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ver

科學讀書人:一個生理學家的筆記(三版)

點閱數

作者
潘震澤

出版社
三民書局

格式
EPUB

科學與文學、藝術並無不同,
都是人類最精緻的思想及行動表現。

★第四屆吳大猷科普獎佳作
★入圍第二十八屆金鼎獎科學類圖書出版獎
★行政院新聞局第二十二次推介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科學月刊》、《科學人》書評口碑推薦

◆性別歧視的荊棘路上,勇往直前的女性科學家──〈雅婁與柏森的故事〉
◆青出於藍引發的恩怨情仇?──〈師徒情節〉
◆宿便滯留毒害全身!究竟是事實還是流言?──〈宿便的迷思〉
◆引用文獻竟也是學術界對同行表達敬意的方式!──〈談無徵不信〉

3大主題×33篇科學散文
-好書雋永,經典再版-

科學能如何貼近日常生活呢?這正是身為生理學家的作者所在意的。在實驗室中研究人體運作的奧秘之餘,他也透過文字分享這些有趣的秘密,拉近了我們與科學的距離。
本書將帶你一窺生理學家的筆記裡豐富多彩的科學世界。
本書為報刊專欄集結成冊之作品,全書分為3個部分,共收錄33篇科學散文。各篇內容獨立又彼此呼應,以介紹科學人物、科學發現為軸,作者的見解與看法為輔。
作者潘震澤教授撰寫與翻譯科普文章行之有年,兼具專業知識與寫作技巧。他以淺白的文字與詼諧風趣的筆調,將生理醫學界上的重大發現譜成一篇篇故事介紹給我們。透過這些生動的情節,不僅能體會研究之途的漫長與艱辛,更能窺見科學家間角逐名譽的勾心鬥角,讓看似遙遠又冰冷的科學也多了幾分人情味。

輯一 科學與人生
首先談談做科學研究的「人」。
透過以科學家為主角的故事,揭露了學術象牙塔裡的生活。
同行除了無間合作,也少不了在研究上的角逐。
科學家也是凡人,一樣會爭強好勝、愛憎分明。

輯二 科學拾穗
著墨在科學研究的「成果」。
避孕藥、小兒麻痺疫苗、DNA雙螺旋,
這些似曾耳聞卻又陌生的名詞,
為世界帶來了什麼樣的改變?

輯三 科學萬象
放眼於科學研究的「環境」。
從發問的藝術到該如何做研究,自師徒關係至科學論文的發表,
從字裡行間看見內行的門道。

名人推薦

  于宏燦 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主任
  王道還 生物人類學者
  高涌泉 臺灣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陳文盛 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黃貞祥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蔡宇哲 臺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謝伯讓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大腦簡史》作者
  ── 聯合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這本書打破了科學冰冷的刻板印象!潘震澤教授從科學家與他們的恩愛情仇說起,繼而談到幾個生物學的經典發現和議題,以及在各領域上的應用,最後則談到他個人的一些觀察與反思。儘管他僅謙稱此書是一本生理學家的筆記,但他在書中展示的遠不止生理學,而是一個既精彩又宏觀的科學世界!」── 于宏燦 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主任
潘震澤
生於臺北,長於中壢、新竹;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系、動物研究所畢業,美國密西根韋恩州立大學生理學博士。先後於洛克斐勒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密西根大學等校研究。
曾任國立陽明大學生理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韋恩州立大學及奧克蘭大學客座與兼任教授,專長為神經內分泌學。並曾獲慶齡醫學獎、國科會傑出獎、特約獎等榮譽。
現旅居美國密西根州,專職寫作與翻譯,並擔任《科學人》雜誌編譯委員。
已出版著作有《科學讀書人》、《發現人體:生理學簡史》及《為什麼腸胃不會把自己給消化了?》等書,譯著有《人體生理學》、《天才的學徒》、《為什麼斑馬不會得胃潰瘍》等二十餘本科普讀物。
新版序
科學讀書人代序
輯一 科學人生
雅婁與柏森的故事
華生傳奇
諾貝爾獎對決
師徒情結
高爾基與卡厚爾
同行相忌?
君子斷交
李卓皓與腦內啡
輯二 科學拾穗
生命是什麼?
生物愛好者
愛是什麼?
如幻似真
睡眠與作夢
作夢的真諦
談壓力
PCR的故事
小兒麻痺症──沙克與沙賓疫苗
胰島素的故事
避孕藥與RU486
成 癮
鴉 片
宿便的迷思
小小世界真奇妙
與病菌為伍
不知老之將至
輯三 科學萬象
學然後知不足
大哉問
也是兩種文化
師 徒
衣帶漸寬終不悔
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
不發表,就走路
談無徵不信
版權宣告

其他人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