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手機/平板掃描QR Code借閱前,請先下載/安裝 udn讀書館 App。
【推薦人】.莊吉發
國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清史與滿文專家
【專文導讀】.陳國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
科學、親情、軍事、政治、謀略
史上獨一無二的皇帝教養書
康熙皇帝與皇太子之間的往來書信,
不只有著傳統帝王難得一見的真實情感與教養心得,
信中涉及滿洲、蒙古、西藏之間的複雜關係,
更是探究滿洲帝國如何主導東亞歷史的關鍵所在!
*****
★國立故宮博物院珍藏,康熙滿文書信直譯首度公開!
★「岡田史學」代表作,日本出版四十年來廣受好評!
★本書涉及敏感的滿蒙藏歷史,臺灣中譯本為全球獨家!
★結合滿蒙藏多語言史料,呈現漢字文獻中缺乏的歷史面向!
★市面唯一從一手史料出發,還原康熙皇帝真實性格的權威之作!
★臺灣重量級清史與滿文專家——莊吉發——權威推薦!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員——陳國棟——專文導讀!
*****
■康熙的親筆家書,是充滿情感的儲君教育手冊!
西元十七世紀後期,邁入中年的康熙皇帝決定親征蒙古,平定瓦剌蒙古諸部的紛爭。在三次親征的近三年期間(康熙三十五至三十六年,西元一六九五至一六九七年),康熙雖然長途跋涉、軍務繁忙,仍不忘與遠在北京的家人保持聯繫。為此,他持續親筆以滿文寫信給北京的皇太子──二阿哥胤礽。這些信件證實康熙與太子之間的往來頻繁,屬於皇帝的私人家書,限制外臣閱讀,前後多達三十餘封以上。
在這些家書中,康熙除了關切太子的生活作息與工作狀況,更寫下戰爭過程與戰事之餘的日常生活見聞,其中包括了康熙平日狩獵的成果、在蒙古高原所見的人文風光、觀察平民生活而領悟的治國心得,以此作為教育太子的難得材料,是充滿情感的儲君教養手冊!
下列摘錄部分信件內容,生動呈現了康熙對皇太子的關懷與期許:
●「如今可喜的踏上歸途,不禁思念起你來。現在正值天氣變熱,把你穿的棉紗、棉葛布袍四件、褂四件送來;務必送來舊的衣服,我在想念你的時候,想穿上你的衣服。」(康熙三十五年六月十一日,第一次西征)
→康熙在首次西征的歸途上,向皇太子傳達思念之情。
●「在巴倫.郭爾(「西河」)過夜。野兔數之不盡。野雉有兩隻,也有狐狸、鵪鶉。我非常興奮地射獵,射中許多獵物食用。每天都有許多蒙古人,不分男女老幼全都前來迎接,人數不可勝數。我吃了奶皮、奶、酸奶、奶酒、燒酒等食物,非常滿足。」(康熙三十五年十月三十一日,第二次西征)
→康熙詳述平日的狩獵生活,向皇太子表現精神抖擻的樣子。
●「我因為害怕皇太子在遠方擔心,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把我們在這裡精神抖擻的樣子,書寫起來送過去給你。為什麼你卻連一句話也不回信呢?光是寫這麼多封信件,你知道要花費多少心力嗎?從今以後我不會再寫多餘的事情了。」(康熙三十五年十二月七日,第二次西征)
→苦於戰事失利的康熙,對回信拖沓的皇太子予以斥責。
●「從前鄂爾多斯人將野兔賣給長城漢人時,野兔一頭值銅錢兩枚;如今六、七枚銅錢,才能買一頭野兔,價格比以前高出三倍。既然如此,那以前數量豐富的時代,究竟是什麼樣子呢?雖然我不應該寫下這些讓你們羨慕,但是對家人不能說謊,實在是沒有辦法。」(康熙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一日,第二次西征)
→康熙於第二次西征的尾聲,觀察邊民生活而心有所感。
●「我們到這裡以後,用儀器測量,發現北極星比京師低了一度二十分。東西之間相距兩千一百五十里。委託安多(西洋傳教士)按照他的方式計算,得知日蝕的時間為九分四十六秒。(……)天空變得昏暗,沒有出現星星。從寧夏看,京師在正東偏北之處。只是想讓你知道,所以寫下送去。也告訴滿人大臣們。」(康熙三十六年,四月二十一日,第三次西征)
→好奇心旺盛的康熙,向皇太子分享觀測天文的發現。
●「不須為我擔憂,只求你不分晝夜為國事盡心,閒暇之時閱讀經史,學習歷史經驗所傳授的得失,這樣就足以慰藉我內心的愁悶了。」(康熙三十六年,四月二十五日,第三次西征)
→康熙勸勉皇太子,勤奮學習為君之道,同時也能使父親開心。
岡田英弘認為,康熙早年沒有得到皇族該有的培養與教育,而是憑藉其個人的自我期許與堅毅不拔的耐力,鞏固其皇帝之位。因此,康熙登基後,在二十二歲便立二皇子胤礽為皇太子,對其細心呵護、積極教養;即使出征在外,仍不忘透過書信教育皇太子,身為儲君所應該具備的帝王教養與關於滿洲帝國的治理準則。
因此,透過康熙的親筆家書,不僅能得窺傳統漢字史料中極為難得的帝王情感與私人生活,更可以從中認識巔峰期的滿洲帝國與蒙古、西藏之間的複雜關係,甚至還能見到西方──遠道而來的耶穌會士的影響。
■康熙親征蒙古,體現了滿洲帝國作為「共主邦聯」的歷史實相!
