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手機/平板掃描QR Code借閱前,請先下載/安裝 udn讀書館 App。

D.H.勞倫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
大衛.赫伯特・勞倫斯是二十世紀傑出的英國小說家,被稱為「英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出生於諾丁漢郡伊斯特伍德礦區一個礦工家庭,自小家庭不睦,做礦工的父親因貧困而粗暴、酗酒,與當過教師的母親感情日漸冷淡。母親的情感需求轉向他,發展成近似控制慾的母愛,也使勞倫斯長期依賴母親而難以獨立。一九一○年,母親病逝後,勞倫斯才掙扎走出母愛的圈養。勞倫斯的成名作《兒子和情人》正是帶有他早年獨特家庭經歷的自傳體小說,小說的寫作也正逢勞倫斯母親病重之際。他一生顛沛流離,當過教師、會計、僱員,曾與一位教授夫人私奔引發軒然大波。因不受英國歡迎,他漫遊世界,熱心研究各國文學史。一九三○年病逝於法國,享年四十五歲。
除了《兒子和情人》之外,《白孔雀》、《迷途的姑娘》、《虹》、《戀愛中的女人》、《袋鼠》等多部小說以及散文和詩。一生寫有10部長篇小說,其中《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為其影響後世最深的作品,寫作之時他已重病在身,但仍三度修改,最終為後世留下一部驚世之作。
勞倫斯曾經自稱「至少三百年內可能沒人看得懂我的小說」,在勞倫斯逝世的一九三○年之前,英國社會聞性色變,更遑論戀母情結、性愛描寫、跨越階級之戀、同性禁忌之戀等前衛題材。然而勞倫斯的禁忌描寫絕非為了獵奇目的,其筆觸的嚴肅與深刻反而讓人有機會觸及,基督教社會因為欠缺「性」而難以深掘討論的人性本質課題,在階級翻轉、戰爭動盪一切的年代,為不知何去何從的人類困境找到新的視角。身為虔誠基督徒的勞倫斯試圖從中尋找能夠拯救人類的熱情、生命力。唯有情感的和諧、靈肉之間的平衡,能為生命帶來最亟需的救贖。
譯者簡介
姓名:宋瑛堂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臺灣大學新聞碩士,曾任China Post記者、副採訪主任、Student Post主編等職。文學譯作包括《內景唐人街》、《幸運之子》、《分手去旅行》、《十二月十日》、《霧中的男孩》、《修正》、《迷蹤》、《該隱與亞伯》、《霧中的曼哈頓灘》、《斷背山》等。非小說譯作包括《長橋》、《親愛的圖書館》、《鼠族》、《被消除的男孩》、《間諜橋上的陌生人》、《永遠的麥田捕手》、《蘭花賊》、《宙斯的女兒》等。
大衛.赫伯特・勞倫斯是二十世紀傑出的英國小說家,被稱為「英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出生於諾丁漢郡伊斯特伍德礦區一個礦工家庭,自小家庭不睦,做礦工的父親因貧困而粗暴、酗酒,與當過教師的母親感情日漸冷淡。母親的情感需求轉向他,發展成近似控制慾的母愛,也使勞倫斯長期依賴母親而難以獨立。一九一○年,母親病逝後,勞倫斯才掙扎走出母愛的圈養。勞倫斯的成名作《兒子和情人》正是帶有他早年獨特家庭經歷的自傳體小說,小說的寫作也正逢勞倫斯母親病重之際。他一生顛沛流離,當過教師、會計、僱員,曾與一位教授夫人私奔引發軒然大波。因不受英國歡迎,他漫遊世界,熱心研究各國文學史。一九三○年病逝於法國,享年四十五歲。
除了《兒子和情人》之外,《白孔雀》、《迷途的姑娘》、《虹》、《戀愛中的女人》、《袋鼠》等多部小說以及散文和詩。一生寫有10部長篇小說,其中《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為其影響後世最深的作品,寫作之時他已重病在身,但仍三度修改,最終為後世留下一部驚世之作。
勞倫斯曾經自稱「至少三百年內可能沒人看得懂我的小說」,在勞倫斯逝世的一九三○年之前,英國社會聞性色變,更遑論戀母情結、性愛描寫、跨越階級之戀、同性禁忌之戀等前衛題材。然而勞倫斯的禁忌描寫絕非為了獵奇目的,其筆觸的嚴肅與深刻反而讓人有機會觸及,基督教社會因為欠缺「性」而難以深掘討論的人性本質課題,在階級翻轉、戰爭動盪一切的年代,為不知何去何從的人類困境找到新的視角。身為虔誠基督徒的勞倫斯試圖從中尋找能夠拯救人類的熱情、生命力。唯有情感的和諧、靈肉之間的平衡,能為生命帶來最亟需的救贖。
譯者簡介
姓名:宋瑛堂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臺灣大學新聞碩士,曾任China Post記者、副採訪主任、Student Post主編等職。文學譯作包括《內景唐人街》、《幸運之子》、《分手去旅行》、《十二月十日》、《霧中的男孩》、《修正》、《迷蹤》、《該隱與亞伯》、《霧中的曼哈頓灘》、《斷背山》等。非小說譯作包括《長橋》、《親愛的圖書館》、《鼠族》、《被消除的男孩》、《間諜橋上的陌生人》、《永遠的麥田捕手》、《蘭花賊》、《宙斯的女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