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ver

下棋與下田

點閱數

作者
詹澈

出版社
華品文創

格式
PDF、EPUB

這本詩集的內容,反映詹澈一貫的風格,如墨翟般貴兼、貴廉的「土」的包容與博大特性,反觀現代農民詩人詹澈如何符應土質、發揮土性。

例如,〈村口〉一詩正是詹澈一生為「農」、為「土」而奮戰的最佳速寫,就時間軸而言,從父親在日本軍營退伍返鄉,在糖廠和甘蔗園之間巡邏守更的尚武精神,寫到八七水災村民為田界爭訟時,暗示著自己一生熱血之所由來。從父祖三代的小村口走出,為農漁民權益,統率十二萬大軍上街遊行,又經歷百萬中產階級反貪腐的紅衫軍震撼,卸下紅頭巾,他仍然來到一個小農村的村口,這樣的奮鬥彷彿還得繼續下去。

〈雨後濡暑的鄰居〉則描寫著困居都城的詹澈,有著來自各地的鄰居︰東南亞的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或者中國的福建、廣東、河北、山西;他們有著不同的職分︰勞工、褓母、看護、二奶、有婚姻沒配偶的,無不具足。當然,他們有著相近的身體髮膚,有著相同的鄉愁,有著相似的情義的痛。

惟有包容性強的土質詩人,惟有信奉兼愛、大愛的無私詩人,才能看見真正生民的苦,他者的悲痛。

本書特色:
如果熟悉詹澈這一生的行跡,會以「現代墨翟」稱呼他。他曾是台灣2002年1123<與農共生>12萬農漁民大遊行總指揮,2006年百萬人民反貪腐紅衫軍運動副總指揮,這樣的詩人,這四年來持續創作,為我們寫出他的第九本詩集,值得我們細細閱讀。
作者簡介
詹澈,原名詹朝立,1954年10月3日生於臺灣省彰化縣溪洲鄉西畔村,1958年臺灣中部八七水災後農田流失,全家遷居臺灣東部的台東。童年與青年時期,生活在當地少數民族、退役官兵、農民和勞工中間。
1977年臺灣省立屏東農業專科學校農藝科畢業。曾任校刊《南風》及《雙週刊》的社長及主編。
1970年至1980年曾參與當時臺灣“黨外”運動,並為當時黨外雜誌《春風》的發行人及編輯。亦曾編輯《夏潮》雜誌,與當時黨外人士黃順興、蘇慶黎、王拓、許信良、林正傑、張富忠等人來往較密切。
1981年回台東,除與父親操持農務外,長期在台東地區農會工作,擔任過推廣股長、會務股長、供銷部主任、企劃專員等職務,並多有創建。例如,解決了用電腦來處理平地高接梨、低海拔烏龍茶、低海拔枇杷、軟枝釋迦(番荔枝)及新品種風梨釋迦之分類、計價、運輸和銷售等難題。在推廣股服務期間,推廣過水稻育苗中心自動化育苗技術,以及百香果、蝴蝶蘭、蔬菜、甜菊、杭菊、絲瓜絡、牧草、青梅、洋蔥、洋菇、蘆筍、靈芝、竹筍等隨著農經結構而改變的新品種。
1987年及1988年投身於臺灣取消戒嚴後的農民運動,參與1987年一二○八,1988年三一六、四二六、五二○農運。主要偏向民進黨美麗島派系占多數的農民聯盟,任農民聯盟副主席,從事反對外國水果進口及爭取農民健康保險等工作。
1994年與東部文友創立“後山文化工作協會”,出版文學作品選集,並舉辦了五屆“後山文學營”,對臺灣東部文學青年及創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002年11月23日,擔任臺灣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社會運動—— “1123與農共生”12萬農漁民大遊行總指揮,並任農漁會自救會辦公室主任。
曾任詩刊《草根》、《詩潮》等雜誌的編輯。曾獲臺灣第二屆洪健全兒童文學獎、第五屆陳秀喜詩獎、1997年臺灣現代詩人獎。出版作品有詩集《土地請站起來說話》、《手的歷史》、《海岸燈火》,《西瓜寮詩輯》、《海浪和河流的隊伍》、《小蘭嶼和小藍鯨》,散文集《海哭的聲音》,紀實報導文學作品《天黑黑莫落雨——臺灣十二萬農漁民大遊行傳真》。

其他人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