看著聖地所代表的嶄新概念:家。




Ctrl+P的未來世界

3D列印技術和活字印刷術一樣具有劃時代意義,而且正在改變未來的樣貌。

---------------------------------------------------------------------------

又稱「積層製造」的3D列印技術已問世約30年,最近幾年因為進展快速而

引發了熱切關注及大膽的預測。不過,高度精密的商用3D印表機和家用印表機

之間還是存在著巨大且可能無法跨越的性能差距。3D印表機的運作方式和桌上

型印表機大同小異,但「列印」時用的不是墨水,而是塑膠、蠟、樹脂、木材、

混凝土、黃金、鈦、碳纖維、巧克力——甚至是活體組織。3D印表機的噴頭將

原料以液態、糊狀或粉末的形式一層一層堆疊。有些會自然硬化,而其他材料則

須以熱或光來熔合。

也因為3D印表機是一點一滴堆疊出物件,材料只用在需要的地方,因此可

製作出射模成型方式所無法做出的複雜幾何形物品,而且通常可大幅減輕重量

且無損於強度。3D印表機也能一體成型地印出形狀精密複雜的物件,這樣的精

確性讓以前不可能製作的物品成為可能。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就印出了血管密

布的活體組織──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有一天可能幫助醫生以患者自身的細胞

印出器官以供移植。「那是3D生物列印技術的終極目標,」領導這項研究的珍

妮佛‧路易士說。「距離達成這個目標還有很多年。」但,或許有一天,用印表
機真能讓我們想要什麼就印什麼。



衝突的浪潮

一面由海洋保護區構成的網絡,是否能夠拯救地球上最豐饒的某些水域?

------------------------------------------------------------------------------------------------------

南非水域的富饒在全世界數一數二。但是該如何保護這些海域,同時讓以海為

生的漁民能夠維持生計,卻是一場波濤洶湧的辯論。南非商業捕撈與休閒捕撈

的近海魚已有三分之一魚種的族群數量銳減。南非政府於2000年宣布進入緊急

狀態,大幅減少商業捕撈執照的核發數量。但許多魚群依舊處於危險的低點,

回天乏術。有40種向來很重要的繩釣魚都已禁止商業捕撈。就連南非的國魚,

也就是體長30公分、以貽貝為食的雙帆魚,也在禁捕之列。在愛吃魚、瘋捕魚

的南非,漁獲量減少和魚種消失帶來的痛苦十分強烈。但魚類如果身陷危機,

漁業也同樣在劫難逃。南非自給自足的漁村中有一半被界定為「糧食不安全

」,因為他們的生計基礎岌岌可危。對漁民而言,海洋保護區就像另一種強制

搬遷政策,象徵的並不是希望,而是隔離與排拒的持續懲罰。漁民們拒絕承認

區域劃分的正當性,對政府的魚群資源評估也有異議。如今,法庭支持傳統漁

業社群的固有權利,要求政府修改漁業法規,讓海洋資源能夠透過以社群為基

礎的方式管理。這樣的發展讓許多海洋科學家感到憂心。合作式的漁業管理──

也就是國家與漁業社群合作,究竟能不能在生態保育和社會正義之間找到平衡

呢?


美味關係

我們不只依賴食物生存。我們也透過食物結交朋友、追求愛侶、感受幸福。而

分享食物更一直都是人類歷史的一部分。

---------------------------------------------------------------------------
一起進食一向都是聯絡感情的重要管

