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https://reading.udn.com/readingimg/covert_page/book/88421.jpg)
使用手機/平板掃描QR Code借閱前,請先下載/安裝 udn讀書館 App。
![udnlib-icon](/udnlib/images/udnlib-icon.png)
飲食的演化
"到2050年,我們將必須比現在多餵飽20億人口,哪種飲食最好的問題因而顯得更加急迫。我們在未來數十年中所選擇吃下的食物,將會對地球產生顯著的影響。總體而言,以肉類和乳製品為主的飲食方式,比起以非精緻穀物、堅果和蔬果為主的飲食,對地球資源的損耗將更大。農業大約於1萬年前發展出來,此前人類都以狩獵、採集與捕魚維生。隨著農耕出現,過著游牧生活的狩獵採集者逐漸被迫退出最好的農地,最後他們的活動範圍只局限於亞馬遜森林、非洲乾旱草原、東南亞偏遠島嶼及北極凍原。時至今日,只有極少數以狩獵採集維生的部落還零星分散在世界各地。目前為止,針對這些族群所進行的研究已經發現,他們傳統上不易出現高血壓、動脈硬化或心血管疾病,於是舊石器時代的飲食蔚為風潮。然而,真正的原始飲食並不只是吃肉而已。世界各地以狩獵採集維生的人對肉的需求的確比對任何其他食物都高,不過他們大多數也要捱過每週都只能吃到極少量肉類的貧瘠期,必須仰賴植物來取得能量。此外,現代原始飲食法對肉類的重視並未複製出我們祖先所吃食物的多元性——也沒有考慮到保護他們免於罹患心臟疾病與糖尿病的活躍生活型態。沒有一種人類飲食是完美的。到底怎麼吃才好的問題,恐怕會一直引發爭議。"
分裂的王國
"在泰國6700萬人口裡,現在有大約10%住在曼谷。如果將數百萬來自農村的外地勞工也算進去,這個數字還會更高。享有柏油路、電力、機車及電視機的泰國農民已躋身世界最富裕的窮人之列,而生活水準的提升也使得民眾對於貧富之間的鴻溝日益不滿。因此,泰國社會經歷了一場歷史性的重組:貧民階級在野心勃勃的政客鼓動下,挺身爭取他們從前無緣獲得的財富與政治勢力。以泰國皇室、官僚和司法體系以及軍隊為核心的舊政治勢力則聯手對抗這股潮流,捍衛他們在深入社會各層面的階級制度下所握有的特權。就是塔克辛敏銳地看到政治弱勢的下層階級所擁有的潛力,他透過如低價健保及金融補助等政策來贏取他們的政治支持與忠誠度。崛起中的下層社會構成了最大的政治團體。它推出的參選人自2001年以來已經贏得每一場全國性的選舉,只不過,這些勝利很快就會因為政變或政治力介入的法庭裁決而失去實質意義。當軍方將領把權力經由選舉的形式交還人民,塔克辛的政黨又再次勝選。隨著法庭及軍方推翻了一個又一個親塔克辛的政府,泰國也陷入了黃、紅衫軍交替抗議、有時還演變為暴力事件的循環。"
南萊恩群島
"南萊恩群島位於夏威夷南方2400到3400公里處,周圍的水域是受到過度開發的海洋中最後幾片真正的處女地之一。如今吉里巴斯政府宣布將每座島嶼周圍12浬之內劃為禁漁區,是海洋生態學家薩拉與國家地理學會合作的原始海洋計畫的一部分。自從在2009年探勘過這個區域後,薩拉就一直希望能夠成立南萊恩群島海洋保護區。「這些島嶼有助我們了解『原始』的意義。它們的生態故事從每個角度來說都很驚人──不管是珊瑚密度、魚類生物量、頂級捕食者數目,還是生物多樣性。」19和20世紀,有幾座島嶼受到開發,1957年英國政府更在莫爾登島附近進行大氣層核子試驗。但在水下完全看不到這些人類衝擊的痕跡。島嶼周圍水域的生物量呈「倒金字塔」狀,這是健康岩礁的特徵。吉里巴斯為保護這些島嶼周圍的海洋生命所採取的行動有助於防止漁船活動,但執行起來並不容易。衛星監視及船舶追蹤系統等現代科技可以通知當局有盜漁者出現,但要在他們造成生態破壞之前即時遏阻,將是一項挑戰。其他的威脅可能更棘手。熱帶岩礁面臨著氣候變遷的三重打擊:海平面上升、海面溫度升高,以及海洋酸化。其中任何一項都可能損害造礁珊瑚,三者結合則可能帶來毀滅性的衝擊。"
尋找尼祿
