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ver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點閱數

作者
倪管嬣

出版社
秀威出版

格式
EPUB

1912年發刊的《佛學叢報》為民國首部佛教期刊。由主辦革命黨重要刊物《時報》的狄葆賢(1873-1941)所辦,從1912年10月出版至1914年6月為止,共出十二期,史瑞戈(Gregory Scott)的研究指出,《佛學叢報》是第一本專業化的中文佛教期刊。太虛大師亦曾評價:「《佛學叢報》雖只十二期,其質精量富,至今猶有可考之價值。」
有別以往佛教界以「佛經」為主的宣揚方式,《佛學叢報》包含了圖像、論說、學理、歷史、小說、問答,以及佛教新聞等專欄。投書者除中外著名僧侶居士,如釋宗仰、釋印光、釋諦閑等;亦有康有為、梁啟超、蔡元培、章炳麟、歐陽竟無等民初重要學者,其內容豐富,並受近代思潮影響。《佛學叢報》雖於1914年停刊,但往後出刊的民國佛教刊物,基本上皆參考其編輯形式,為民國新興佛教知識傳播、轉型的重要推手。
本書研究《佛學叢報》的創刊背景與目的、編輯內容與傳播情形,除探討其時代意義外,更關注清末民初的知識學人,如何嘗試將「進化論」等西方科學知識,與「時間觀」等傳統佛學理論結合。藉此理解近代國家社會型態轉型時,佛教相關人士、知識分子等,如何將新思潮融入傳統佛學概念之中,從中找尋因應之道,以維護其信仰根基。

好評推薦

劉季倫(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倪管嬣
法號釋道禮。私立輔仁大學宗教學系(雙主修歷史學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現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為中國近代思想史、中國佛教史、中日佛教交流史。著有〈新文化運動時期中國佛教的近代革新:以佛化新青年會與佛化教育為探討〉、〈「默默忘言、昭昭現前」:東亞佛教文化視野下的曹洞宗與默照禪〉、書評〈評オリオン・クラウタウ(Orion Klautau)編,《戦後歴史学と日本仏教》〉等學術專文。
序/劉季倫

第一章 緒論
 楔子
 第一節 近代中國佛教復興與宗教出版相關研究
 第二節  《佛學叢報》與同期佛教刊物、大藏典籍,以及明治史料
 第三節 本書架構

第二章  初試啼聲:民國首份中文佛教期刊--《佛學叢報》
 第一節 狄葆賢、有正書局及《佛學叢報》
 第二節 讀者群及重要作者的組成
 第三節 《佛學叢報》欄位形式設計的特色
 小結

第三章 佛教與國家:近代國家建構對佛教經濟基礎的挑戰
 第一節 清末新政下廟產爭訟的問題
 第二節  杭州三十五寺歸屬事件:清末中國佛教界的窮途應變之道
 第三節  從「被動」到「主動」:民初中國佛教界的自保之舉
 小結

第四章 知識轉型:近代中國佛教歷史書寫與歷史觀之形成
 第一節 佛教歷史書寫之轉型歷程
 第二節 近代佛教歷史書寫的日本因素
 第三節 佛教史觀與天演史觀之嵌合
 小結

第五章 信仰轉型:佛教信仰認知的重新建構
 第一節 佛教面臨的新思潮與新挑戰
 第二節 佛教信仰對於國家道德與社會建構的任務
 第三節 世界宗教的類別與佛教的定位
 小結

第六章 結論

徵引書目

其他人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