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ver

上田唯識思想之研究:現象學的進路

點閱數

作者
陳榮灼

出版社
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格式
PDF

上田義文(Yoshifumi Ueda, 1904-1993)之唯識著作乃係日本昭和年代的瑰寶。雖然上田以行文難深見稱,但是本書作者對之作出絲絲入扣、系統分明的
陳榮灼

加拿大布洛克大學 (Brock University) 哲學系榮譽教授
法鼓文理學院特聘教授
東吳大學劉光義中國哲學講座教授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科技部邀約客座研究員

曾任教東海大學哲學系並獲東海大學1992年度最佳教學與硏究獎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哲學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碩士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學士

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學者 (DAAD Scholar)
德國洪堡基金會研究學者 (Alexander von Humboldt Foundation Fellow)
印度加拿大薩斯利基金會研究學者 (Indo-Canadian Shastri Foundation Fellow)


嘗師事唐君毅、牟宗三、Ludwig Landgrebe、Werner Marx、Karl-Otto Apel、Jürgen Habermas、David Carr與 Leslie Kawamura等教授。

先後於德國科隆大學 (Köln Universität) 、弗萊堡大學 (Freiburg Universität) 、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 (Leuven University) 之胡塞爾檔案館 (Husserl-Archieves)、德國法蘭克福大學 (Frankfurt Universität)、漢諾威萊布尼茲檔案館 (Hannover Leibniz-Archives),及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 (University of Calgary)、印度浦那大學 (Pune University) 與國立中央大學從事硏究。

早年著作包括 Heidegger and Chinese Philosophy (1986),最新將有:《色即空‧空即色:上田義文唯識學論文集》(國立政治大學政大出版社,2022)、《思維現象學》(國立政治大學政大出版社,準備中)。
導論 1

第一章 「唯識古學」的重新定位 19

第一節 「唯識古學」之「傳統解釋」 20

第二節 上田對「唯識古學」之「傳統解釋」的批判 26

第三節 上田對「傳統解釋」的批判之現象學涵義 42



第二章 真諦「三性說」特質之釐清 47

第一節 「三性說」的三種解釋立場 48

第二節 緣生依他之三性說 53

第三節 「緣生依他」與「二分依他」之關係 73

第四節  從現象學角度看「唯識新學」的「三性說」之失 87



第三章 安慧「識轉變說」之定性分解 93

第一節  「唯識新學 」之「識轉變」解釋—「能變思想」 94

第二節 「同時因果說」vs.「異時因果說」 108

第三節 一種現象學式仲裁 123



第四章 唯識說與觀念論 151

第一節 關於ākāra 一詞在《安慧釋》中之意義 152

第二節 「所識(=對象=境)如何可能」之問題 177

第三節 「識」之「相續性」 188

第四節 「量論」 vs.「觀念論」:現象學式照察 200



第五章 結論 333



附錄一 唯識哲學與沙特現象學 351



附錄二 唯識宗「佛性觀」:真諦唯識 vs. 法相宗 371



附錄三 「批判佛教」之兩項獨斷 397



參考文獻 429



跋 453

繁體 English

其他人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