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手機/平板掃描QR Code借閱前,請先下載/安裝 udn讀書館 App。
人生滋味,幸與不幸,在他的筆下都充滿極致的微光。
只有承受命運打擊,才能達到精神解脫。
約瑟夫.羅特的小說被稱為二十世紀的「德語文學重要的文學資產」!
他在巴黎孤寂之死與留下的精彩遺作,更震驚世人!
本書收錄作者最深刻、迷人的兩部成名作:《約伯:一個簡單的人》(1930年),與重要的傑出遺作《飲者傳說》(1939年),寫實色彩濃郁,一次典藏。不只描繪二十世紀猶太人真實的掙扎與命運,《約伯》被稱為彷彿預見歐洲的未來,全書更刻寫出人生於世,最深層、無家無根的漂泊感,引發共鳴。
「當一個東猶太人比登天還難!」
他一再與黑色命運交鋒,
傾力以文學點燃垂危的盼望,
散發耀目光芒。
作品摘要:
天上真的掉下禮物,償還之願,不斷追逐,又不停失落。
內心所掛記一生必完成最重要的清單,流浪者也有神聖的光……
《飲者傳說》敘述一位最後淪為巴黎流浪漢的波蘭礦工的奇遇,也預告作家自身相仿的、轟動世人的死亡。一個巴黎的流浪漢安德列雅斯,從一位高貴老紳士手中接過一筆財富,他主動承諾要歸還給教會聖女小德蘭的兩百法郎。這個奇特經歷與意外之財,給了他機會,彷彿可重新翻轉人生,不斷有奇蹟出現,但他心中最惦記那一再緊抓卻又一再錯過到教堂還錢的機會,直到最後一刻……
作者稱這部最後的作品是他的最後「遺書」,於死後才發表。不只敘述巴黎流浪漢,也預告他相仿的、震驚世人且孤寂的死亡。
《約伯:一個簡單的人》映照出東猶太人最為不堪的命運,在人世間流亡的心聲。備受讚譽,「堪稱為20世紀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經典佳作!」
「為什麼如此虔信的人要受苦?」作品敘述一位猶太鄉村的虔誠教師曼德爾.辛格,彷彿受到命運嚴厲懲罰,日子拮据,充滿厄運。隨一戰爆發,不幸更接踵而至,即便移民美國也無濟於事,兒子在戰場喪生,妻子突然離世,女兒進入精神病院。小說主角有如《聖經》中的約伯,一再經受著災難的考驗……而生命的轉折難以預料,堅定信念與悲劇命運兩者高度衝撞下,終於露出曙光了嗎?作者不只寫出漂泊,更深入反思命運這回事。
本書特色
‧享譽國際的奧地利記者作家約瑟夫.羅特,備受史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高度盛讚,與卡夫卡、穆齊爾(Robert Musil)齊名!
‧首次在台上市之中文版,特別收錄淡水資深藝術家林勝正繪製的插圖。
‧全書收錄作者著名的兩部代表作。
他以《約伯》在文學史上一舉成名,受封為「二十世紀不可多得的小說經典」,立足文壇,最後更以逝於巴黎的遺作《飲者傳說》享譽一生:「寧靜安詳,文采斐然」。
暖心推薦
鄭芳雄(教授) 深度導讀;
宇文正(聯合報副刊組主任)
周惠民 (政治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
夏曼.藍波安 (小說家)
蔡慶樺(作家)
鄭慧君(淡江大學德文系助理教授)
各方媒體推薦
娜汀‧葛蒂瑪(Nadine Gordimer,1991年諾貝爾獎得主)曾推崇羅特作品:
「他的文學造詣已達巔峰」!
