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手機/平板掃描QR Code借閱前,請先下載/安裝 udn讀書館 App。

【序一】宗教心理學在漢語世界的發生/蔡怡佳
【序二】你是誰?我是誰?信仰知識體系的引路者來了/王鏡玲
【第一講】導論:動力心理學如何進入鬼神、巫覡與信仰的知識體系
‧本書內容概覽
‧區分宗教話語與宗教論述
‧實地研究可對宗教的「固定想像」更為理解
‧透過二階語言理解宗教
【第二講】動力心理學與佛洛伊德的精神話語
‧宗教與「宗教性」
‧佛洛伊德的「靈魂」
‧夢與現象學
‧釋夢的一種現象學模型:意識/前意識/無意識
‧回到佛洛伊德的夢理論
‧自我、超自我,以及「它」
‧「它」所在之處,我當隨之而至
‧夢裡的文學家
‧小結
【第三講】榮格與曼陀羅
‧《紅書》、曼陀羅與「原型」
‧如何閱讀榮格?
‧榮格的「東方性」
‧榮格的「狂」與「聖」
‧夢的翻譯
‧原型與自性
‧母與父/仁與義
‧曼陀羅的「陰陽調和」
‧Miss X
‧在集體無意識裡走自性的路
‧人類理想與自我理想
‧小結
【第四講】宗教中的感知、智性與思維
‧普呂瑟的心理動力模型
‧神聖的觀念
‧感知體驗與智性思維
‧「因為荒謬,故我相信」
‧「非關理性」的智慧
‧感知與種種感覺
‧宗教思維與思想
‧概念的形構與拓展
‧新生的真理:慾望的實現
‧以宗教的想像解決難題
【第五講】宗教中的情緒歷程與行動功能
‧語言學轉向與「精神話語」
‧儀式是一種強迫行為
‧情緒描述的侷限(一)
‧情緒描述的侷限(二)
‧宗教性/神聖性的社會建構
‧信仰的動力:行動(一)
‧信仰的動力:行動(二)
‧宗教中的二階關係
【第六講】宗教作為萬事萬物的關係
‧從普呂瑟心理動力模型之修正談起
‧愛的對象:從父母、愛人,到領袖
‧對普呂瑟心理動力模型進行修正
‧修正普呂瑟模型的用意
‧關係的「介面」
‧鬼神、宗教作為「介面」
‧神聖與禁忌
‧「聖」與帝王制度:祖先崇拜的問題
‧小結
【第七講】靈語:巫的對話
‧從靈媒談起
‧神出靈入
‧「朝向自己、放開自己」
‧從家常瑣事到人類的大事
‧「你是誰?」:對於巫者身分的追問
‧一場「起乩」的見證
‧身體的未知潛質,以及千古以來的技術
【第八講】鬼神、神話與信仰:綜論與回顧
‧前言:關於「信仰是什麼」的綜論
‧用四個基本的提問,重新面對心理學
‧一、心理學?理心術?
‧二、我們的鬼神世界,以及詩意語言
‧三、兩種文化/兩種語言
‧四、天地情懷:一段小故事
‧最終的問題:何為天地之心?
‧結語:「理心術士」的養成
【附錄】延伸閱讀
【序二】你是誰?我是誰?信仰知識體系的引路者來了/王鏡玲
【第一講】導論:動力心理學如何進入鬼神、巫覡與信仰的知識體系
‧本書內容概覽
‧區分宗教話語與宗教論述
‧實地研究可對宗教的「固定想像」更為理解
‧透過二階語言理解宗教
【第二講】動力心理學與佛洛伊德的精神話語
‧宗教與「宗教性」
‧佛洛伊德的「靈魂」
‧夢與現象學
‧釋夢的一種現象學模型:意識/前意識/無意識
‧回到佛洛伊德的夢理論
‧自我、超自我,以及「它」
‧「它」所在之處,我當隨之而至
‧夢裡的文學家
‧小結
【第三講】榮格與曼陀羅
‧《紅書》、曼陀羅與「原型」
‧如何閱讀榮格?
‧榮格的「東方性」
‧榮格的「狂」與「聖」
‧夢的翻譯
‧原型與自性
‧母與父/仁與義
‧曼陀羅的「陰陽調和」
‧Miss X
‧在集體無意識裡走自性的路
‧人類理想與自我理想
‧小結
【第四講】宗教中的感知、智性與思維
‧普呂瑟的心理動力模型
‧神聖的觀念
‧感知體驗與智性思維
‧「因為荒謬,故我相信」
‧「非關理性」的智慧
‧感知與種種感覺
‧宗教思維與思想
‧概念的形構與拓展
‧新生的真理:慾望的實現
‧以宗教的想像解決難題
【第五講】宗教中的情緒歷程與行動功能
‧語言學轉向與「精神話語」
‧儀式是一種強迫行為
‧情緒描述的侷限(一)
‧情緒描述的侷限(二)
‧宗教性/神聖性的社會建構
‧信仰的動力:行動(一)
‧信仰的動力:行動(二)
‧宗教中的二階關係
【第六講】宗教作為萬事萬物的關係
‧從普呂瑟心理動力模型之修正談起
‧愛的對象:從父母、愛人,到領袖
‧對普呂瑟心理動力模型進行修正
‧修正普呂瑟模型的用意
‧關係的「介面」
‧鬼神、宗教作為「介面」
‧神聖與禁忌
‧「聖」與帝王制度:祖先崇拜的問題
‧小結
【第七講】靈語:巫的對話
‧從靈媒談起
‧神出靈入
‧「朝向自己、放開自己」
‧從家常瑣事到人類的大事
‧「你是誰?」:對於巫者身分的追問
‧一場「起乩」的見證
‧身體的未知潛質,以及千古以來的技術
【第八講】鬼神、神話與信仰:綜論與回顧
‧前言:關於「信仰是什麼」的綜論
‧用四個基本的提問,重新面對心理學
‧一、心理學?理心術?
‧二、我們的鬼神世界,以及詩意語言
‧三、兩種文化/兩種語言
‧四、天地情懷:一段小故事
‧最終的問題:何為天地之心?
‧結語:「理心術士」的養成
【附錄】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