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手機/平板掃描QR Code借閱前,請先下載/安裝 udn讀書館 App。
★ 在尼采之前,心理學並不存在 ★
無論身處於哪一個世代,皆適合讀尼采,
因為忌妒、憤慨、後悔、孤寂等許多無以名狀的複雜情緒,
是人生而為人的特殊之處,也是人生而為人的痛苦來源。
尼采說「痛苦是禮物」,
唯有學習成為「超人」、享受這份禮物,才能戰勝生命,
做到真正「愛自己」、「相信自己」,成為自己唯一的主人。
人人都說要「愛自己」、「相信自己」、「不要被情緒綁架」,卻始終難以付諸實行。面對情緒問題,若只是一昧的和自己「說沒關係」、「一切都會解決」、「要理性看待」等自我安慰話語,往往反而會陷入更加無助和虛弱的感覺。這時,你就需要與尼采對話!
第一本以心理學角度剖析尼采的生命及其哲思,並藉由美國知名心理學家卡爾‧羅哲斯的「海島理論」,說明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著作中的「權力意志」、「超人思想」等觀念如何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並提出改善情緒問題的具體作法,幫助我們恢復自尊、找回完整的自我。
■身體的痛苦反應,是要我們正視情緒的理性
「身體是巨大的理性,擁有唯一的意義,而其所具備的意義同時也擁有多樣性。……你們稱為『精神』的那小小理性,也是身體的道具。那不過是你巨大理性的小小道具,不過是玩具而已。」────《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人們總說不要被情緒左右,要理性看待事情,但其實根據研究,理性也時常受到情緒的影響。我們不該被社會的規範或教育,而一昧的用所謂的「理性」否定這些情緒的存在,而是接受這些情緒也是我們的一部分。換言之,必須忠於情緒:感覺快樂就笑、感覺悲傷就哭,必須追求身心一致,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尼采的心理學不是靠知識改變,而是經由巨大的痛苦改變了身體;就好比當豹成為樹懶之後,牠便進入再也不想奔跑的狀態。悲觀的人該做的,不是努力讓自己樂觀,而是試著讓自己變成享受活著、因為活著而喜悅的人。換言之,該改變的不是想法,而是情緒、情緒反應和身體。
■替情緒命名,成為自己的立法者
「我心中有不被抑制、不能被抑制的東西。現在它想大聲說話。」─《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啊!原來身體這樣的反應是在生氣啊!」、「啊!胸口這股空虛感原來是遺憾啊!」、「原來這就是恐懼啊!」替自己的情緒與身體反應取名,身體就會有所回應,若名字正確,就能感覺情緒迅速消退或排解,這是因為情緒的警訊已關閉;即使沒有排解情緒,也會不自覺地長嘆一口氣,而當呼吸自然平緩下來之後,身體的感覺就會更加平靜。
此外,透過命名的過程,也能逐一讀出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情緒,進而認識到最真實的自己,並與其展開對話。
記住,情緒必須使用,更必須被表現出來,而身為自己的立法者,不需要擔心表達情緒會被討厭,因此也不需要具備「被討厭的勇氣」,只需要坦率地說出自己的情緒,並且傾聽對方的情緒就好,這是一種滿足自我需求並配合他人的處世方式。
■搭配「海島理論」,落實超人思想於日常中
「人們必須了解,『對一個人正確的事,對另一個人也正確』的想法,究竟有多麼不道德。──《善惡的彼岸》
尼采雖說「上帝已死」,但上帝之影仍在生活中緊緊束縛著我們。在家庭、在學校、在職場,以及在一切與人相處的所有地方,都被我們所看不見的習慣與義務操控。這也是為什麼面對情緒來襲時,人們無法正視它、忠於它的原因,因為上帝之影不容許我們這樣做。
海島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羅哲斯(Carl Ransom Rogers)提出;所謂的海島理論,就是「你是你,我是我,我絕對不可能和你一樣」。
由於上帝之影過於龐大,單靠尼采複雜縝密的哲思,無法使我們隨時落實於生活中,因此需要搭配淺顯易懂的海島理論,方能使我們快速看清自身的情緒與需求,明確區分出是來自社會與周遭的期待,或傳統觀念與個人需求之間的差別。當每一刻都專注於傾聽自己的情緒與身體的需求,就不會過於在意他人的期待與社會的要求了。這麼一來,便能時時刻刻不受陰影的影響,成為「超人」擁有真正的自由。
「樹木越是想往高處、想往明亮之處生長,其根便會越用力地朝向土裡、朝向深處的黑暗、朝向地獄、朝向邪惡之中延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本書特色
●寫給無法面對情緒困擾,經常陷入自我負面批判、悲觀想法的人。
●提供能具體落實於生活中的尼采超人思想實踐法,而非流於哲學的思辨而已。
●搭配精美插圖,讓深奧難解的尼采哲思,有了更生活化的閱讀體驗。
陪伴推薦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璿丞|析心事務所身心科醫師
鄭俊德|閱讀人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依姓氏筆劃排序)
無論身處於哪一個世代,皆適合讀尼采,
因為忌妒、憤慨、後悔、孤寂等許多無以名狀的複雜情緒,
是人生而為人的特殊之處,也是人生而為人的痛苦來源。
尼采說「痛苦是禮物」,
唯有學習成為「超人」、享受這份禮物,才能戰勝生命,
做到真正「愛自己」、「相信自己」,成為自己唯一的主人。
人人都說要「愛自己」、「相信自己」、「不要被情緒綁架」,卻始終難以付諸實行。面對情緒問題,若只是一昧的和自己「說沒關係」、「一切都會解決」、「要理性看待」等自我安慰話語,往往反而會陷入更加無助和虛弱的感覺。這時,你就需要與尼采對話!