「羅特生活在一個特殊的時空中。1984年生於奧匈帝國邊陲的猶太人,歐戰爆發之際,負笈維也納,還領略過神聖羅馬帝國往昔光榮。1916年,羅特加入軍隊,接受軍事訓練時,參與法蘭茲皇帝的送葬隊伍,彷彿感受帝國即將傾頹。戰後,羅特擔任記者,在維也納與柏林之間生活,見證了1930年代的混亂。德意志境內的猶太公民成了喪家之犬,這也是他第一本小說《約伯》的動機,回歸《舊約‧約伯記》的最大疑問:「為什麼虔信的人要受苦?」1933年,希特勒掌權之際,羅特流亡巴黎。最後窮病交侵,1939年客死異鄉。《飲者傳說》彷彿就在訴說他一生的失落。」── 周惠民(政治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
「第一次讀Joseph Roth,是在德國讀書時專題報告選擇的主題,一讀便很著迷。他的小說語言生動,沒有複雜句子,節奏感強烈,讀來彷彿親臨故事現場。這部中篇《飲者傳說》也是,宗教感強烈,但我覺得也很像一部公路電影,主角一站接一站走下去,遇到一個又一個不同的人,人生有難以實現的更大的目標,有結不清反而虧欠更多的債務,有看似自由選擇、卻始終無法脫身的困境。失敗、脆弱、救贖、自由、罪責、宿命,這不只是Andreas的故事,是Roth的故事,其實也是我們大部分人的故事。」── 蔡慶樺 (作家)
「《飲者傳說》是個讓人欲罷不能、非一口氣看完不可的故事。故事主角在窮困潦倒之際,有人伸出援手,給予他改變人生的第二次機會。當他下決心改頭換面,也如奇蹟般地接二連三遇到好事,讓駐足不前的命運之輪再度向前推進,但無法戒除的飲酒習慣卻成為最大的變數。身為二戰期間被迫害的奧地利猶太作家,羅特將他臨終前的流亡生活和酗酒習性寫入小說情節,這故事是他的自我嘲諷,抑或被他視為是神給他的最後試煉?他該戰勝的是命運,還是他的個性,抑或是人性?」── 鄭慧君(淡江大學德文系助理教授)
「《約伯》不只是一部小說、一部傳奇,而是純淨、完美的敘事文學創作,注定比我們同時代人的創造和書寫要流傳得更長久。 」── 史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
「他書寫當代小說,丑角無賴的故事,以及《約伯》(Hiob)和《拉德茲基進行曲》(Radetzkymarsch)這兩部成就二十世紀最重要德語散文體。他是天份獨具的敘事人、偉大的諷刺家、反諷地指稱世界的人(……)」── 《猶太日報》(Jüdische Allgemeine)
「約瑟夫.羅特的這部《飲者傳說》,讀來像「與自己的命運和解」。──麥可.法蘭克(Michaell Frank)於《南德日報》(Süddeutsche Zeitung)
只有承受命運打擊,才能達到精神解脫。
約瑟夫.羅特的小說被稱為二十世紀的「德語文學重要的文學資產」!
他在巴黎孤寂之死與留下的精彩遺作,更震驚世人!
本書收錄作者最深刻、迷人的兩部成名作:《約伯:一個簡單的人》(1930年),與重要的傑出遺作《飲者傳說》(1939年),寫實色彩濃郁,一次典藏。不只描繪二十世紀猶太人真實的掙扎與命運,《約伯》被稱為彷彿預見歐洲的未來,全書更刻寫出人生於世,最深層、無家無根的漂泊感,引發共鳴。
「當一個東猶太人比登天還難!」
他一再與黑色命運交鋒,
傾力以文學點燃垂危的盼望,
散發耀目光芒。
作品摘要:
天上真的掉下禮物,償還之願,不斷追逐,又不停失落。
內心所掛記一生必完成最重要的清單,流浪者也有神聖的光……
《飲者傳說》敘述一位最後淪為巴黎流浪漢的波蘭礦工的奇遇,也預告作家自身相仿的、轟動世人的死亡。一個巴黎的流浪漢安德列雅斯,從一位高貴老紳士手中接過一筆財富,他主動承諾要歸還給教會聖女小德蘭的兩百法郎。這個奇特經歷與意外之財,給了他機會,彷彿可重新翻轉人生,不斷有奇蹟出現,但他心中最惦記那一再緊抓卻又一再錯過到教堂還錢的機會,直到最後一刻……
作者稱這部最後的作品是他的最後「遺書」,於死後才發表。不只敘述巴黎流浪漢,也預告他相仿的、震驚世人且孤寂的死亡。
《約伯:一個簡單的人》映照出東猶太人最為不堪的命運,在人世間流亡的心聲。備受讚譽,「堪稱為20世紀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經典佳作!」
「為什麼如此虔信的人要受苦?」作品敘述一位猶太鄉村的虔誠教師曼德爾.辛格,彷彿受到命運嚴厲懲罰,日子拮据,充滿厄運。隨一戰爆發,不幸更接踵而至,即便移民美國也無濟於事,兒子在戰場喪生,妻子突然離世,女兒進入精神病院。小說主角有如《聖經》中的約伯,一再經受著災難的考驗……而生命的轉折難以預料,堅定信念與悲劇命運兩者高度衝撞下,終於露出曙光了嗎?作者不只寫出漂泊,更深入反思命運這回事。
本書特色
‧享譽國際的奧地利記者作家約瑟夫.羅特,備受史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高度盛讚,與卡夫卡、穆齊爾(Robert Musil)齊名!