道。打從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會在慶祝生日時吃甜食,此後,食物與愛的連結

會持續一輩子——在某些信仰體系中甚至會持續到死後。在包括華人社會在內

的許多文化中,生者會在墳上擺放美食佳餚,讓亡者知道他們沒有被遺忘。本

文透過墨西哥一場宗教盛宴的準備過程,一探食物與愛之間的這道連結。

墨西哥密爾帕阿爾塔的居民每年都會在耶誕節前準備一頓大餐,他們要在

不到一週的時間內,從無到有做出足以招待好幾千名賓客的餐點。這場稱為「

集會」的盛宴是隔年1月朝聖之行的暖身活動之一,宴會需要的玉米、肉和蔬菜

等食材大多由當地農民生產,絕不能使用速食半成品或在烹調過程中偷懶。整

個城鎮都會同心協力投入準備,也因為每年都有許多像這樣的宗教慶典,所以

居民透過一起工作、一起用餐而產生了強大的凝聚力。眾人憑著堅定的愛與信

仰,即使又忙又累也還是完成了準備;而在前來與會的信徒面對餐點露出笑容

的那一刻,一切的付出都有了最甜美的回饋。



巴塔哥尼亞牛仔

蠻荒的巴塔哥尼亞高原上,牛仔徒手面對世界上最凶猛的牲畜。

-------------------------------------------------------------------------------------------------------------

這是一個關於鮮血、勇氣與傳統的故事。和大多數這類故事一樣,當中一定有

馬匹,還有技術高超卻低調寡言的男子,且當然有喪命或受傷的危險。也和大

部分這類故事一樣,場景是一片傳奇的荒野。你若知道該往哪兒看,就可以在

地形圖上找到薩瑟蘭。那一帶沒有道路也沒有聚落。塞巴斯帝安•賈西亞•伊格

萊西亞斯今年26歲,職業是農業工程師,內心卻是牛仔。他的舅公阿爾圖羅•伊

格萊西亞斯於1919年出生於納塔萊斯港,是個傳奇人物,當年他在幾乎無法抵

達的偏遠地點建立了薩瑟蘭聚落,放養牛群。後來,阿爾圖羅畜群當中的脫隊

牲口在荒野中重拾野性、生存繁衍,在天擇之下變得愈來愈大、愈來愈凶猛。

但是現在,伊格萊西亞斯家族已經決定把土地賣給一名有錢的牧場主人。買主

答應給塞巴斯蒂安最後一次機會,讓他到牧場上把野牛趕回來。所以事情打從

一開始就很清楚:這趟薩瑟蘭之行絕對不是把牲畜趕到市集的普通旅程。首先

,薩瑟蘭的野牛已經有好幾十年沒看過一根繩子了。而且光是要抵達薩瑟蘭,

我們就得騎馬和塞巴斯帝安一起走上至少兩天,穿越只要踏錯一步就必死無疑

的險峻地域。然而,該地區的未來應該會由蓬勃發展的觀光業主導。野牛無疑

會被消滅。牛仔的非凡勇氣與俐落暴行也將成為營火邊的傳奇故事。這地方的

神祕與野性,終將被消除與馴服。
走出伊甸園 第三部 | 保羅‧薩洛培克追隨早期人類的足跡,已從非洲的衣索比亞大裂谷來到世界宗教的中心、也是永無寧日的爭端之地:耶路撒冷。

Ctrl+P:印出全世界 | 列印,已經脫離平面進入立體。第一支具射擊功能的3D列印手槍已於2013年5月問世;荷蘭的巴克史洛特運河旁也即將「列印」出一棟河岸住宅。未來的人類,或許能夠想要什麼就印什麼。

衝突的浪潮 | 一面由海洋保護區構成的網絡,是否能夠拯救地球上最豐饒的一些水域?

美味關係 | 食物不只是我們賴以維生的養分來源,更是我們享受生活、強化信仰、感受幸福的媒介。本文從墨西哥一場宗教盛會的準備過程來看食物如何讓人拉近彼此的距離、分享生命的喜悅。

從冰箱看主人 | 冰箱裡的真實狀況不但反映出主人的飲食習慣,同時也訴說著他們的生活故事。
巴塔哥尼亞牛仔這種專門抓野牛的牛仔有個特殊名稱:「巴瓜列羅」(bagualero),而和他們追捕的野生牛隻一樣,這些硬漢牛仔也自成一格。

其他人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