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ver

離開朝鮮的返鄉船:一九四五年日本殖民者在朝鮮的終戰經驗

點閱數

作者
李淵植

出版社
凌宇出版

格式
EPUB、PDF

一九四五離開朝鮮
從殖民者到敗戰民
日本人的雙重面貌

1945年8月15日,二戰結束,日本帝國隨投降而解體,喪失了自「日韓合併」以來對朝鮮的殖民支配,上百萬隨帝國擴張渡過海峽至半島上落地生根的日本人,除了瞬間淪為戰敗國民,還必須面對被遣返回陌生故土的未知命運,不同的人在搭上離開朝鮮的返鄉船時,也有著不一樣的猶疑、難捨、掙扎及抉擇……

★詳細探討1945年日本人在朝鮮的戰敗及遣返經驗
★生動描寫曾經合併的日韓兩個民族在面臨光復與敗戰的分離時刻,人們採取的種種行動與恩怨情仇

時至今日,許多臺灣人對「灣生」的故事已不再陌生,甚至在臺日友好的時代氛圍下,殖民時期日本人在臺灣的終戰經驗,已經被視為是臺灣史的重要記憶。卻少有人知道,在七十多年前的同一天,同樣有一群人在朝鮮也面臨跟「灣生」相同的遣返命運。然而,因為韓日兩個民族難解的歷史恩怨,這群人在終戰時經歷的災難與衝突、返鄉後遭受的痛苦,始終被韓日兩國的歷史論述被抹除。本書是一位韓國學者重新挖掘這段兩國社會不願記憶的歷史,所留下的紀錄。

作者李淵植嘗試跳脫「日本人=殖民者」的簡單框架,重新爬梳史料、手記及回憶錄,透過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講述不同階級、不同立場的日本人如:朝鮮總督府高官、資本家、軍警、教師到一般市井小民,在帝國解體、殖民解放情勢下的終戰經驗。

日本帝國的落幕,一段敗戰民族的返鄉旅程

企圖早一步逃跑卻失敗的朝鮮總督夫人、為求生存不得不到朝鮮學生家中當女傭的老師、過去曾拷問過朝鮮民族運動分子必須面對清算的日籍警察、或是家族已在朝鮮紮根想盡辦法不被遣返,卻被過去友好的朝鮮朋友冷落、岐視……隨著美軍遣返政策逐漸底定,究竟該留下或離開,徘徊在十字路口的日本人,不同的人有著不一樣的行動與遭遇。

然而,當日本人以歸返者(引揚者)身分回到日本後,迎接他們的並非祖國溫暖的懷抱,而是本土人民的歧視,他們被稱為帝國的「私生子」,就連日本政府也無法提供足夠的照護物資及社會支援。在戰後的日本,將近六百萬人、飽受汙名的海外歸返者,以「戰爭受害者」之姿,爭取自己的權益,並要求政府補償在海外財產的損失。對他們而言,戰爭並未結束!

作者期望透過本書的各種故事,了解從朝鮮歸返的日本人所留下的歷史足跡,以及日本人在朝鮮的殖民經驗對日後韓日兩國造成的影響,從而促進兩國相互理解、反省與對話。

◎致讀者
與解放後回到韓半島的人和離開韓半島的人糾纏在一起,已經超過二十年了。這本書編寫了迄今為止的研究成果中,有關日本人離開韓半島的故事。總想著那天可以自由寫出不受圖表和註釋限制的文章,雖然是微不足道,但僅僅能滿足這沒什麼了不起的野心這點,也是一種安慰了。我相信歷史所乘載的敘事,也就是「故事的力量」,所以即便有點冒昧,還是將這本書獻給世界。────李淵植이연식


