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有愛的人不恐懼,心靈放鬆治百病!
讓成年後的自己,卸下防禦盔甲,發現最真實的純真自我,讓我們重新愛!
每次在諮詢時,個案總會說:「老師,您說的怎麼那麼準啊?」
真的不要再說我像「算命」一樣準。其實,只要好好認識防衛機制的心理作用,誰都可以準確預測!
我們每天都在使用自我保護機制,卻不自知。它是心理的本能反應,本來是想保護自己的,反過來卻傷了自己與他人。
這本書特別獻給所有陷入各種煩惱泥沼脫不了身的人!
它可以是一本認識自己、認識他人;可以幫助個人自我成長,也可以用來療癒自己的工具書;或是讓親密關係更前進的書、是人際關係書,當然也可以是父母需要的幼兒教養書。
你可以隨自己的需要用它,脫下你心中的刺蝟盔甲,擁抱更美好的關係。
陳子蘭
親子教養、兩性演講專家/腦跡諮詢師/兒童閱讀諮詢師/理科智慧家庭暨人類工程學院處長。
自許為家庭教育工作者,擁有10年以上的實務經驗,在全國各地推廣智慧家庭的觀念與方法,提供包括婚姻家庭、夫妻婆媳、親子教養,以及個人成長認知調整等諮詢和建議。近年除了演講,也透過網路社群與父母分享育兒觀念,並提供兒童行為改變及婚姻諮詢服務。
同時,她也是一位「腦跡諮詢師」,腦跡是認識自己與他人內心感受的依據,可藉由腦跡心理量表來了解彼此內心的感受,予以修正互動模式。她相信,就像一棵植物,需要陽光、空氣、水的滋養才能長大,家庭也需要呵護和經營,用對方法才能充滿愛與溫暖。
〈推薦序〉 「歷盡萬般紅塵劫,猶如涼風輕撫臉」的陳子蘭老師 羅寶鴻
〈推薦序〉 跟著子蘭老師學會卸下防衛盔甲,回到愛裡 林絲草
〈自 序〉 看懂防衛機制,發現美好的自己
〈前 言〉 讓我們,重新學會愛!
PART 1 探索腦跡,發現真正的你
你認識自己嗎?測測你的防衛機制有多強!
假面具?其實是防衛機制
認識防衛機制後,你比算命師還準
防衛機制,是三個人格成分的產物
「我」對話的過程,就是在調節自我
PART 2 他就是故意要害我?!──病態防衛
妄想投射:跟自己過不去,痛苦的是自己
否認:拒絕感知,害怕被咎責
歪曲、誇大:內心自卑,才會扭曲事實來自保
分裂: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人
偏激的投射:都是因為你,我才會這樣!
PART 3 老闆總是愛挑毛病?!──不成熟的防衛
直接行為、衝動:情緒一來,想罵就罵,想打就打
幻想:光想不做,問題不會自動解決
理想化:吹毛求疵的人,內心往往孤僻、猜疑
消極攻擊:放冷箭、做事拖延,都是不成熟的防衛
投射:習慣說別人錯的人,自己永遠不會進步!
投射認同:仰賴他人認同,就無法走出自信人生
心身症:想著想著就病了,是希望引起注意的討愛行為
PART 4 以為把自己與人事物隔絕,就能不受傷──神經質的防衛
替代:最親密的關係,就是最倒楣的關係
慮病症:過度關注或擔心自己是否生了重病
理性作用::為一點小事,情緒激動有必要嗎?
隔離:把自己感到最痛那件事的情緒隔離起來
合理化:自己明明不是很滿意,卻硬要說好
反向作用:明明在乎卻故意說成不在乎
退化:心理退化是想引起主要照顧者的關注
壓抑:不是沒感受,只是不習慣表達情感
PART 5 愛自己,也愛別人──成熟防衛
利他行為:自己舒服、別人也能快樂,就是利他
期望:不只是想想,實際做了才可能滿足
同理心:有愛,讓人能夠將心比心
幽默感:內心越自在,就越能幽默看待事物
仿同、認同:模仿他人的優點,增加自身的能力
昇華:當外境無法改變時,吃苦當吃補
思想抑制:等待也是一種解,不讓自己鑽牛角尖
〈學員的學習分享〉
〈後記〉 每一件事的發生,一定都有它的巧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