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手機/平板掃描QR Code借閱前,請先下載/安裝 udn讀書館 App。
立茲文學獎、麥克阿瑟天才獎、卡內基優秀小說獎得主—阮越清
繼《同情者》、《流亡者》,又一重量級新作!
所有戰爭都會打兩次
一次在戰場上,一次在記憶裡
*獲紐約時報THE YEARS READING選書
*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Fiction Awards非文學獎決選
*入圍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非文學獎決選
著有《同情者》、《流亡者》的普立茲獎得主阮越清一反過往用故事牽繫母國的移民歷史,改以夾敘夾議去反思並藉由實際走訪描寫戰爭過後諸多文化現象,以倫理道德、產業型態與當今美學三個層面探討戰爭與記憶的連結。《一切未曾逝去》企圖探究戰爭與記憶的關係,思辨各國基於本我立足點上,面對戰爭的心態與歷史軌跡,充分闡述了時代下記憶的矛盾、苦痛與寬恕。深入從小說、回憶錄、紀念碑、雕像、電影、攝影、藝術、展覽等文化流行層面探究戰爭背景下的影響,囊括美國人、越南人、老撾人、柬埔寨人、韓國人和東南亞裔美國人,那些戰後記憶,有多少是被記得或是有多少是被扭曲? 而其記憶到底是否有公正與偏剖之分呢?
說到戰爭總是特別難以嚥下,即便止於1975年的越南戰爭其衍伸的效應卻綿延至今。如今,觀光客人手一只的ZIPPO打火機,乍看之下只是具備懷舊情懷的紀念品,實質卻是以美國本位思想宣揚英雄主義的置入、電影院重映的《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則變成了反覆的沉痛戰爭回放,而歷史上若無發生導致南北韓分裂的韓國戰爭(Korean War)是否就影響了現代流行文化進程了呢? 作者阮越清深刻挖掘戰爭、記憶和身分,走訪各地,並將自身與讀者放在利益交錯的戰爭背景文化中,將深刻的文化產物攝影紀錄下來成為最艱難但卻最值得緬懷寬恕的回憶。
「在權力的鬥爭中,記憶是重大戰略資源。要打仗,必然要能控制記憶,以及和其本質相反的遺忘。國家培養記憶亦培養遺忘,若能夠,還會獨占兩者。他們敦促人民記得自己人、遺忘其他人,如此才能打造對戰爭至關重要的民族主義精神,這個自我中心的邏輯也在不同人種、族群和信仰社群中流通。這種記得自己人並遺忘其他人的主流邏輯極為強勢,連被遺忘的人一旦有機會也會遺忘他人。這場戰爭中輸家的故事顯示,在關於記憶的衝突中,沒有一個人在遺忘之事上是無辜的。」
——阮越清
【國內名家重量級推薦】
比起《同情者》是小說家阮越清巧筆暢快,《一切未曾逝去》則是阮越清的學者人格,批判火力全開地使讀者必須貼緊他的思路,反覆思辯。難度雖提高許多,但對這場實體戰爭結束後的記憶與文化戰爭,則有更深入且廣泛瞭解的機會。
——阿潑
《一切未曾逝去》試圖自越戰記憶中探究認同問題的根源,既可說是《同情者》幕後的心靈特輯,也是阮越清為其越戰系列小說所預作的田野筆記。
——黃宗鼎
作者大膽的指出,越戰不只是越南人、美國人的,其實是所有人的。原因在於,美國的戰爭機器、軍工複合體會以同樣的邏輯和話語(民主、自由、人權、正義等),其實是為了私利,重複一場又一場的戰爭……
——黃錦樹
阮越清指出面對戰爭與暴力衝突帶來的創傷,唯有透過真實、強大、公正、符合倫理的記憶,才能做到真正的和解與原諒。
——曾柏文
〈名家重量級推薦〉
推薦序
阿 潑 | 《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黃宗鼎 | 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
黃錦樹 | 暨南大學教授
曾柏文 | 國政基金會特約副研究員
深刻推薦
李岳軒 | 獨立媒體《移人》總編輯
宋鎮照 |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系特聘教授
張 正 |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
張錦忠 | 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教授
繼《同情者》、《流亡者》,又一重量級新作!