十七世紀後期,滿洲帝國以「共主邦聯」的形式,統治著東亞大陸上不同的族群勢力,包括滿洲、蒙古、西藏與關內十八省的漢人居住地。康熙皇帝對滿洲人而言,是部族會議的議長;對蒙古人而言,是繼承成吉思汗的大汗;對西藏人而言,是佛教中地位最高的「施主」;對漢人而言,則是儒家傳統的皇帝。
因此,康熙作為各族群的共主,負有協調族群關係與維持帝國和平的責任。一六八八年,瓦剌蒙古諸部之間發生紛爭,最終導致準噶爾部入侵喀爾喀部,後者請求滿洲帝國援助。因此,康熙御駕親征,率領軍隊深入蒙古高原,懲罰準噶爾部及其領導者噶爾丹,此即康熙三次親征蒙古的開端。
■本書是結合宏觀歷史視野與微觀史料分析的重量級作品!
《皇帝的家書》是日本歷史學者岡田英弘的代表作。岡田英弘深入研究臺灣故宮收藏的康熙親筆滿文書信,重建滿洲帝國西征蒙古的具體過程,並進一步還原康熙個人的真實性格與家庭情感,不論是在宏觀的歷史視野,或是微觀的史料分析上,都有著獨到的見解與豐富的成果。
本書的日文版發行於一九七九年,一開始定位為歷史普及作品,四十年來廣受日本讀者好評;二○一三年改版,除了修訂內文,更增補及新譯相關清代文獻,包括滿、蒙、藏語等難得一見的紀錄,內容更加豐富多元。本書便是採用二○一三年增補後的版本。
國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清史與滿文專家
【專文導讀】.陳國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
科學、親情、軍事、政治、謀略
史上獨一無二的皇帝教養書
康熙皇帝與皇太子之間的往來書信,
不只有著傳統帝王難得一見的真實情感與教養心得,
信中涉及滿洲、蒙古、西藏之間的複雜關係,
更是探究滿洲帝國如何主導東亞歷史的關鍵所在!
*****
★國立故宮博物院珍藏,康熙滿文書信直譯首度公開!
★「岡田史學」代表作,日本出版四十年來廣受好評!
★本書涉及敏感的滿蒙藏歷史,臺灣中譯本為全球獨家!
★結合滿蒙藏多語言史料,呈現漢字文獻中缺乏的歷史面向!
★市面唯一從一手史料出發,還原康熙皇帝真實性格的權威之作!
★臺灣重量級清史與滿文專家——莊吉發——權威推薦!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員——陳國棟——專文導讀!
*****
■康熙的親筆家書,是充滿情感的儲君教育手冊!
西元十七世紀後期,邁入中年的康熙皇帝決定親征蒙古,平定瓦剌蒙古諸部的紛爭。在三次親征的近三年期間(康熙三十五至三十六年,西元一六九五至一六九七年),康熙雖然長途跋涉、軍務繁忙,仍不忘與遠在北京的家人保持聯繫。為此,他持續親筆以滿文寫信給北京的皇太子──二阿哥胤礽。這些信件證實康熙與太子之間的往來頻繁,屬於皇帝的私人家書,限制外臣閱讀,前後多達三十餘封以上。
在這些家書中,康熙除了關切太子的生活作息與工作狀況,更寫下戰爭過程與戰事之餘的日常生活見聞,其中包括了康熙平日狩獵的成果、在蒙古高原所見的人文風光、觀察平民生活而領悟的治國心得,以此作為教育太子的難得材料,是充滿情感的儲君教養手冊!
