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ver

佛教思想發展史論(三版)

點閱數

作者
楊惠南

出版社
東大圖書/三民書局

格式
EPUB

「法門無量誓願學!」該從哪裡開始學?
「學佛」與「佛學」其實並不衝突?!

從「佛學概論」、「佛教史」的雙重面向
探討中、印佛教各宗派的哲學內涵及其流變
帶領讀者一窺佛教思想堂奧

「正統的」婆羅門教、釋迦牟尼教團到五教十宗
從印度到中國,部派佛教的分裂與演變清楚介紹!

佛教,從印度到中國,不管在教團、戒律、教義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的內容發展。作者以佛教概論和佛教史的雙重角度,分析、考查中、印佛教在思想上的發展。概論式的面向,著重在佛教哲學問題的橫面意義,討論了佛教哲學中的各種重大問題。而佛教史的面向,則側重於這些哲學問題在歷史上的縱向發展。二者混用的寫作方式,具有截長補短的功效。本書即是以這雙重面向,討論了中、印佛教各宗各派的哲學內涵,因此它既是佛學概論,也是佛教史。
楊惠南
臺中清水人,1943年生。臺灣大學哲學系退休。曾任現代佛教學會理事長,並於東海大學、文化大學、東吳大學、華梵大學、中華佛學研究所及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兼任。曾開設佛教研究方法、禪宗哲理、天台宗哲學、三論宗哲學、印度哲學和臺灣佛教等課程。著有下列等書︰
《佛教思想新論》
《當代佛教思想展望》
《龍樹與中觀哲學》
《當代學人談佛教》
《吉藏》
《惠能》
《禪史與禪思》
《禪思與禪詩》
《印度哲學史》
再版說明

第一章 釋迦的生平及其教團
第一節 釋迦在世時的印度思想界
第一項 「正統」的婆羅門教
第二項 「非正統」的其他教派
第二節 釋迦的生平及其教團
第一項 釋迦的生平
第二項 釋迦的弟子及教團
第二章 印度佛教的分期
第一節 根本佛教與原始佛教的實效主義
第一項 根本佛教的實效主義
第二項 原始佛教的實效主義
第三項 根本和原始佛教的教理(一):四聖諦
第四項 根本和原始佛教的教理(二):業力與緣起
第五項 根本和原始佛教的教理(三):從無常觀到無我論
第二節 部派佛教分裂的原因
第一項 「十事非法諍」與部派的分裂
第二項 「大天五事」與部派的分裂
第三項 附論:「第三次結集」的傳說
第三節 大乘佛教的興起
第一項 「窟外結集」與大乘佛教
第二項 大乘佛教的特質
第三章 印度佛教的派別
第一節 部派佛教的再分裂
第一項 大眾部的再分裂
第二項 上座部的再分裂
第三項 說一切有部的基本哲理(一):一切有
第四項 說一切有部的基本哲理(二):多元實在論
第五項 說一切有部的基本哲理(三):六因四緣
第二節 大乘佛教的派別及其中心思想
第一項 中觀派及其中心思想
第二項 《中(觀)論》的「空」義
第三項 瑜伽行派及其中心思想
第四項 無著和世親的唯心論哲學
第四章 佛教文獻的形成與種類
第一節 原始佛教文獻的集成
第二節 部派及大乘佛教文獻的集成
第一項 部派佛教文獻的集成
第二項 大乘佛教文獻的集成
第五章 中國佛教的傳入與宗派
第一節 佛教的傳入中國
第二節 排佛主張和佛教的因應之道
第一項 排佛主張的提出
第二項 佛教對排佛主張的因應之道
第三節 中國佛教的宗派(一)
第一項 毘曇宗與成實宗的成立及其中心思想
第二項 地論、攝論與涅槃宗的成立及其中心思想
第四節 中國佛教的宗派(二)
第一項 三論宗與唯識宗的成立及其中心思想
第二項 天台宗與華嚴宗的成立及其中心思想
第三項 禪宗與淨土宗的成立及其中心思想
第四項 密宗和律宗的成立及其中心思想
版權宣告
封 底

其他人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