第一本以心理學角度剖析尼采的生命及其哲思,並藉由美國知名心理學家卡爾‧羅哲斯的「海島理論」,說明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著作中的「權力意志」、「超人思想」等觀念如何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並提出改善情緒問題的具體作法,幫助我們恢復自尊、找回完整的自我。
■身體的痛苦反應,是要我們正視情緒的理性
「身體是巨大的理性,擁有唯一的意義,而其所具備的意義同時也擁有多樣性。……你們稱為『精神』的那小小理性,也是身體的道具。那不過是你巨大理性的小小道具,不過是玩具而已。」────《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人們總說不要被情緒左右,要理性看待事情,但其實根據研究,理性也時常受到情緒的影響。我們不該被社會的規範或教育,而一昧的用所謂的「理性」否定這些情緒的存在,而是接受這些情緒也是我們的一部分。換言之,必須忠於情緒:感覺快樂就笑、感覺悲傷就哭,必須追求身心一致,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尼采的心理學不是靠知識改變,而是經由巨大的痛苦改變了身體;就好比當豹成為樹懶之後,牠便進入再也不想奔跑的狀態。悲觀的人該做的,不是努力讓自己樂觀,而是試著讓自己變成享受活著、因為活著而喜悅的人。換言之,該改變的不是想法,而是情緒、情緒反應和身體。
■替情緒命名,成為自己的立法者
「我心中有不被抑制、不能被抑制的東西。現在它想大聲說話。」─《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啊!原來身體這樣的反應是在生氣啊!」、「啊!胸口這股空虛感原來是遺憾啊!」、「原來這就是恐懼啊!」替自己的情緒與身體反應取名,身體就會有所回應,若名字正確,就能感覺情緒迅速消退或排解,這是因為情緒的警訊已關閉;即使沒有排解情緒,也會不自覺地長嘆一口氣,而當呼吸自然平緩下來之後,身體的感覺就會更加平靜。
此外,透過命名的過程,也能逐一讀出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情緒,進而認識到最真實的自己,並與其展開對話。
記住,情緒必須使用,更必須被表現出來,而身為自己的立法者,不需要擔心表達情緒會被討厭,因此也不需要具備「被討厭的勇氣」,只需要坦率地說出自己的情緒,並且傾聽對方的情緒就好,這是一種滿足自我需求並配合他人的處世方式。
■搭配「海島理論」,落實超人思想於日常中
「人們必須了解,『對一個人正確的事,對另一個人也正確』的想法,究竟有多麼不道德。──《善惡的彼岸》
尼采雖說「上帝已死」,但上帝之影仍在生活中緊緊束縛著我們。在家庭、在學校、在職場,以及在一切與人相處的所有地方,都被我們所看不見的習慣與義務操控。這也是為什麼面對情緒來襲時,人們無法正視它、忠於它的原因,因為上帝之影不容許我們這樣做。
海島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羅哲斯(Carl Ransom Rogers)提出;所謂的海島理論,就是「你是你,我是我,我絕對不可能和你一樣」。
由於上帝之影過於龐大,單靠尼采複雜縝密的哲思,無法使我們隨時落實於生活中,因此需要搭配淺顯易懂的海島理論,方能使我們快速看清自身的情緒與需求,明確區分出是來自社會與周遭的期待,或傳統觀念與個人需求之間的差別。當每一刻都專注於傾聽自己的情緒與身體的需求,就不會過於在意他人的期待與社會的要求了。這麼一來,便能時時刻刻不受陰影的影響,成為「超人」擁有真正的自由。
「樹木越是想往高處、想往明亮之處生長,其根便會越用力地朝向土裡、朝向深處的黑暗、朝向地獄、朝向邪惡之中延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本書特色
●寫給無法面對情緒困擾,經常陷入自我負面批判、悲觀想法的人。
●提供能具體落實於生活中的尼采超人思想實踐法,而非流於哲學的思辨而已。
●搭配精美插圖,讓深奧難解的尼采哲思,有了更生活化的閱讀體驗。
陪伴推薦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璿丞|析心事務所身心科醫師
鄭俊德|閱讀人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依姓氏筆劃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