下列摘錄部分信件內容,生動呈現了康熙對皇太子的關懷與期許:
●「如今可喜的踏上歸途,不禁思念起你來。現在正值天氣變熱,把你穿的棉紗、棉葛布袍四件、褂四件送來;務必送來舊的衣服,我在想念你的時候,想穿上你的衣服。」(康熙三十五年六月十一日,第一次西征)
→康熙在首次西征的歸途上,向皇太子傳達思念之情。
●「在巴倫.郭爾(「西河」)過夜。野兔數之不盡。野雉有兩隻,也有狐狸、鵪鶉。我非常興奮地射獵,射中許多獵物食用。每天都有許多蒙古人,不分男女老幼全都前來迎接,人數不可勝數。我吃了奶皮、奶、酸奶、奶酒、燒酒等食物,非常滿足。」(康熙三十五年十月三十一日,第二次西征)
→康熙詳述平日的狩獵生活,向皇太子表現精神抖擻的樣子。
●「我因為害怕皇太子在遠方擔心,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把我們在這裡精神抖擻的樣子,書寫起來送過去給你。為什麼你卻連一句話也不回信呢?光是寫這麼多封信件,你知道要花費多少心力嗎?從今以後我不會再寫多餘的事情了。」(康熙三十五年十二月七日,第二次西征)
→苦於戰事失利的康熙,對回信拖沓的皇太子予以斥責。
●「從前鄂爾多斯人將野兔賣給長城漢人時,野兔一頭值銅錢兩枚;如今六、七枚銅錢,才能買一頭野兔,價格比以前高出三倍。既然如此,那以前數量豐富的時代,究竟是什麼樣子呢?雖然我不應該寫下這些讓你們羨慕,但是對家人不能說謊,實在是沒有辦法。」(康熙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一日,第二次西征)
→康熙於第二次西征的尾聲,觀察邊民生活而心有所感。
●「我們到這裡以後,用儀器測量,發現北極星比京師低了一度二十分。東西之間相距兩千一百五十里。委託安多(西洋傳教士)按照他的方式計算,得知日蝕的時間為九分四十六秒。(……)天空變得昏暗,沒有出現星星。從寧夏看,京師在正東偏北之處。只是想讓你知道,所以寫下送去。也告訴滿人大臣們。」(康熙三十六年,四月二十一日,第三次西征)
→好奇心旺盛的康熙,向皇太子分享觀測天文的發現。
●「不須為我擔憂,只求你不分晝夜為國事盡心,閒暇之時閱讀經史,學習歷史經驗所傳授的得失,這樣就足以慰藉我內心的愁悶了。」(康熙三十六年,四月二十五日,第三次西征)
→康熙勸勉皇太子,勤奮學習為君之道,同時也能使父親開心。
岡田英弘認為,康熙早年沒有得到皇族該有的培養與教育,而是憑藉其個人的自我期許與堅毅不拔的耐力,鞏固其皇帝之位。因此,康熙登基後,在二十二歲便立二皇子胤礽為皇太子,對其細心呵護、積極教養;即使出征在外,仍不忘透過書信教育皇太子,身為儲君所應該具備的帝王教養與關於滿洲帝國的治理準則。
因此,透過康熙的親筆家書,不僅能得窺傳統漢字史料中極為難得的帝王情感與私人生活,更可以從中認識巔峰期的滿洲帝國與蒙古、西藏之間的複雜關係,甚至還能見到西方──遠道而來的耶穌會士的影響。
■康熙親征蒙古,體現了滿洲帝國作為「共主邦聯」的歷史實相!
十七世紀後期,滿洲帝國以「共主邦聯」的形式,統治著東亞大陸上不同的族群勢力,包括滿洲、蒙古、西藏與關內十八省的漢人居住地。康熙皇帝對滿洲人而言,是部族會議的議長;對蒙古人而言,是繼承成吉思汗的大汗;對西藏人而言,是佛教中地位最高的「施主」;對漢人而言,則是儒家傳統的皇帝。
因此,康熙作為各族群的共主,負有協調族群關係與維持帝國和平的責任。一六八八年,瓦剌蒙古諸部之間發生紛爭,最終導致準噶爾部入侵喀爾喀部,後者請求滿洲帝國援助。因此,康熙御駕親征,率領軍隊深入蒙古高原,懲罰準噶爾部及其領導者噶爾丹,此即康熙三次親征蒙古的開端。
■本書是結合宏觀歷史視野與微觀史料分析的重量級作品!
《皇帝的家書》是日本歷史學者岡田英弘的代表作。岡田英弘深入研究臺灣故宮收藏的康熙親筆滿文書信,重建滿洲帝國西征蒙古的具體過程,並進一步還原康熙個人的真實性格與家庭情感,不論是在宏觀的歷史視野,或是微觀的史料分析上,都有著獨到的見解與豐富的成果。
本書的日文版發行於一九七九年,一開始定位為歷史普及作品,四十年來廣受日本讀者好評;二○一三年改版,除了修訂內文,更增補及新譯相關清代文獻,包括滿、蒙、藏語等難得一見的紀錄,內容更加豐富多元。本書便是採用二○一三年增補後的版本。