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手機/平板掃描QR Code借閱前,請先下載/安裝 udn讀書館 App。
|南洋以外,臺灣人的極地苦寒戰俘記憶|
非虛構寫作紀錄二戰後臺灣人的身不由己
以日本國民身分遠赴滿洲國,面對異域與隨之而來的戰事
從小人物個人生命經驗看大歷史底下的流轉與哀傷
西伯利亞拘留,指的是二戰末期,蘇聯向日本開戰,戰敗後大量的日軍戰俘強制移送西伯利亞與中亞、蒙古等地,在惡劣高壓的環境中進行苦役工作,在那不毛之地導致許多人魂斷異鄉。
除了日本人,當時的臺灣人成為戰俘後,也被送往西伯利亞。臺灣人來自溫暖海島,更加不能適應北地氣候,然而,這段歷史卻被抹去、消失於臺灣人的記憶中。
本書從宜蘭男兒陳以文的生命歷程出發,透過他的經驗,回到那混亂的一九四五年,跟著他從日本本土出發,前往滿洲、西伯利亞,重新認識並補足屬於臺灣人的歷史。
名人推薦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許雪姬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鍾淑敏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兼主任 陳文松
——專業推薦文
導演、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李崗
YT頻道「英雄說書」 說書人阿睿
故事StoryStudio 主編 胡芷嫣
世界柔軟影像公司負責人 張辰漁
馬雅國駐臺辦事處大使 馬雅人
日本電子雜誌專欄作家.創作歌手兼演員 馬場克樹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曾齡儀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謝仕淵
歷史作家 謝金魚
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所長 蔣竹山
前文化部長、青平台董事長 鄭麗君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藍適齊
——各界齊聲讚揚推薦
「光由溫度,就知道陳以文們在滿洲吃了多少的苦。作者以《零下六十八度》作為書的主題,深獲我心。
本書以『二戰後的臺灣人西伯利亞經驗』為副標題,其內容稍可彌補學界無人寫出相關專著的遺憾。作者這本書的讀者群,應該是鎖定喜歡歷史、愛了解臺灣的人,這樣的作品也相當符合公共史學所要達成歷史知識化、普及化、可親近化的目的。」—許雪姬
「歷史可以原諒,但是不能遺忘。陳以文先生何其有幸,有子孫為其立傳,但願力航的書獲得廣大迴響,讓更多人紀錄先祖的故事,豐富我們的歷史記憶。」—鍾淑敏
「這本書的出版問世,雖然只是陳以文個人的生命經驗,相信一定可以激起更多人對於長期被冰凍的戰後初期臺籍日本兵西伯利亞勞改營的歷史,有更多的共鳴與迴響,同時,讓酷熱的東南亞臺籍日本兵的研究能量,能解凍冰封零下六十八度的西伯利亞,完整呈現臺籍日本兵在二戰結束前後的歷史命運。」—陳文松
「夜裡讀著初稿,似乎也聞到熟悉的紅露酒香氣,還伴隨我童年時,阿公房間裡那臺收訊不良的錄音機,傳出美空雲雀的歌聲。眼前浮現我鄉宜蘭的日本時代,在力航學長以其學術專業,涓滴梳理自身家族史的過程中,終於讓那段情感豐沛的記憶底片重新顯影。」—說書人阿睿
非虛構寫作紀錄二戰後臺灣人的身不由己
以日本國民身分遠赴滿洲國,面對異域與隨之而來的戰事
從小人物個人生命經驗看大歷史底下的流轉與哀傷
西伯利亞拘留,指的是二戰末期,蘇聯向日本開戰,戰敗後大量的日軍戰俘強制移送西伯利亞與中亞、蒙古等地,在惡劣高壓的環境中進行苦役工作,在那不毛之地導致許多人魂斷異鄉。
除了日本人,當時的臺灣人成為戰俘後,也被送往西伯利亞。臺灣人來自溫暖海島,更加不能適應北地氣候,然而,這段歷史卻被抹去、消失於臺灣人的記憶中。
本書從宜蘭男兒陳以文的生命歷程出發,透過他的經驗,回到那混亂的一九四五年,跟著他從日本本土出發,前往滿洲、西伯利亞,重新認識並補足屬於臺灣人的歷史。
名人推薦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許雪姬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鍾淑敏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兼主任 陳文松
——專業推薦文
導演、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李崗
YT頻道「英雄說書」 說書人阿睿
故事StoryStudio 主編 胡芷嫣
世界柔軟影像公司負責人 張辰漁
馬雅國駐臺辦事處大使 馬雅人
日本電子雜誌專欄作家.創作歌手兼演員 馬場克樹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曾齡儀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謝仕淵
歷史作家 謝金魚
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所長 蔣竹山
前文化部長、青平台董事長 鄭麗君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藍適齊
——各界齊聲讚揚推薦
「光由溫度,就知道陳以文們在滿洲吃了多少的苦。作者以《零下六十八度》作為書的主題,深獲我心。
本書以『二戰後的臺灣人西伯利亞經驗』為副標題,其內容稍可彌補學界無人寫出相關專著的遺憾。作者這本書的讀者群,應該是鎖定喜歡歷史、愛了解臺灣的人,這樣的作品也相當符合公共史學所要達成歷史知識化、普及化、可親近化的目的。」—許雪姬
「歷史可以原諒,但是不能遺忘。陳以文先生何其有幸,有子孫為其立傳,但願力航的書獲得廣大迴響,讓更多人紀錄先祖的故事,豐富我們的歷史記憶。」—鍾淑敏
「這本書的出版問世,雖然只是陳以文個人的生命經驗,相信一定可以激起更多人對於長期被冰凍的戰後初期臺籍日本兵西伯利亞勞改營的歷史,有更多的共鳴與迴響,同時,讓酷熱的東南亞臺籍日本兵的研究能量,能解凍冰封零下六十八度的西伯利亞,完整呈現臺籍日本兵在二戰結束前後的歷史命運。」—陳文松
「夜裡讀著初稿,似乎也聞到熟悉的紅露酒香氣,還伴隨我童年時,阿公房間裡那臺收訊不良的錄音機,傳出美空雲雀的歌聲。眼前浮現我鄉宜蘭的日本時代,在力航學長以其學術專業,涓滴梳理自身家族史的過程中,終於讓那段情感豐沛的記憶底片重新顯影。」—說書人阿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