──專文解說
林文凱(中央研就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好評推薦(按姓名筆順排序)
呂紹理(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李正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韓國語文學分學程客座助理教授)
林志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崔末順(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崔世勳(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李淵植
1970年出生於首爾,1989年進入首爾市立大學,學習韓國現代史和韓日關係史。在解放空間中尋找「最可憐的團體」,而開始關注海外歸返同胞,最終寫了碩士論文《解放後海外同胞的歸返和美軍政廳政策》。此後,受日本文部省邀請,作為公費留學生,進入國立東京學藝大學日本研究系。在那裡接觸到了戰敗後從海外殖民地回來的日本人的相關資料,與從前相反地,開始關注從朝鮮回來的日本人,成果是一篇名為《解放後居住韓半島的日本人歸返相關研究》的博士論文。

曾擔任韓日歷史共同委員會現代史分科助教(2002年)、日帝強占時期下強制動員受害真相查明委員會專門委員(2004年)、首爾特別市史編纂委員會專任研究員(2008年),目前正在首爾市立大學和人才開發院授課。論著有《日韓交流の歷史》(明石書店,2007,合著),《近現代韓日關係的諸問題》(東北亞歷史財團,2010,合著),《帝國崩壊とひとの再移動》(勉誠出版,2011,合著)等

審定/林文玉
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比較文學博士
健行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專案助理教授
研究專長為韓語教學、日治時期韓國小說、比較文學、文學翻譯

譯者/熊晨馨
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15年開始學習韓文,大學期間赴韓國國立公州大學、高麗大學交換。曾於韓商公司實習、任韓語教師。現於韓國外國語大學就讀外韓翻譯研究所。
推薦文/二戰結束初期失序世界的縮影 呂紹理
推薦文/敗戰後在朝日本人的背影 崔末順
推薦文/來自朝鮮而未完的旅程 林志宏
推薦文/「光譜」的日本認知 李正珉
推薦文/那麼多的在朝鮮日本人都到哪裡去了?──銘記光復的新方式 崔世勳
解放後韓半島內日本人的主要移動路徑圖
日治時期朝鮮行政區域表
前言:「扣留與逃亡」,「遣返與偷渡」的變奏曲
第一章 戰敗,意想不到的災難
一、 朝鮮總督夫人船的返航
二、 陌生的恐懼
三、 湧向銀行窗口
四、 街頭巷尾滿溢的物資
五、 戰敗國民的自畫像
第二章 四面楚歌的朝鮮總督府
一、 冷漠的日本政府
二、 無能的朝鮮總督府
三、 領導階層的衝突
四、 用盡心機
五、 金桂祚事件與日本接待女郎
六、 日本人世話會,朝鮮總督府的變身
七、 原罪招來的報復
第三章 站在留守或歸返十字路口上的日本人
一、 不合時宜的朝鮮語學習熱潮
二、 留守派與歸返派的較量
三、 在港口被逮捕的漁業大亨
四、 搭乘小偷船或是遣返船?
五、 高呼掃蕩倭奴的朝鮮人
六、 無法信任的佔領軍
第四章 扣留、押送、逃亡的極限體驗
一、 滿身刺青的露助
二、 令人困擾的「當地籌集」
三、 惹事生非的蘇聯軍與其走狗
四、 被拖走的人和被留下的人
五、 日本人也排斥的滿洲難民
第五章 埋怨被顛覆的世界
一、 翻轉的命運
二、 陌生的集體生活
三、 刻骨銘心的生活落差
四、 賣味之素的人們
五、 「露助女郎」的登場
六、 堪察加漁夫與勞動貴族
七、 「交出女人」遊戲及大逃亡
第六章 母國日本的背叛
一、 遭受同胞欺凌的悲憤
二、 名為引揚者的社會烙印
三、 二十萬封湧進總理室的信
四、 「戰爭受害者」的奇異論點
五、 體驗和記憶的縫隙
第七章 「相遇」與「分手」,還有其他記憶
一、 「倭奴」出沒風波的始末
二、 承繼親日派系的謀利之徒
三、 又一個報復的惡性循環
四、 日本人最後的模樣
五、 朝鮮,悔恨與思念之地
結語:跨越加害與被害的記憶
解說/從世界史與東亞史交互關聯與比較視角,來看二戰結束後日本帝國的崩解與東亞各地人民的遣返 林文凱

其他人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