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ver

抵抗的原力:性別藝術與酷異美學的源起

點閱數

作者
高千惠

出版社
典藏藝術家庭

格式
PDF

抗爭,是所有生命體的必要生存途徑!


一本為非主流、蛻變者、抗爭者、失敗者、孤獨者、身分不明者、無法被歸類者所寫之書。

本書以神話、神學、人類社會學、文學作品、前衛藝術、流行文化、性別理論、酷兒美學為內容與詮釋角度,試圖進行性別藝術與酷異美學雙軸線的本源探討。從書寫性別史敘的動機出發,透過神話、視覺文化與當代藝術的圖像與影像,分別描寫了不同抗爭時空下的社會生存與創生模式。

從神話到神學,性別的認同與差異,這趟有關個人與群體、現實與想像、生活與藝術間的探索之旅,也如同人類社會文化的縮時與縮影,形成影響世代人際觀的文化脈絡與一段自成體系的藝術史。
高千惠

藝術領域教學者、藝術文化書寫者、客座策展人、行旅者。研究領域為現當代藝術史、藝術社會學、文化批評、創作理論與實踐、藝術評論與思潮、東亞現(當)代藝術、水墨發展、視覺文化與物質文化研究。

著作有《爐邊生藝──現代化邊緣的女性藝術故事》、《出界──水墨空間的人間詩學》、《當代藝術生產線──創作實踐與社會介入的案例》、《不沉默的字──藝評書寫與其生產語境》、《詮釋之外──藝評社會與近當代前衛運動》、《第三翅膀──藝術觀念及其不滿》、《風火林泉──當代亞洲藝術專題研究》、《發燒的雙年展──政治 / 美學 / 機制的代言》、《藝術──以XX之名》、《移動的地平線──文藝烏托邦簡史》、《叛逆的捉影──當代藝術家的新迷思》、《非藝評的書寫》、《日常的誘惑》、《藝種不原始──當代華人藝術跨領域閱讀》、《千里絲一線牽──漢唐織錦的跨域風華》、《在藝術界河上──當代藝術之旅》、《百年世界美術圖象》、《芝加哥公共藝術現代化運動》、《當代文化藝術澀相》等。
前言
第一部 傳說轉譯──從源場神話到異界崛起
I 源場──被封印的文本
  無陰陽的太初
  在蓋婭之前
  雌雄同體之獸
  階級關係的出現
  力與異的抗爭
  從正典到邪典
II 破風──異力的形象轉移
  失敗者的界定
  打怪升級的背後
  陰化的女力屬性
  封印的四個名字
  憤怒的殘餘物
III 封蠶──封印的陰翳角色
  畫屏金鷓鴣
  女性世界的揭示
  幽黯的黑森林
  紡錘、針線與高塔
  黑色繆思的甦醒
  逃向第四道空間

第二部 圖像說話──從藝術社會到創作能量
I 吶喊──憤怒的創造力
  迷兔的艾草之怒
  斧劈下的聲響
  雙聲帶的困惑
  凝視與觸摸
  美麗的踰越測量
  從禁忌到賤斥
II 出雲──壓抑的創造力
  愛情與歸屬的幻相
  女人家的故事
  黑月新娘的昇起
  家變後的驅魔法
  綠野仙蹤的背後
  阿拉的女人
III 祕術──修護的創造力
  果核與袋子的迷思
  分裂與包融的開合
  追憶的集織之力
  工業女子變身圖鑑
  黑化與酷化的擬態
  蓋婭的皮膚與氣味

第三部 展演聲言──從國際活動到亞洲解殖
I 血氣──當代國際大展的女力能量
  世紀末的女力回溯
  歷史錯置的再觀看
  她們的當代與日常
  陰翳與魔魅的復返
  酷異的美麗新世界
II 擬態──東經斜傾的幻化女體
  以抽象與具體為能量
  出走的身體
  社會角色的複製
  萌迷文化的虛擬主體
  腐女品味的崛起
  少女哪叱的反身性
  後女性的惡女花魁
III 聯盟──連線的女性宣言
  厭女的出征
  焦慮的身體論述
  性別文化的制衡現象
  南方崛起的女性宣言
  東亞的連結亞洲
  厭女、惡女、萌女的明日
  重返母系的共社意識

第四部 另類史觀──關於前伊甸園的逆寫
I 伏藏──從性別論述到酷異美學
  匱乏與多餘的源頭
  女人是不是天生的?
  性別麻煩與操演
  異化的陽剛之氣
  變色的影視工業
  大流行的文化酷誌
II 顯相──在社會階級與唯物現實中
  看見與看不見
  酷兒馬克思主義
  賽伯格化的她者
  前酷兒與後身分
  牲人與餘民的現代性
III 逆生──從濕地空間到神學時間
  重返濕地與低層理論
  女性主義傷殘理論
  打殘理論的藝術實踐
  從異端到酷兒化神學
  無性的酷兒織性時間
  「後人類世」的前世

參考書目

其他人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