"據史料記載,尼祿下令處死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奧塔薇亞;將有孕在身的第二任妻子波培亞踢死;下令謀殺了自己的母親小阿格里皮娜;或許也謀殺了繼弟布列塔尼庫斯;命令恩師塞內加自殺;閹割了一名少年後跟他結婚;在公元64年主導了羅馬大火,接著嫁禍給一群基督徒,將他們抓起來砍頭或釘上十字架。尼祿就是邪惡的化身,這點似乎已蓋棺論定。然而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羅馬元老院是為了政治理由而下令抹除尼祿的影響力。死者不會撰寫自己的歷史。最早為尼祿作傳的兩位作家都和由貴族組成的元老院關係密切,因此記錄尼祿的統治期時,他們都極盡輕蔑嘲諷之能事。但愈來愈多專家的積極發聲下,尼祿正被重新評價。普林斯頓大學的古典學教授愛德華.錢普林以一種更深微的眼光看待尼祿:他是「一個孜孜不倦的藝術家與表演者,碰巧也是羅馬的皇帝」,同時也是個「超前時代的公關操盤手,總是在人們自己都還沒意識到之前,就先洞察了他們的需要。」如今,在他的出生地安濟奧,市長為他立起一尊銅像,牌匾上寫著:「在他統治期間,羅馬帝國享受了一段和平、輝煌、充滿重大改革的時期。」這位少年國王如今已回到故鄉安濟奧,再度被群眾圍繞。"
荒野保護五十年
"1964年9月3日,歷經60多次的草案修正才得以通過的《荒野保護法案》,在美國總統林登‧詹森簽署後成為正式法律。這個法案創造了一個新的聯邦土地類別,有時也與既有的聯邦土地重疊。而只有國會能將土地劃入新的類別之中。某地一旦被指定為荒野保護區,就不得從事像伐木及開採新礦區等商業活動。人類可以進入荒野探索,但不可使用機動交通工具,僅可利用馬匹和獨木舟。法案中對荒野的描述帶著讓人驚喜的抒情意味:「荒野,是一片土地和生命群落都不受人類干擾的區域;在那裡,人類只是過客,不會停留。」1964年的法案設立了54個荒野保護區。而自詹森總統簽署法案至今,荒野保護區的數量已增加到750座以上,正式指定的荒野區總計占了美國5%的面積,大約相當於12個台灣。不過,荒野一詞在今天到底代表了什麼意義?在這個人類主宰的時代,《荒野保護法》或許顯得徒勞,但也可以說益發重要。將一個地方指定為荒野保護區是一種謙卑的表現,表示我們承認這個世界仍然超越我們的理解,也因為現在人類對地球的影響這麼大,我們才更需要保留一些地方,讓自然得以不受干擾的運轉。"
"到2050年,我們將必須比現在多餵飽20億人口,哪種飲食最好的問題因而顯得更加急迫。我們在未來數十年中所選擇吃下的食物,將會對地球產生顯著的影響。總體而言,以肉類和乳製品為主的飲食方式,比起以非精緻穀物、堅果和蔬果為主的飲食,對地球資源的損耗將更大。農業大約於1萬年前發展出來,此前人類都以狩獵、採集與捕魚維生。隨著農耕出現,過著游牧生活的狩獵採集者逐漸被迫退出最好的農地,最後他們的活動範圍只局限於亞馬遜森林、非洲乾旱草原、東南亞偏遠島嶼及北極凍原。時至今日,只有極少數以狩獵採集維生的部落還零星分散在世界各地。目前為止,針對這些族群所進行的研究已經發現,他們傳統上不易出現高血壓、動脈硬化或心血管疾病,於是舊石器時代的飲食蔚為風潮。然而,真正的原始飲食並不只是吃肉而已。世界各地以狩獵採集維生的人對肉的需求的確比對任何其他食物都高,不過他們大多數也要捱過每週都只能吃到極少量肉類的貧瘠期,必須仰賴植物來取得能量。此外,現代原始飲食法對肉類的重視並未複製出我們祖先所吃食物的多元性——也沒有考慮到保護他們免於罹患心臟疾病與糖尿病的活躍生活型態。沒有一種人類飲食是完美的。到底怎麼吃才好的問題,恐怕會一直引發爭議。"
分裂的王國
"在泰國6700萬人口裡,現在有大約10%住在曼谷。如果將數百萬來自農村的外地勞工也算進去,這個數字還會更高。享有柏油路、電力、機車及電視機的泰國農民已躋身世界最富裕的窮人之列,而生活水準的提升也使得民眾對於貧富之間的鴻溝日益不滿。因此,泰國社會經歷了一場歷史性的重組:貧民階級在野心勃勃的政客鼓動下,挺身爭取他們從前無緣獲得的財富與政治勢力。以泰國皇室、官僚和司法體系以及軍隊為核心的舊政治勢力則聯手對抗這股潮流,捍衛他們在深入社會各層面的階級制度下所握有的特權。就是塔克辛敏銳地看到政治弱勢的下層階級所擁有的潛力,他透過如低價健保及金融補助等政策來贏取他們的政治支持與忠誠度。崛起中的下層社會構成了最大的政治團體。它推出的參選人自2001年以來已經贏得每一場全國性的選舉,只不過,這些勝利很快就會因為政變或政治力介入的法庭裁決而失去實質意義。當軍方將領把權力經由選舉的形式交還人民,塔克辛的政黨又再次勝選。隨著法庭及軍方推翻了一個又一個親塔克辛的政府,泰國也陷入了黃、紅衫軍交替抗議、有時還演變為暴力事件的循環。"
