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手機/平板掃描QR Code借閱前,請先下載/安裝 udn讀書館 App。

川端康成(Kawabata Yasunari,一八九九~一九七二)
一八九九年六月十四日生於大阪市此花町,幼年親人相繼過世,由祖父川端三八郎扶養成人。兒時因祖父、父親皆為漢醫,如當時一輩文學家深受漢學影響,其作品對於自然的觀照,嚮往禪境,亦反映出來自紫式部、芭蕉、雪舟、宋元畫家等古典文學與古美術的養分。此時廣泛閱讀歐美文學,及俄國作家契訶夫、杜斯妥也夫斯基等人筆下的人性與生死,形塑其日後文學的底色。
中學畢業後,進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英文科就讀,首次前往伊豆旅行,並於《校友會雜誌》發表習作〈千代〉。大學時代,與文友共同創刊《新思潮》雜誌(第六次復刊),陸續發表〈某婚約〉、〈招魂祭一景〉。大學畢業後,受菊池寬之邀擔任《文藝春秋》編輯委員;隔年與橫光利一等人創刊《文藝時代》雜誌,而後發起「新感覺派」文學運動,以對抗自然主義文學的衰落與無產階級文學興起。
創作風格類型多變,早年多描寫底層女性形象的美麗與悲哀,一九二六年於《文藝時代》連載〈伊豆的舞孃〉;一九三四年陸續發表〈南方之火〉、〈淺草祭〉、《雪國》等作品,逐步奠定其日本文學最高峰的地位;一九四四年以〈故園〉、〈夕日〉獲菊池寬獎;一九五二年以《千羽鶴》獲頒「藝術院獎」;一九五三年獲選日本藝術界最高榮譽「藝術院」會員;一九五六年,《雪國》英譯本於美國上市,隨即《千羽鶴》德語譯本也發行出版,國際文壇賦予極高評價:一九五七年獲西德政府頒發歌德金牌,一九六○年法國政府授予藝術文化勳章;一九六一年前往京都寫作《古都》,天皇親自授予文化勳章,任命為日本文化功臣。
川端深受佛教和虛無主義影響,哀傷與孤獨的心性及輪迴轉生思想橫亙於作品之中。晚年略顯恣意、頹廢風格的感官之作《山之音》、《睡美人》、《湖》等,亦被視為面向自己而寫、回應宿命且渾然天成的名作。
一九六八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為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日本人。一九六九年獲選美國藝術文藝學會的名譽會員。一九七二年四月十六日,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決一年五個月後,於神奈川逗子工作室寓所中開煤氣自殺,未留下遺書,享年七十三歲。
譯者簡介
劉姿君
台大農經系畢,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課程修畢。曾任職於日商及出版社,日文翻譯相關經歷超過十五年。現為專職譯者。
一八九九年六月十四日生於大阪市此花町,幼年親人相繼過世,由祖父川端三八郎扶養成人。兒時因祖父、父親皆為漢醫,如當時一輩文學家深受漢學影響,其作品對於自然的觀照,嚮往禪境,亦反映出來自紫式部、芭蕉、雪舟、宋元畫家等古典文學與古美術的養分。此時廣泛閱讀歐美文學,及俄國作家契訶夫、杜斯妥也夫斯基等人筆下的人性與生死,形塑其日後文學的底色。
中學畢業後,進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英文科就讀,首次前往伊豆旅行,並於《校友會雜誌》發表習作〈千代〉。大學時代,與文友共同創刊《新思潮》雜誌(第六次復刊),陸續發表〈某婚約〉、〈招魂祭一景〉。大學畢業後,受菊池寬之邀擔任《文藝春秋》編輯委員;隔年與橫光利一等人創刊《文藝時代》雜誌,而後發起「新感覺派」文學運動,以對抗自然主義文學的衰落與無產階級文學興起。
創作風格類型多變,早年多描寫底層女性形象的美麗與悲哀,一九二六年於《文藝時代》連載〈伊豆的舞孃〉;一九三四年陸續發表〈南方之火〉、〈淺草祭〉、《雪國》等作品,逐步奠定其日本文學最高峰的地位;一九四四年以〈故園〉、〈夕日〉獲菊池寬獎;一九五二年以《千羽鶴》獲頒「藝術院獎」;一九五三年獲選日本藝術界最高榮譽「藝術院」會員;一九五六年,《雪國》英譯本於美國上市,隨即《千羽鶴》德語譯本也發行出版,國際文壇賦予極高評價:一九五七年獲西德政府頒發歌德金牌,一九六○年法國政府授予藝術文化勳章;一九六一年前往京都寫作《古都》,天皇親自授予文化勳章,任命為日本文化功臣。
川端深受佛教和虛無主義影響,哀傷與孤獨的心性及輪迴轉生思想橫亙於作品之中。晚年略顯恣意、頹廢風格的感官之作《山之音》、《睡美人》、《湖》等,亦被視為面向自己而寫、回應宿命且渾然天成的名作。
一九六八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為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日本人。一九六九年獲選美國藝術文藝學會的名譽會員。一九七二年四月十六日,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決一年五個月後,於神奈川逗子工作室寓所中開煤氣自殺,未留下遺書,享年七十三歲。
譯者簡介
劉姿君
台大農經系畢,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課程修畢。曾任職於日商及出版社,日文翻譯相關經歷超過十五年。現為專職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