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ver

曾經有一個比現在經濟更不平等、政治更加極化、社會更為分裂的時代,但是它沒有繼續沉淪,反而翻轉局面,向上提升數十年


《階級世代》作者普特南充滿啟發的新作


一百多年前的美國與現在相比,經濟更不平等、政治更加極化、社會更為分裂、公眾言論也同樣尖刻粗暴。令人訝異的是,儘管當時的人絕望地認為自己身處最糟的時代,然而一切卻開始反轉,不但沒有繼續往下坡走,反而一路向上提升,直到一九六○年代中期的高峰。在這段期間,貧富差距持續縮減,政治上的尊重合作取代抹黑攻訐,社會參與的風氣也高於私利絕對優先的心態。


作者普特南認為,這幾方面的發展在時間上幾乎完全同步,並非單純的巧合。他巧妙運用各種可得的資料作為衡量的指標,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甚至種族與性別議題編製出趨勢演變的圖像,並透過細膩的敘述,解說各個領域的發展情況。


他認為,討論我們當前難題的時候,一般只關注一九六、七○年代以來開始往下坡走的趨勢,鮮少注意到更久之前我們其實也經歷過跟現在極為相似的糟糕情況。這段歷史最具啟發性的地方在於,美國社會擺脫了惡質的「鍍金時代」,翻轉向上持續數十年。曾經深入研究美國教育與階級逐漸僵化情形的普特南,這次把眼光往前延伸,探討當年美國是如何從令人窒息的絕路當中,成功改造自己的發展軌跡。無論是對臺灣或世界各地想改善現況的國家來說,本書的故事都是相當寶貴的參照。

羅伯特.普特南Robert D. Putnam

  哈佛大學馬爾金公共政策教授,曾任該校甘迺迪政府學院院長,二○○六年榮獲政治學界最高榮譽史蓋提獎(Johan Skytte Prize),二○一二年獲頒美國國家人文獎章。曾擔任歐巴馬、柯林頓、布希等多位美國總統的顧問,至今已出版十五部著作,包括《階級世代:窮小孩與富小孩的機會不平等》(Our kids: The American Dream in Crisis)、《獨自打保齡球:美國社區的衰落和復興》(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使民主運轉起來》(Making Democracy Work)等經典作品。

夏琳.蓋瑞特 Shaylyn Romney Garrett

  哈佛大學政治系畢業,曾擔任和平工作團義工。現為作家及社會企業家,參與成立亞斯本研究所(Aspen Institute)底下的「編織:社會紋理計畫」(Weave: The Social Fabric Project)。

譯者簡介

陳信宏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組首獎、梁實秋文學獎及文建會文學翻譯獎等獎項,目前為專職譯者。譯有《如何在二十一世紀反對資本主義》等數十本書。
推薦序/林宗弘

1 過去乃是序幕
2 經濟:平等的興起與衰退
3 政治:從部落主義到相互禮讓,接著又退回原點
4 社會:孤立與團結
5 文化:個人主義相對於社群
6 種族與美國的「集體」
7 性別與美國的「集體」
8 二十世紀的發展曲線
9 漂流與駕馭
誌謝
注釋

其他人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