南萊恩群島
"南萊恩群島位於夏威夷南方2400到3400公里處,周圍的水域是受到過度開發的海洋中最後幾片真正的處女地之一。如今吉里巴斯政府宣布將每座島嶼周圍12浬之內劃為禁漁區,是海洋生態學家薩拉與國家地理學會合作的原始海洋計畫的一部分。自從在2009年探勘過這個區域後,薩拉就一直希望能夠成立南萊恩群島海洋保護區。「這些島嶼有助我們了解『原始』的意義。它們的生態故事從每個角度來說都很驚人──不管是珊瑚密度、魚類生物量、頂級捕食者數目,還是生物多樣性。」19和20世紀,有幾座島嶼受到開發,1957年英國政府更在莫爾登島附近進行大氣層核子試驗。但在水下完全看不到這些人類衝擊的痕跡。島嶼周圍水域的生物量呈「倒金字塔」狀,這是健康岩礁的特徵。吉里巴斯為保護這些島嶼周圍的海洋生命所採取的行動有助於防止漁船活動,但執行起來並不容易。衛星監視及船舶追蹤系統等現代科技可以通知當局有盜漁者出現,但要在他們造成生態破壞之前即時遏阻,將是一項挑戰。其他的威脅可能更棘手。熱帶岩礁面臨著氣候變遷的三重打擊:海平面上升、海面溫度升高,以及海洋酸化。其中任何一項都可能損害造礁珊瑚,三者結合則可能帶來毀滅性的衝擊。"
尋找尼祿
"據史料記載,尼祿下令處死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奧塔薇亞;將有孕在身的第二任妻子波培亞踢死;下令謀殺了自己的母親小阿格里皮娜;或許也謀殺了繼弟布列塔尼庫斯;命令恩師塞內加自殺;閹割了一名少年後跟他結婚;在公元64年主導了羅馬大火,接著嫁禍給一群基督徒,將他們抓起來砍頭或釘上十字架。尼祿就是邪惡的化身,這點似乎已蓋棺論定。然而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羅馬元老院是為了政治理由而下令抹除尼祿的影響力。死者不會撰寫自己的歷史。最早為尼祿作傳的兩位作家都和由貴族組成的元老院關係密切,因此記錄尼祿的統治期時,他們都極盡輕蔑嘲諷之能事。但愈來愈多專家的積極發聲下,尼祿正被重新評價。普林斯頓大學的古典學教授愛德華.錢普林以一種更深微的眼光看待尼祿:他是「一個孜孜不倦的藝術家與表演者,碰巧也是羅馬的皇帝」,同時也是個「超前時代的公關操盤手,總是在人們自己都還沒意識到之前,就先洞察了他們的需要。」如今,在他的出生地安濟奧,市長為他立起一尊銅像,牌匾上寫著:「在他統治期間,羅馬帝國享受了一段和平、輝煌、充滿重大改革的時期。」這位少年國王如今已回到故鄉安濟奧,再度被群眾圍繞。"
荒野保護五十年
"1964年9月3日,歷經60多次的草案修正才得以通過的《荒野保護法案》,在美國總統林登‧詹森簽署後成為正式法律。這個法案創造了一個新的聯邦土地類別,有時也與既有的聯邦土地重疊。而只有國會能將土地劃入新的類別之中。某地一旦被指定為荒野保護區,就不得從事像伐木及開採新礦區等商業活動。人類可以進入荒野探索,但不可使用機動交通工具,僅可利用馬匹和獨木舟。法案中對荒野的描述帶著讓人驚喜的抒情意味:「荒野,是一片土地和生命群落都不受人類干擾的區域;在那裡,人類只是過客,不會停留。」1964年的法案設立了54個荒野保護區。而自詹森總統簽署法案至今,荒野保護區的數量已增加到750座以上,正式指定的荒野區總計占了美國5%的面積,大約相當於12個台灣。不過,荒野一詞在今天到底代表了什麼意義?在這個人類主宰的時代,《荒野保護法》或許顯得徒勞,但也可以說益發重要。將一個地方指定為荒野保護區是一種謙卑的表現,表示我們承認這個世界仍然超越我們的理解,也因為現在人類對地球的影響這麼大,我們才更需要保留一些地方,讓自然得以不受干擾的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