所有戰爭都會打兩次
一次在戰場上,一次在記憶裡
*獲紐約時報THE YEARS READING選書
*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Fiction Awards非文學獎決選
*入圍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非文學獎決選
著有《同情者》、《流亡者》的普立茲獎得主阮越清一反過往用故事牽繫母國的移民歷史,改以夾敘夾議去反思並藉由實際走訪描寫戰爭過後諸多文化現象,以倫理道德、產業型態與當今美學三個層面探討戰爭與記憶的連結。《一切未曾逝去》企圖探究戰爭與記憶的關係,思辨各國基於本我立足點上,面對戰爭的心態與歷史軌跡,充分闡述了時代下記憶的矛盾、苦痛與寬恕。深入從小說、回憶錄、紀念碑、雕像、電影、攝影、藝術、展覽等文化流行層面探究戰爭背景下的影響,囊括美國人、越南人、老撾人、柬埔寨人、韓國人和東南亞裔美國人,那些戰後記憶,有多少是被記得或是有多少是被扭曲? 而其記憶到底是否有公正與偏剖之分呢?
說到戰爭總是特別難以嚥下,即便止於1975年的越南戰爭其衍伸的效應卻綿延至今。如今,觀光客人手一只的ZIPPO打火機,乍看之下只是具備懷舊情懷的紀念品,實質卻是以美國本位思想宣揚英雄主義的置入、電影院重映的《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則變成了反覆的沉痛戰爭回放,而歷史上若無發生導致南北韓分裂的韓國戰爭(Korean War)是否就影響了現代流行文化進程了呢? 作者阮越清深刻挖掘戰爭、記憶和身分,走訪各地,並將自身與讀者放在利益交錯的戰爭背景文化中,將深刻的文化產物攝影紀錄下來成為最艱難但卻最值得緬懷寬恕的回憶。
「在權力的鬥爭中,記憶是重大戰略資源。要打仗,必然要能控制記憶,以及和其本質相反的遺忘。國家培養記憶亦培養遺忘,若能夠,還會獨占兩者。他們敦促人民記得自己人、遺忘其他人,如此才能打造對戰爭至關重要的民族主義精神,這個自我中心的邏輯也在不同人種、族群和信仰社群中流通。這種記得自己人並遺忘其他人的主流邏輯極為強勢,連被遺忘的人一旦有機會也會遺忘他人。這場戰爭中輸家的故事顯示,在關於記憶的衝突中,沒有一個人在遺忘之事上是無辜的。」
——阮越清
【國內名家重量級推薦】
比起《同情者》是小說家阮越清巧筆暢快,《一切未曾逝去》則是阮越清的學者人格,批判火力全開地使讀者必須貼緊他的思路,反覆思辯。難度雖提高許多,但對這場實體戰爭結束後的記憶與文化戰爭,則有更深入且廣泛瞭解的機會。
——阿潑
《一切未曾逝去》試圖自越戰記憶中探究認同問題的根源,既可說是《同情者》幕後的心靈特輯,也是阮越清為其越戰系列小說所預作的田野筆記。
——黃宗鼎
作者大膽的指出,越戰不只是越南人、美國人的,其實是所有人的。原因在於,美國的戰爭機器、軍工複合體會以同樣的邏輯和話語(民主、自由、人權、正義等),其實是為了私利,重複一場又一場的戰爭……
——黃錦樹
阮越清指出面對戰爭與暴力衝突帶來的創傷,唯有透過真實、強大、公正、符合倫理的記憶,才能做到真正的和解與原諒。
——曾柏文
〈名家重量級推薦〉
推薦序
阿 潑 | 《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黃宗鼎 | 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
黃錦樹 | 暨南大學教授
曾柏文 | 國政基金會特約副研究員
深刻推薦
李岳軒 | 獨立媒體《移人》總編輯
宋鎮照 |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系特聘教授
張 正 |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
張錦忠 | 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