‧首次在台上市之中文版,特別收錄淡水資深藝術家林勝正繪製的插圖。
‧全書收錄作者著名的兩部代表作。
他以《約伯》在文學史上一舉成名,受封為「二十世紀不可多得的小說經典」,立足文壇,最後更以逝於巴黎的遺作《飲者傳說》享譽一生:「寧靜安詳,文采斐然」。
暖心推薦
鄭芳雄(教授) 深度導讀;
宇文正(聯合報副刊組主任)
周惠民 (政治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
夏曼.藍波安 (小說家)
蔡慶樺(作家)
鄭慧君(淡江大學德文系助理教授)
各方媒體推薦
娜汀‧葛蒂瑪(Nadine Gordimer,1991年諾貝爾獎得主)曾推崇羅特作品:
「他的文學造詣已達巔峰」!
「羅特生活在一個特殊的時空中。1984年生於奧匈帝國邊陲的猶太人,歐戰爆發之際,負笈維也納,還領略過神聖羅馬帝國往昔光榮。1916年,羅特加入軍隊,接受軍事訓練時,參與法蘭茲皇帝的送葬隊伍,彷彿感受帝國即將傾頹。戰後,羅特擔任記者,在維也納與柏林之間生活,見證了1930年代的混亂。德意志境內的猶太公民成了喪家之犬,這也是他第一本小說《約伯》的動機,回歸《舊約‧約伯記》的最大疑問:「為什麼虔信的人要受苦?」1933年,希特勒掌權之際,羅特流亡巴黎。最後窮病交侵,1939年客死異鄉。《飲者傳說》彷彿就在訴說他一生的失落。」── 周惠民(政治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
「第一次讀Joseph Roth,是在德國讀書時專題報告選擇的主題,一讀便很著迷。他的小說語言生動,沒有複雜句子,節奏感強烈,讀來彷彿親臨故事現場。這部中篇《飲者傳說》也是,宗教感強烈,但我覺得也很像一部公路電影,主角一站接一站走下去,遇到一個又一個不同的人,人生有難以實現的更大的目標,有結不清反而虧欠更多的債務,有看似自由選擇、卻始終無法脫身的困境。失敗、脆弱、救贖、自由、罪責、宿命,這不只是Andreas的故事,是Roth的故事,其實也是我們大部分人的故事。」── 蔡慶樺 (作家)
「《飲者傳說》是個讓人欲罷不能、非一口氣看完不可的故事。故事主角在窮困潦倒之際,有人伸出援手,給予他改變人生的第二次機會。當他下決心改頭換面,也如奇蹟般地接二連三遇到好事,讓駐足不前的命運之輪再度向前推進,但無法戒除的飲酒習慣卻成為最大的變數。身為二戰期間被迫害的奧地利猶太作家,羅特將他臨終前的流亡生活和酗酒習性寫入小說情節,這故事是他的自我嘲諷,抑或被他視為是神給他的最後試煉?他該戰勝的是命運,還是他的個性,抑或是人性?」── 鄭慧君(淡江大學德文系助理教授)
「《約伯》不只是一部小說、一部傳奇,而是純淨、完美的敘事文學創作,注定比我們同時代人的創造和書寫要流傳得更長久。 」── 史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
「他書寫當代小說,丑角無賴的故事,以及《約伯》(Hiob)和《拉德茲基進行曲》(Radetzkymarsch)這兩部成就二十世紀最重要德語散文體。他是天份獨具的敘事人、偉大的諷刺家、反諷地指稱世界的人(……)」── 《猶太日報》(Jüdische Allgemeine)
「約瑟夫.羅特的這部《飲者傳說》,讀來像「與自己的命運和解」。──麥可.法蘭克(Michaell Frank)於《南德日報》(Süddeutsche Zeit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