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偏重實務設計,避免艱深理論。以熱力學為基礎並兼顧能源利用、發電效率、環境保護及經濟效益之電廠設計。更採用經濟部能源局及台電公司之工程專業用詞,強調原動力廠與能源利用之關係性。適合大學、科大電機、機械相關科系『能源應用』、『能源應用工程』課程之學生研讀及實際從事能源與電廠工程規劃、設計與運轉之工程人員參考與應用。
本書特色
1.本書強調超臨界點機組之設計考量,為目前規劃火力電廠最熱門且效率最高之汽力機組。
2.目前面臨全球溫室氣體對環境的影響,在環保設備如ESP、FGD、SCR對空氣品質控制之技術,及如何提高機組效率以降低CO2之排放量,降低環境之衝擊。
3.再生能源目前之發展技術及再生能源之蘊藏量等,以瞭解再生能源之可用率。
4.相關電廠系統之介紹及設計重點,供學生及學校畢業踏入社會之人士能實際參與電廠之設計規劃工作。
5.適用於大學、科大電機、機械、冷凍空調、環工、化工等科系之『能源應用』、『能源應用工程』課程使用。
1章 緒論
1.1 能源與電力帶動經濟成長
1.2 開放民間興建電廠
1.3 石油危機使台灣能源走向多元化
1.4 世界能源蘊藏量評估
1.5 發電種類
2章 燃煤火力電廠
2.1 汽力機組
2.1.1 汽力機組的熱力循環
2.1.2 提高郎肯循環(Rankine Cycle)效率
2.2 熱力學回顧
2.3 火力機組之特徵
2.3.1 超臨界鍋爐
2.3.2 複循環機組
2.3.3 柴油機組
2.4 主要系統及機械設備
2.4.1 鍋爐及附屬設備
2.4.2 汽輪發電機
2.4.3 蒸汽系統
2.4.4 冷凝器及冷凝水系統
2.4.5 飼水系統
2.4.6 加熱器抽汽、洩水及排氣系統
2.4.7 海水循環系統
2.4.8 廠用水系統
2.4.9 生水系統
2.4.10 壓縮空氣系統
2.4.11 煤灰處理系統
2.4.12 消防設備
2.5 燃料
3章 超臨界機組鍋爐、汽輪機及輔助設備之特性
3.1 超臨界鍋爐之技術特徵
3.1.1 貫流運轉
3.1.2 水牆管高質量流率
3.1.3 垂直水牆管與螺旋水牆管
3.1.4 滑壓運轉
3.1.5 鍋爐爐管材質之選用
3.1.6 爐體構型之探討
3.1.7 貫流鍋爐的起動系統
3.1.8 主要超臨界鍋爐製造廠家
3.2 超臨界汽輪機及相關系統
3.3 鍋爐飼水泵與凝結水泵容量配比
3.3.1 鍋爐飼水泵容量配比
3.3.2 凝結水泵容量配比
3.3.3 引風機
3.4 機組性能評估
3.4.1 機組性能評估項目
3.4.2 現場測試
3.4.3 機組之性能評估金額
4章 複循環發電機組
4.1 氣渦輪發電機
4.2 廢熱鍋爐
4.2.1 廢熱鍋爐之性能計算
4.3 汽輪發電機組
4.4 複循環發電機組的匹配
4.5 複循環發電機組設計實例
5章 汽電共生系統
5.1 合格汽電共生之評定
5.2 汽電共生
5.3 汽電共生系統之種類
5.4 氣渦輪發電機與廢熱鍋爐汽電共生系統
5.5 汽電共生系統之選擇
5.6 汽電共生現況
5.7 區域冷暖系統設計
6章 泵浦、壓縮機及送風機之性能
6.1 送風機
6.2 泵浦之運轉組合
6.3 壓縮機功之計算
7章 電廠空調系統
7.1 乾空氣與外界空氣
7.2 空氣的比濕度與相對濕度
7.3 露點溫度
7.4 絕熱飽和溫度與濕球溫度
7.5 空氣線圖
7.6 空氣調節過程
7.7 濕式冷卻塔
7.8 空調系統之設計準則
7.9 風量控制理論
7.10 冷凍主機管路設計
7.11 空調熱負荷之計算
7-12 熱泵
7.13 空調管路之支撐設計
8章 電廠消防系統
8.1 消防滅火設備
8.2 消防水系統
8.3 消防安全設計
8.4 消防泵之性能規定
8.5 合格之海龍替代品
9章 電廠環境保護與污染防制設備
9.1 環保法規
9.2 因應及防制氣候變遷的京都議定書
9.3 空氣污染防制設施概述
9.4 空氣品質控制設備的技術
9.4.1 煙氣中氮氧化物(NO)的移除-(脫硝)
9.4.2 煙氣中粒狀污染物的移除
9.4.3 煙氣中硫氧化物的脫除
9.4.4 廢水處理系統
9.5 省能環保與綠建築設計
9.6 二氧化碳因應管制措施
9.7 二氧化碳減量之具體措施
9.8 工業廢棄物之再循環利用
10章 塔槽、壓力容器及熱交換器設計
10.1 塔槽及壓力容器之強度計算
10.2 熱交換器基本設計
11章 綠色能源發電
習題
附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